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水电站改线公路工程项目部防雷击预防措施

2011-06-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可以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绝缘,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有雷电在活动。

  一、雷电基本知识

  1、雷电的形成和种类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树木等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沿海地区比大陆腹地要多,建筑物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雷电可分四种:

  (1)直击雷

  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

  (2)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

  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4)雷电侵入波

  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其传播速度为3×108m/s。雷电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例如,雷雨天,室内电气设备突然爆炸起火或损坏,人在屋内使用电器或打电话时突然遭电击身亡都属于这类事故。

  二、人身防雷击预防措施

  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你处在具有良好的防直击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做到“三不要”。

  (1)、不要开敞门窗。对高层建筑物来说,关闭门窗可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对普通建筑物来说,关闭门窗也可阻止球雷的侵入。

  (2)、不要淋浴冲凉和触摸金属管道。因为万一建筑物遇到直击雷时,巨大的电流有可能通过水流或管道使淋浴者或触摸者遭雷击。另外,由于绝大多数家庭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未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所以雷雨天淋浴极易遭雷击。

  (3)、不要靠近建筑物的外墙、电气设备,不要打电话。因为当建筑物或其附近落雷时,由于雷电电磁脉冲而引起的感应过电压波会沿金属管道、电话线、照明电线或户外电视天线的引入线入室,并沿水管等金属管道或电气线路入地。当人体靠近或触碰以上物体时,便会遭到雷击。许多单位的电线、电话线在架设时为图省事而缠绕在避雷带上,安装的电视天线、卫星接收天线等未采取防雷措施,这些都极易诱发雷击。

  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你处在建筑物外面时,应做到“六不宜”。

  (1)、不宜进入临时性的棚屋、岗亭等无防雷设施的低矮建筑物内。如果雷暴即将来临,而自己又身处开阔地带、山坡、河边等环境时,可选择一些高大物体或架空电力线保护区域,也就是从其最高点算起直角为45度以内的地方比较安全。但必须注意的是,所处的位置应距电线杆、烟囱等高大物体2米以上。如果在山洞内避雨,也应距洞壁至少2米。

  (2)、不宜躲在大树底下避雨。如果万不得已需要在大树底下停留,则必须与树身和枝叶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且应尽可能下蹲、并拢双腿。

  (3)、不宜在旷野高举雨伞、铁锹、钓鱼竿、羽毛球拍等物,因为这样更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4)、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如钓鱼、划船、游泳等。

  (5)、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6)、不宜停留在建筑物的顶上。

  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发生雷雨天气时,如果在室外,应该立即进入室内,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成为避雷场所。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自行车、拖拉机或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拨打移动电话。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千万不能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树木,也不要呆在电线杆和高压电线下,否则很易受到雷击。此时人们应尽量降低重心,并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即下蹲,但不能躺在地上,如果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会更好。

  三、、中雷击抢救的方法

  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在雷击使人致死这一现象中,有一部分遭到雷击后呈现死亡状态的人还未真正死亡,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往往可以死而复生,遭雷击呈“假死”现象的人在十分钟左右便可能导致死亡。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雷击“假死”现象。

   雷击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雷电流流经心脏导致心室产生纤维性颤动。心脏不能像正常时那样同时收缩,产生足够使血液在人体里循环的压力,把血液输送到肺部和全身,因而造成人体的血液循环停止。二是因为雷电流流经人体大脑下部的呼吸中枢时,使人停止呼吸。人体遭受雷击后体内通过的电流不一定很大。即使心脏停止跳动,呼吸也已经停止,也往往是一种暂态现象。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受害者生还的机会是相当高的,应迅速就地尽力抢救。早抢救一分钟,就多一线生还的希望。不少事例说明,采取正确的抢救方法,往往可以延长暂态时间,为进一步的抢救创造必要的条件。

  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通常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有二种:一种是进行人工呼吸,第二种是体外心脏按摩。

  方法之一:口对口吹气法的具体步骤:首先,要使受害者仰卧,并在其头下垫一软枕,使头尽量后仰。然后,抢救者跪在一侧,捏住受害人的鼻孔,猛吸一口气后将口对准受害者的口吹气。吹气的次数保持在每分钟17次左右,并且,每吹入一口气后,可用手压迫受害者的胸部,帮助受害者把吹入的气体排出,如此反复,不要间断。如果有两个人,则可以一个人负责吹气,一个人配合着负责压胸。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切实可行。抢救时要注意尽量把受害者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清除掉受害者口中的杂物,才开始进行口对口吹气。若受害者有了轻微的自主呼吸时,人工呼吸应和受害者的呼吸一致,不可相反。待受害者呼吸正常或尸斑出现确实已经死亡,才可停止人工呼吸的抢救工作。

  方法之二:体外心脏按摩法的具体步骤:首先,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受害者仰卧在木板等硬物上;抢救者跪在受害者的一侧,双手重叠地放在受害者前胸正中,相当于胸骨下二分之一处,约在二乳头连线中点位置;然后,抢救者用力向下挤压,应有使胸骨下陷2~3公分的感觉,随后放松,挤压次数掌握在每分钟60次左右为宜,如此反复有节奏地进行下去。这样做的作用,是当抢救者用力压下受害者的胸部时,可使受害者的心脏把血液压出去;而放松时,胸骨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可使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从而使受害者的心脏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在做心脏按摩的同时进行口对口吹气法,效果更好。具体步骤:每做一次口对口吹气,便挤压心脏4~5次,这样效果更佳。要注意挤压心脏用力要均匀,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容易使受害者胸骨过度下陷而造成骨折。

  应该提醒的是对被雷击导致“假死”的人员的抢救工作,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长达一、二天才能使受害者脱离生命危险,因此,不可半途而废。最理想的办法是对受害者实施上述抢救措施的同时,设法尽快通知当地防雷专业人员和当地医院的医生前来处理,在专业人员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抢救,受害者生还的希望会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