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如何扑救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火灾

2005-02-21   来源:消防人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健身体闲场所是专供人们锻炼体魄、休闲健身的地方,一般设有健身房、室内旱冰场、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然而这些场所的业主大多消防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消防设施的投入,加之这些场所建筑结构复杂、人员集中、火灾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和重大的财产损失。

  健身休闲场所的火灾特点
  
  1、人员集中,疏散困难
  
  健身休闲场所人员主要集中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特别是下半夜,这些场所经常有员工留宿,有的休闲人员把休息大厅当客房留宿。夜间出入口经常被反锁,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往往惊慌失措,难以找到出口。即使是小的火灾事故,人群在烟火威胁下争先逃生,会出现人流相互拥挤、踩踏、中毒窒息、烧伤等,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可燃物多,蔓延速度快
  
  有的健身休闲场所内设有许多床位、沙发、电器、地毯、窗帘等大量可燃物,易使火情扩大并产生大量有毒烟雾,消防队到场时往往已是火势的发展阶段,甚至到了猛烈阶段。特别是由厂房、库房及礼堂通过因陋就简式的方法改建的健身休闲场所,发生火灾时,空气流通快,火灾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快发展,钢质或木质屋架等承重结构得不到及时冷却,或火情发现晚、报警迟,火势烧到屋顶或突破房顶,可燃物质猛烈燃烧,屋架和墙体极易发生变形倒塌,给灭火救人带来很大困难。1998年5月22日凌晨1时,宿迁市某保龄球馆发生火灾,当责任区中队到达火场时,大火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整个房顶基本被烧塌。该保龄球馆就是使用大面积的砖木结构库房改建而成的。
  
  3、建筑结构复杂,灭火救人困难
  
  健身休闲场所功能多、间隔复杂、障碍物多、安全出口少、封闭性好,而且内部通道曲折狭窄,具有地下火灾特点。这类场所发生火灾时不但使内部人员逃生困难,而且给消防人员深入内部侦察火情、实施救人灭火等战斗行动都带来不利的影响。
  
  4、烟雾聚集不散,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战斗行动
  
  据调查,大部分休闲场所未设防排烟系统,内部的排风扇和空调系统也往往因起火断电而失去通风作用。随着空间内含氧量显著下降,烟雾量增大,火场能见度降低,人员在缺氧情况下失去逃生能力,极易窒息。建筑内的装饰物、家具、塑料制品等高分子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剧毒气体,人员容易中毒,严重威胁被困人员和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浓烟翻滚、毒气弥漫,进攻人员视线、体力、呼吸受限,内攻困难。燃烧产物达到一定浓度和在高温的作用下,可能产生自燃或轰燃,出现第二火场,使灭火救援难度加大。

  扑救健身休闲场所火灾的基本方法
  
  1、详细了解火场情况,正确调集执勤力量
  
  一是当调度员接到健身休闲场所发生火灾报警时,要立即引起高度警觉,从接警开始就要不间断地全面询问火场情况。从着火单位到火灾性质,从火源位置到有无人员被困等,应一一问清。要坚持快调、多调和科学调度执勤力量的原则,正确选择力量调集方式。如视情况调集照明车、举高车、抢险救援车、大型水罐车以及增援力量,并迅速启动灭火救援联动机制等。力量调出后要始终与报警单位保持联系,要求失火单位不断反馈火情发展信息,为领导决策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执勤中队要树立接警出动之际就是救人灭火战斗开始的执勤观念。中队指挥员要从接警出动时便不断地与调度中心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火场发展动态,为到达火场后及时投入战斗打下基础。三是到达火场应尽快了解被困人员数量、位置及受烟火威胁程度、内部消防设施是否启动、电源是否关闭等情况,并侦察起火部位、蔓延方向、燃烧范围及毗邻建筑受火势威胁程度。
  
  2、立足内部消防设施,尽快消灭初起火灾
  
  火灾初起时火势较小,在燃烧面积不大、烟雾不浓的情况下,单位员工切忌慌乱,应携带湿毛巾、手帕等防护物品,抓住有利时机利用移动式、手提式消防器材和室内消火栓灭火,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控制火势蔓延或扑灭初起火灾,如有固定灭火设施应及时开启,并适时关闭防火门,落下防火卷帘,阻止火势蔓延。消防人员到达火场后,要充分利用内部消防设施控制火势,展开灭火救人行动,对装有自动灭火和防排烟等消防系统的,应查看系统是否已启动,如系统失灵应设法用手开启,同时利用室内消火栓设水枪阵地。
  
  3、加强火情侦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疏散被困人员
  
  当健身休闲场所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后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抢救被困人员,即在迅速部署战斗展开的同时,立即组织抢险救援小组救人。
  
  一要积极组织引导被困人员有序疏散。当消防人员在火灾初起、火场内部人员纷纷外撤时赶到火场,应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进入室内引导人员有序疏散。如携带照明灯具,铺设发光导向绳作为引导标志,携带湿毛巾供被困人员使用等;对惊慌失措、迷失方向的人员应派专人护送;遇有神志不清、中毒昏迷的要及时组织救护。
  
  二要科学组织外部救人。当被困人员在窗口、阳台、走廊等处求救时,要用广播喊话、横幅提示等方法使被困人员保持冷静,等待救援,防止被困人员跳楼摔伤。要根据火场情况选择软梯、挂钩梯、两节拉梯、缓降器、救生气垫、举高车等器材装备积极组织营救。如遇出入口门窗被锁或有钢筋网,要及时进行破拆,为被困人员开辟一条生路。
  
  三要严密组织侦察救人。当有人员被烟气围困且所在位置不确定时,指挥员首先要重点了解该场所平面布置、通道连贯情况、出入口数量位置以及通风照明情况,然后挑选有实战经验的战斗员组成小分队在侦察中救人,同时必须要求参战人员配戴好个人防护装备。侦察小组要通过喊话或逐个房间查看,尽快查明被困人员数量及大致方位、危险程度,并根据被困人员的伤势情况及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救人方法,使其尽快脱离险境。
  
  四要及时组织强攻救人。在烟雾浓、温度高、燃烧猛烈、人员被困、疏散受阻等处境相当危险的情况下,应及时组织强攻救人。组织强攻救人时应挑选身体素质好、技术熟练、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战斗员,组成精干的强攻救人小组担任强攻救人任务。强攻救人小组进入前,指挥员要亲自检查每个组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规定联络信号,交待行动要点,施放通信照明绳,必要时须组织好强攻小组人员的交替更换。同时,对内部救出的被困人员要组织好接应和抢救。在组织强攻救人时一方面要利用排烟照明车和移动式排烟机及照明器材排烟照明,另一方面迅速组织力量控制火势并用喷雾水枪对救人小组的行动实施梯次掩护,形成内外呼应的救人通道,确保救人小组进攻和撤退的安全。
  
  4、坚持内攻近战,有效控制火势扩大蔓延
  
  由于健身休闲场所内部建筑结构复杂,人员相对集中且易被烟火围困,火灾具有地下建筑火灾的一般特点,火场指挥员应根据这些特点,坚持内攻近战、内攻为主、外攻为辅原则,适时组织内攻灭火救人。当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或发展阶段但内部人员受到火势严重威胁时,应把主要力量用于疏散救人,在不影响疏散救人的情况下控制火势,并积极做好内攻准备。如选择有利地形架设移动水炮、调整车载水炮位置、调整供水车辆及线路、增调执勤力量等,待时机成熟便立即实施内攻。如果火灾处于猛烈燃烧阶段且疏散抢救人员工作已是紧要关头,则应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投入到抢救被困人员的行动中去。 同时组织一定力量堵截火势蔓延,进行降温排烟,待火势减弱或人员疏散完毕后再展开内攻。若火场内部被困人员受到火势严重威胁且救人工作严重受阻时,应及时组织突击力量“杀出一条血路”。为此,指挥员要及时调整技战术措施,如集中水枪阵地于救人方面,强行对门窗、障碍物等进行破拆,驱排疏散口处的浓烟,为灭火救人打开安全的通道。
  
  内攻时,首先应将战斗人员分成若干战斗小组,充分利用内部灭火设施,在火势蔓延方向上,选好依托阵地阻截火势。其次要充分利用门窗、阳台等有利部位从外部控制火势蔓延扩大,积极配合内攻人员的战斗行动,以形成内外夹击态势。火势控制以后,要及时组织内攻力量围攻火点,消灭火灾。再者要充分利用各种防火门、防火卷帘和现代灭火装备,把火势尽量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内,并在关键部位设置水枪阵地,达到控制火势蔓延的目的。最后当火势发展到猛烈阶段时,要把主要力量部署在向毗邻建筑和下风方向蔓延的部位,防止火势蔓延扩大,造成更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灭火救人的注意事项
  
  1、要树立救人第一的思想
  
  由于健身休闲场所人员集中,发生火灾时容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火场指挥员到达火灾现场后应尽快了解被困人员的情况,并立即组织精干力量,立足现有装备,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快深入内部奋力抢救被困人员。
  
  2、要搞好火场照明
  
  健身休闲场所的火灾大多发生在夜间,当消防部队到达火场时,往往面临照明不足、室内烟雾浓、温度高、环境复杂、火场能见度低等情况,给人员疏散和灭火战斗行动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照明车、移动照明灯具、临时照明灯、发光导向绳等照明设备,保证火场照明的充足,为灭火救人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3、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防护
  
  由于休闲场所内部间隔多、通道弯曲陡窄、内部情况复杂,所以对进出入员要严格控制,不得独自行动。深入内部灭火救人的指战员必须佩戴气压充足的空气呼吸器,实施有效的个人防护。灭火救人的指战员在行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梁、柱等承重结构和门窗、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等有利条件搞好自身防护,防止建筑物的变形倒塌或指战员被困火场,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4、要搞好协同配合,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对于由多个执勤中队参战、军警民联合行动的休闲健身场所火场,要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的原则,加强火场警戒,搞好协同配合,防止出现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对于深入内部灭火救人的参战人员,可分为若干战斗小组,每个小组要有三四个人。各小组和各参战人员之间要加强联系和照应,以便在灭火行动中相互交替掩护,救人时可以相互配合,遇险时可以相互救助,形成一个战斗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