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船舶焊割常见事故及预防措施

2009-06-0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触电

  船舶焊接时焊工有时在比较狭小的船舱内,进出不方便,甚至转身都比较困难,身体会直接触及舱板。工人在小空间内作业,周围都是金属材料,更换焊条时极易发生触电事故,尤其在夏天(有时舱内温度高达50℃~60℃)和梅雨季节,空气比较潮湿或人体大量流汗,身体抗阻大大减低,发生触电的概率比平时要高得多。国内曾发生过一起36伏安全电压电死人的事故。

  触电预防:

  1)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检查绝缘防护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可发放带有钢板的绝缘鞋,以防重物落下砸脚。

  2)在船舱内作业时,焊工应避免以头、背等未戴绝缘的部位碰触金属容器;照明设备一律采用低压照明。在比较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中,安全电压为36伏;在潮湿、狭小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中,安全电压为12伏。

  3)现场条件比较恶劣的,可在电机上安装自动断电装置,使焊机引弧时电源开关自动合闸、停止焊接时电源开关自动打开,以保证焊工在更换焊条时不发生触电。

  4)在舱内作业时,两人可轮流工作,以便互相照顾,或设一名监护人员,随时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状态,遇到危险时可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

  火灾爆炸

  由于船舶焊接环境特殊,尤其修船、拆船环境更为复杂,有些焊工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对所焊割的设备、装置或管道的性质了解不清,盲目动火,对焊割现场(焊割件)性质虽有所了解,但怕麻烦,图省事,既不办理动火手续,又未采取防范措施,结果在焊割过程中酿成重大火灾或爆炸事故。下面是引起火灾的典型情况:

  1)场地混乱,焊割炬随处乱扔。有些焊工工作途中因其他原因离开舱室或工作结束,焊割炬没有带出,阀门又不严密,造成漏气,可燃气体泄出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工人点火发生爆炸。

  2)维修油轮时不进行测爆,尤其是一些私人修船厂、拆船厂,凭经验办事,造成在操作时发生爆炸。

  3)作业现场有与明火相抵触的工种。焊接是明火作业,周围不应有禁火工种,如船体喷涂,以避免同时进行操作时发生爆炸。

  4)由于舱室内空气状况差,为了改善内部条件直接向舱室内通入氧气,而富氧状态是诱发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

  火灾爆炸事故预防:

  1)作业前必须认真仔细地对作业场所内的情况检查清楚,了解周围环境,清除动火现场内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动火点垂直下方半径10米空间范围内不允许有易燃易爆物品。

  2)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液化气瓶等均不准放在动火焊、割的舱内。要仔细检查氧-乙炔管道和焊、割炬是否漏气,严防氧-乙炔气体积聚在室内而引起爆炸事故。暂停焊、割时,需把氧-乙炔管道和焊、割炬拿出舱外,做到焊割炬随人进出。

  3)如发现周围有与明火相抵触的工种时,必须停止焊割或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动火。

  4)在舱室内作业时,需加强通风,禁止把氧气直接通入舱内,应用压缩空气通风。

  高处坠落

  焊割作业高处坠落的几个原因:

  1)防护用具不完备。这种事故常见于私人及中小型修船、造船企业,在高处焊割,焊工不佩戴安全带,有些危险部位不架设安全网,这是引发焊工坠落的主要原因。

  2)安全技术措施不力。在船体周围作业时,有时难于拴挂安全带,也不好架设安全网,在这种情况下,若不使用焊接平台、自动升降装置,焊工稍不注意便有可能从船上坠落下来。

  3)带病作业。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症等不能从事高处作业疾病的工人,或者身体劳累者,都有可能发生坠落。

  4)有些焊工在甲板上开工艺孔时,思想不集中,在割件中间作业,割完后自己也随着割板掉入舱内,这种事故时常发生。

  高处坠落的预防:

  1)不许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症、眩晕症等疾病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

  2)必须使用标准的安全带,并将安全带系牢靠。操作者应将安全带的另一端扣在船上固定可靠的物体上,以确保安全;无处可固定的,应使用焊接平台、自动升降装置。

  3)特别危险区域,还应安装安全网。

  焊工中毒:

  焊工有时需要在舱内及有限空间内作业,焊件、焊条挥发出大量有毒烟尘、气体,尤其船舶焊接主要是用碱性(低氢型)条,而碱性焊条比酸性焊条更容易挥发烟尘、有毒气体(氟化物)。这些有害物质若不能及时排出,被焊工长期吸入,导致船舶焊工比一般环境焊割作业的人员更易患金属烟热、电焊工尘肺及慢性咽喉炎等疾病。

  预防窒息中毒:

  1)在舱室内作业时,对空间狭小的环境,要保证内部通风良好。不仅要驱除内部的有毒有害气体,而且要向内部送入新鲜空气民。但是,严禁使用氧气作为通风气源。

  2)做好个体防护,减少烟尘对人体的侵害。在空间狭小,条件恶劣,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还必须采用更多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通风头盔、送风口罩、空气呼吸器等。

  灼伤:

  由于很多时候船舶焊割都在露天作业,同时又是立体交叉作业,上面焊接的焊渣或熔渣随风飘落,极易落在下面操作者身上,发生灼伤事故。

  预防灼伤

  1)在舱室内作业,大都是仰焊,高温熔渣极易灼伤皮肤,可采用佩戴组合式安全帽等防护措施,这种安全帽可装可拆,防护效果较好。

  2)如在露天作业,同时又是立体交叉作业,这时焊割人员要做好头部防砸、颈部防烫的个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