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列管式换热器管道布置
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例进行讨论,其他换热器与之类同。
虽然列管式换热器已有标准系列,其基本结构都已确定,但管口大小、位置和安装结构是由工艺设计根据化工计算和管道布置要求来决定的。离心泵入口弯管和异径管布置见图7—7。图7—8是离心泵的配管图,虚线表示另一种接法。在泵上方不布置管道有利于泵的检修,吸人管转弯向上(亦可转向侧面)不妨碍拆卸叶轮。
合适的流动方向和管口布置能简化和改善管道布置的质量。图7—9(a)、(c)、(e)为习惯流向的布置,在该图所示的场合是不合理的;图7—9(b)、 (d)、 (f)则是改变了流动方向的合理布置。
图7—9(a)改成图7—9(b)简化了塔到冷凝器的大口径管道,节约了二个弯头和相应的管道。图7—9(c)改成图7—9(d)消除了泵吸人管道上的气袋,节约了四个弯头、一个排液阀和一个放空阀,缩短了管道,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吸入条件。图7—9(e)改成图7—9(f)缩短了管道,使流体的流动方向更为合理。
二 换热器的平面配管
换热器一般布置成管箱对着道路,顶盖对着管廊,配管时,首先留出换热器的两端和法兰周围的安装与维修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如管道、管件等)。对直径o.6m左右的换热器而言。要力争管道短,操作、维修方便。在管廊上右转弯的管道布置在换热器的右侧,从换热器底部引出的管子也在右侧转弯向上。从管廊的总管引来工程管道(如蒸汽管),则布置在任何一侧都不会增加管道长度。换热器与邻近设备间可用管道直接架空相连,换热器管箱上的冷却水进口排齐,并布置在冷却水地下总管的上方(图7—10)。回水箱布置在冷却水总管的旁边。
阀门、自动调节阀、仪表等沿操作通道靠近换热器布置,并能立在通道上操作。为便于拆卸管箱,管箱上下的连接管要及早转弯,并设一短弯管。
三 换热器的立面布置
管道在标高上分几个层次,每层相隔0.5一o.8m,最低一层要满足净高要求。与管廊连接的管道标高比管廊低o.5一o.8m,管廊下泵的出口,高度比管廊低的设备和换热器的接管也采用这个标高或再下一层。为防止凝液进入换热器,蒸汽支管常从总管上方引出,若蒸汽总管最低处装有疏水器则也可以从下方引出。见图7—11。
孔板法兰通常装在架空的水平管道上,在它的前后要保持一段直管,孔板要布置在用梯子容易达到的地方。带变送器的孔板和自动调节阀最好装在离地面0.75m高的地方。其他仪表也要布置在易观测、易维修的地方。
换热器的接管应有合适的支架,不能让管道重量都压在换热器管口上,热应力也要妥善解决。
四、 容器的管道布置
立式容器(反应器)管口方位不受内件的影响,完全取决于管道布置的需要。一般划分为操作区与配管区两部分。如图7—12所示。加料口、视镜和温度计等常需操作及观察的管口布置在操作区。人孔可布置在顶部,也可布置在筒身。排出口布置在底部。高大的立式容器在操作区要设置操作平台。
再沸器的管道高度由塔的出入口决定,他们的方位要考虑热应力的影响。再沸器管道和塔顶蒸汽管道要尽可能地直,以减少阻力。从塔到管廊的管高标高要低于或高于管廊标高o.5—0.8m视管口是低于或高于管架而定。塔至泵(或低于管廊的设备)的管道标高,取低于管廊标高0。5~0.8m。
塔受热情况复杂,塔与管道的直管长度大,热变形也大,所以在塔的配管时必须妥善处理热膨胀问题。塔顶管道(如蒸汽管、回流管等)都是热变形较大的,沿塔下降的长直管,重量很大。为了防止管口受力过大,一般都在靠近管口处设固定支架(支架等焊在塔身上),在固定支架以下相隔4.5一llm(DN25~300)设导向支架。热变形用自然热补偿吸收,即由较长的水平管吸收(形成二臂都很长的L形自然补偿器)。
上一篇: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下一篇:加油站静电火灾原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