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健康促进对铅作业工人的效果。方法 对天津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2005年与2006年连续2年接触铅作业工人做了尿铅测定,并对该企业2004年与2005年进行了车间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数据发现2005年车间环境较2004年铅尘与铅烟均由超标转为达标。2006年较2005年接触铅作业工人的尿铅水平有所改善。结论 说明该单位对接触铅作业工人重视后,整体环境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接触铅作业工人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关键词】 尿铅;铅尘;铅烟
铅在人类环境中几乎无处不在,铅及其化合物在现代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有色金属[1]。据统计,近年我国每年生产铅金属约110多万吨,占世界铅总产量的18.3%,其冶炼产品产量正迅速增长[2]。
铅作为蓄电池的主要原料之一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铅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人体产生危害[3]。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蓄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大促进了蓄电池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问题。
我们通过对天津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和对铅作业工人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并同时对车间空气铅浓度和工人尿铅等进行测定,以评价并说明健康促进工作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天津市某一蓄电池加工厂2005年的112名接触铅作业工人与2006年的105名接触铅作业工人尿铅水平进行比较,其中2005年的接触铅作业工人男性64人,年龄17~55岁,女性48人,年龄19~50岁,工龄1~3年;2006年的接触铅作业工人男性60人,年龄18~56岁,女性45人,年龄19~50岁,工龄1~3年。
1.2 资料来源与方法 调查该企业的一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排毒设施、工人作业防护及相应的劳动防护规章制度等;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在车间作业场所布点,用粉尘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检测铅尘(烟)浓度,用无铅处理的广口聚乙烯塑料瓶收集调查对象晨尿100ml,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尿铅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对尿铅超标率进行χ2检验,比较其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对尿铅平均含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再进行两组数据的t’检验,比较其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1.4 判定标准 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浓度是否超标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评价;尿铅含量是否超标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评价。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企业为私有企业,已成立5年。全厂职工150余人,其中生产工人120人,均为接铅作业工人。主要产品为铅酸蓄电池,主要生产原料是金属铅,生产过程中主要以铅烟和铅尘的形式对人体产生职业危害。
该企业蓄电池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磨铅粉→铸板→涂板→干燥→二修修理→包板→焊接组装→上线检测→充放电→产品检验→成品包装。
2.2 各车间铅烟、铅尘浓度检测结果 2004年对该企业进行车间环境检测,选择了2个采样点进行铅尘检测,3个采样点进行铅烟检测,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见表1。
2005年再次对该企业进行车间环境检测,选择了1个采样点进行铅尘检测,3个采样点进行铅烟检测,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见表2。表1 2004年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检测结果及判定注:采样点1:涂板车间铸板东侧操作位;采样点2:装配车间一组铅焊操作位;采样点3:装配车间中央;采样点4:涂板车间负极涂板侧操作位;采样点5:涂板车间正极涂板西侧操作位 表2 2005年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检测结果及判定注:铅烟:pc-twa为0.03mg/m3,pc-stel为0.09 mg/m3;铅尘:pc-twa为0.05mg/m3,pc-stel为0.15mg/m3;采样点1:涂板车间铸板东侧操作位;采样点2:装配车间四组铅焊操作位;采样点3:装配车间一组铅焊操作位;采样点4:涂板车间负极涂板侧操作位
2.3 尿铅检测结果 2005年共检测铅作业人员112人,其中尿铅超标者71人,超标率63.39%,平均尿铅值为0.145mg/l;2006年共检测铅作业人员105人,其中尿铅超标者19人,超标率18.10%,平均尿铅值为0.045mg/l。2006年铅作业人员与2005年铅作业人员尿铅超标率经统计学比较(χ2=45.8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6年铅作业人员尿铅超标率低于2005年铅作业人员三倍多。2006年铅作业人员尿铅平均含量与2005年铅作业人员尿铅平均含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f=15.07,p<0.10),方差不齐,进行t’检验(t’=7.75,p<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006年铅作业人员尿铅平均含量低于2005年铅作业人员尿铅平均含量三倍多,见表3。表3 2005年与2006年尿铅值检测结果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该蓄电池生产企业2005年车间空气铅污染较2004年有了明显的改善,2006年铅作业人员尿铅平均含量低于2005年铅作业人员尿铅平均含量三倍多。是由于该单位在2004年车间环境检测后,开始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针对车间环境原有问题,该企业加强了通风排毒和净化措施,将磨铅粉操作位增设局部通风设施,涂板、二修修理操作位增设全室通风设施,包板操作位增设下引风设施,焊接组装因工艺需要,不能设下引风设施,故增设上通风设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间毒物浓度,使工作场所空气铅烟(尘)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该企业2005年以前因职业卫生意识不强及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设备因陋就简,职业防护设施缺乏,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招聘的工人多为短期临时工,未进行职工健康体检,不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工人发生职业中毒的危险性随时存在[4]。生产工人普遍缺乏相应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和劳动保护意识,上岗时不使用防毒面具,不戴手套,在车间内饮水、就餐、吸烟,这增加了铅吸收的危害。2004年车间环境检测后,该企业加强了职业卫生管理,工人上岗作业时必须使用劳动保护品(防毒防尘面具、口罩、手套等),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休息、吃饭时要脱工作服,并做到勤洗手(洗手要用醋酸皂),防止铅通过胃肠道吸收。坚持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对铅中毒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5]。
【参考文献】
1 柏品清,朱美芬,樊海军.铅作业工人健康促进及效果分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6,32(1):39-41.
2 吴桂香,吴超.企业铅中毒致因模式及其预防.湖南冶金,2005,33(1):21-23.
3 饶定茂,孙奕,黄兆慧,等.某蓄电池生产企业铅污染检测分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1):66-67.
4 张轶群,师玉琼,罗玉田,等.一起慢性铅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职业与健康,2005,21(10):1472.
5 邹玲琪,董毅,马雪松.某铅合金熔炼企业铅污染状况调查.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3):137.
上一篇:员工骑马受伤被认定为工伤
下一篇:制鞋行业中毒事故表现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