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职紧、副职松。局长、矿长、队长、班长作为四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他们在安全生产中担负的责任最大。为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他们都能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用主要精力和时间抓安全生产,尽全力把安全生产抓紧抓好抓到家。同正职相比,副职抓安全就没有那么负责了,他们往往强调本系统工作,把所分管的工作看得比安全重要,当安全与分管工作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自觉不自觉地站在分管工作一边。在副职的影响下,下属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管理也不严格。
超产紧、亏产松。安全针对生产而言,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安全。而在生产实践中,一些局矿区队不能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当完成生产任务或超产时,他们能够坚持安全第一,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当没有完成生产任务或亏产时,他们就把安全第一的方针丢到了一边,只顾生产,不顾安全,只要能完成生产任务,就什么都不顾了。
白天紧、晚上松。煤矿的各种检查、考核、验收,一般都在白天进行,煤矿的各级领导一般都在白天下井,所以白天的安全管理抓得紧。到了晚上,职工们知道没有干部下井了,没有安全检查了,于是思想上的安全弦崩得不紧了,安全管理放松了。正由于管理松懈,监督检查出现空挡,才会造成不应有的事故。
两头紧、中间松。凡是年初岁尾或月初月末,安全工作抓得紧。这个时候,上级喊得多,强调得多,下边抓得多,检查落实得多。而一到年中月中,上边抓安全的劲头减小了,下边抓安全的力度也放松了。
一线紧、二线松。根据生产性质,煤矿井下为一线和二线。一线是专门从事采煤生产的;二线是为采煤生产服务的。提起安全生产,人们往往重视一线,忽视二线。一线抓安全警钟长鸣,二线抓安全时紧时松。结果,一线平安无事,二线发生事故。
井下紧、地面松。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在井下,因此提起安全生产,煤矿把重点和注意力都投到了井下,眼睛盯在井下,千方百计保井下工亡事故为零。由于重视了井下,忽视了井上,或者说井下安全抓得紧了,井上安全放得松了,使地面单位生产事故往往多于井下原煤事故。
一阵紧、一阵松。安全工作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抓下去,要警钟长鸣。而大部分煤矿做不到这一点,普遍存在“一阵紧、一阵松”现象。上边喊一阵,底下抓一阵,上边喊得紧,下边抓得紧。兄弟单位出了事故,赶紧抓一阵安全生产,等过了一段时间,抓安全的热度降温,该抓的不抓了,该查的不查了,该管的不管了,该严的不严了。
部署紧、落实松。对于安全工作的部署,煤矿都很重视,既有指导思想,又有奋斗目标,还有对策措施,可谓是具体、全面、详细。但说到落实,却与部署配不上套。部署归部署,落实归落实,部署落实两张皮。有些单位认为安全工作只要部署、安排就行了,很少去检查、落实。即使组织检查,也是走马观花,应付差使,不求实效。
查前紧、查后松。安全检查前突击抓安全,检查后放松安全,使安全检查产生了负面效应。现在组织的安全检查,不是突然袭击动态查,而是提前通知打招呼,这样的检查很难反映真实情况,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风气。检查过后,操作不按规程了,质量不按标准了,考核验收放松了,检查前后反差很大,判若两样。
追查紧、处罚松。在目前条件下,煤矿不发生事故相当困难。对于事故,安检部门都要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在分析、追查、处理过程中,不少单位都能按照规定进行认真分析和追查,至于说到处罚就另当别论了。由于诸多原因,一涉及有关责任人的处罚,许多单位便大题小作,能宽则宽,能松则松,甚至化大为小,化小为无,不了了之。对此,职工群众意见很大。
(作者单位:晋城煤业集团公司安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