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高原地区及夜间的勘探作业安全

2011-03-0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高原地区的安全作业

  高原上空气相对稀薄,氧含量少,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降低,人需要不断地吸人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才能保证生命不断顺利延续。

  患有明显的心、肺、肝、肾等疾病,患有高血压Ⅱ期、严重贫血者,均不适合在高原地区进行地震勘探作业。对初参加工作的人员来说,首先是适应性锻炼,实行分段登高,逐步适应,这个过程约需1~3个月。在习惯过程中,人体内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性变化,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内能较快习惯,在海拔3000米—5330米时,部分人需较长时间的适应,海拔5330米为人适应的临界高度。其次是供应高糖、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饮食,多饮水,禁止饮酒,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要随之降低,一般来讲,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所以高原地区的温度低且温差大,稍不注意,便会得冻伤等疾病。所以野外作业要注意防寒和保暖,要注意个人防护。

  夜间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野外勘探有时遇上夜间作业,尤其在冬季,白天时间短,中午过后转眼就会夜幕降临。由于各种工作人员沿测线分布距离长,比较分散,夜间互相照应就增加了困难。各种车辆沿测线或道路行进时,驾驶员的视线受到限制,在判断道路地形和障碍物以及行进方向上易发生错觉。另外夜间作业时,工作人员视野受到限制,容易产生疲劳,易引发事故。

  [事故案例]  某地震队在搬迁过程中,有一台车司机观察不细,将2名在草丛中睡觉的民工轧死。

  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夜间作业时,应振作精神,认真操作,应注意沿测线移动的各种物探设备。各岗位人员互相照应,不得擅自离开施工现场或到其他隐蔽的地方睡岗或休息,防止被车辆撞伤。车辆在不熟悉的道路上行走时,可用发动机的声音和汽车灯光或路面的颜色判别道路,在使用灯光时,应严格按交通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