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WTO与新世纪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

2004-04-0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面对加入WTO历史机遇,每一个现代企业、公司或组织,站在技术风险的平台上考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都面临如下新的挑战:?
    * 跨越和战胜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社会构筑的非关税壁垒之障碍!?
    * 继ISO9000、ISO14000之后,为获取第三张企业管理体系的国际通行证而努力!?
    * 建立和构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职业安全健康(OHS)管理创新系统!?
    作为一个追求持续发展、渴望增强企业自身21世纪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必然需要思考如下新时代提出的命题:?
    * 如何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OHS风险??
    * 如何达到日益严格和规范的国际社会及本国政府对安全生产或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规则之要求??
    * 怎样满足工会和企业员工对劳动保护及生产过程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祈求和期望??
    * 如何建构企业自身良性、高效、合理的OHS保障系统??
    * 怎样使企业OHS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融合??
    加入WTO后,针对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我们的应对是:?
    1.每一个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都应有高度的全球意识,并能在行政、监督、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落实于具体的行动。〖HT5SS〗?
    入世后我国政府将强化如下方面的工作:①加强综合立法。如职业安全卫生法等。②建设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基础性建设的工作。要努力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公益化。③理顺安全管理体制。国家的安全管理体制采取国际三方原则与我国传统体制相结合的机制。企业应该推行在“大安全观”指导下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我国的管理体制中应重视发展中介服务体系。④逐步提高安全投入强度。包括物化劳动(资金)和活化劳动(人员)的投入。资金投资是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投资水平应同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⑤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加强科学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理顺国家安全科学研究投资机制;建立安全科技研究基金;建立社会的安全成果公益化推广模式等。?
    2.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则应该主动、客观地面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具体有如下方面值得重视:①建立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②形成自律、自我约束机制,建立责任制体系,实行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③改进生产工艺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使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④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综合地说,一个现代企业应有如下转变:从事故观向安全观的转变,变事后型为预防型;从离散观向系统观的转变,具有系统思想和综合策略;从静态观向动态观的转变,建立动态管理、实现持续改进;从生命观向人权观的转变,重视
生命、健康的综合权益。
    3.加入WTO后一个现代企业努力达到如下要求:?
   (1)将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一个具有活力的企业或组织必然是一个“学习团体”。学习是个人和组织生命的源泉,这是对现代社会组织或企业的共同要求。要提升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我们常提出这样的要求,即要求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自律机制”、“自我约束机制”。要达到这一要求,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是重要的前提。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一个能够应对入世要求的现代企业,其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要使企业成为对国际职业安全健康规则、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相关要求的“学习型组织
”,成为安全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学习型组织”。这是由于企业针对安全生产问题,首先是面对国家的各种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制度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入世后又面对国际职业安全健康规则,以及企业自身工艺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变革、职工素质的变化,这些都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适应。所以一个要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的组织或企业,需要克服“学习智障”,要求领导、各级管理者直至每一员工都要不断学习,而且要变企业团队学习为个人自觉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不
仅要掌握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懂得安全法规、标准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强化安全意识、端正安全态度、开发安全生产智慧。意识、态度、智慧以知识、技能为基础,有知识和技能并不等于有意识和智慧。有了知识和技能,还需强化意识和提高智慧。安全意识包括:责任意识、预防意识、风险意识、安全第一的意识、安全也是生产力的意识、安全就是生活质量的意识、安全就是最大的福利的意识等方面。安全智慧的表现在:自觉学习安全知识、对新技术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超前预防思维的能力、系统综合对策的思想、“隐患险于明火”的认识论、“防范胜于救灾”的方法论等。?
   (2)企业安全行为适应全球化。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企业处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平台上。企业为了迎接挑战并在国际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按国际惯例做事,实现企业安全行为规范的全球化。否则,不按规则办事,就会被制裁,甚至被罚出场。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步渗透到各个方面,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行为规范也必然与国际惯例接轨。一个企业只有实现行为规范的全球化,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国际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理念及观念方面:强化人权的理念——明白劳工权利是人权的重要标准之一;对安全的影响力的认识——事故不仅是经济损失的问题,它会影响国家、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国际标准一体化——导致非关税壁垒的强化,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带来深刻影响;公平原则涉及安全问题——美、欧等工业化国家要求“公平竞争”涉及到劳动安全条件;安全与经济相联系——劳动者权益和职业安全卫生条件纳入经济问题;社会条款——人道和社会问题与国际贸易相联系。?
  其次是劳工标准方面:劳工权利、劳工状况、工作时间、劳动环境、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生产成本等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的焦点,并纳入到市场机制之中,这就迫使我国及相关行业和企业,要向国际劳工标准靠拢,逐步提升我国的劳动保护条件。?
    其三是安全管理模式方面: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与国际接轨,如国际相关组织1999年提出的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评价体系;2000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导则”;国际石油行业推行的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安全技术、职业卫生、管理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3)安全生产必须落脚于企业,而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是企业的决策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决策者应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第一管理者、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因此,企业决策者或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最根本的要素。企业决策者的安全素质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和水平。这种素质包括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态度和认识,具体表现在决策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安全决策能力、安全指挥能力及投入和资源配置等。一个企业领导只要对立了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和意识,才可能有合理、准确的安全生产组织和管理行动,最终对立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4)加快建立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要求,切实抓好以下方面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内部监察制度(内审制度)、运用国际安全认证机制、建立HSE或OHSMS管理体系等。?
   (5)重视安全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加大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力度。?
   (6)坚持以人为本,开发和维持人力资源并重,大力培养和使用高素质的(如具有安全工程专业学历和职业安全卫生执业资格)的安全专业人员。?
   (7)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通过强化管理,优化组合,量化考核来确立企业的竞争位置。?
   (8)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熟悉国际劳工标准和职业安全卫生规则。?
   (9)加强法制观念,转变经营理念和认识。以适应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需要。?
   (10)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适应国外市场需要,构筑适应国际竞争的安全生产管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