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国外的资料表明,还是根据我国调查数据的分析,都说明事故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对安全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社会或企业的安全状况之所以能够获得改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安全投入获得安全生产条件的完善。据世界银行估计70%的DALY(伤害事故导致的损失)可以通过合理措施和外界的干预来降低。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安全投资可以创造利润。如果成本足够小,而回报足够大,则这些投资可以收回的,但是事实上即使不能收回,安全成本(投资)对于正常的生产还是必须的。?
对实际状况的调查研究,我们看到发生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损失并非由企业承担,而是雇员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但是这种损失的转移,使事故的成本不进入企业的利润损失核算。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决策者对安全投资的决策,在仅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指导下进行,而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则企业的安全投入积极性是有限的,并常常处于亏欠的状况。?
这一点可由图阐明。如图横轴自左向右安全水平递增;在原点,最危险,右边界点为理想安全状态。纵轴衡量损失,包括事故损失和预防成本。?
图 事故损失、预防成本和事故水平
假设“一般”事故有一确定总损失,记为C1。 我们可以假定:无论安全水平如何,其值恒定。这条水平曲线告诉我们,第一个受害者的损失为C1,第二个同样,直到无人受到伤害的安全点为止。这样,线的纵向刻度表示增加的安全损失值(其值恒定)。我们可以假定它含括了所有相关损失,无论谁吸收。?
事故损失有外部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C2 是较低损失值,仅代表企业支付的总损失。财产损失、工时损失和士气、工作节奏的负面影响等。尽管C2值不小,但仍然小于总损失。其差值 C1-C2 即为外部损失。在一定范围内,其值恒定。?
第三条曲线代表企业特定事故风险的消除成本。这里我们假定消除成本随安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安全水平低下时,消除成本低,因为容易找到简单廉价的改进措施。但是,进一步的改进成本,代价更大。确实,随着安全水平的提高,继续达到更高的目标越发困难。只要消除成本低于事故损失,逻辑上即为可行,但是,决策时,哪些损失应计算?如果是全部损失,C1,则安全点在 S1。然而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则安全点在S2。从安全工程角度来看,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陈旧、上岗培训不充分、存在有毒物质等。需要自觉协助或强制执行等手段改善条件。从外部损失角度看,应当采取措施,将损失C1而非C2,施加到决策者——即企业支付原则。 ?
(1)至此,我们可以引入安全的经济激励概念:它是一种提高安全水平的策略,由内部化损失的一系列政策组成,其结果是企业承担大部分损失。其逻辑思路如下:① 企业要求最小化产品成本;② 政府政策可以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如使得企业负不起事故损失的责任;③ 企业直接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事故风险。经济激励与规章体系和自律策略相反,集中在步骤③,而非步骤②。?
(2)要促进损失的内部化,有多种方法:包括提高危险工作的风险工资,方便对雇主的赔偿诉讼,将雇主的赔偿额与其安全记录联系起来,将来自消费者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压力转嫁到事故水平高的企业。为什么仅使用经济激励?因为这种方式相对与直接关注事故本身而言,更为间接,为什么我们还使用经济激励方式?这个问题就像工业革命问题一样陈旧。自20世纪初,改革家就开始讨论直接管制和间接纳税补贴等方式的优缺点。本章我们将先回顾历史。之前,我们先列举一下经济激励的潜在优势:?
①经济激励非常有益于获得管理层的注意。由于管制措施甚多,并非所有的管制均能得到强有力的贯彻,企业容易忽视。相反,经济激励简单易用,是用经济的语言回答经济问题。管理层容易看到刺激手段对于企业的直接影响,从而做相应的反馈。?
②经济激励易于从下至上贯彻执行。无论企业既往的安全水平如何优秀,经济激励都有相应的刺激方式。而现行管制下,强调安全的最低可接受水平。一旦达到这个水平,企业就无心改善安全状况了。?
③经济激励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强调结果,而不论产生原因,对于新的事故风险,经济激励同样适用。新的事故风险要求新的管制措施,这个过程是缓慢和艰难的。经济激励的优势在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其优势将显现。?
④经济激励有灵活性,企业有自主性,主动寻找方案解决问题。经济激励强调结果,不重过程,鼓励独创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相反,管制,强调控制,简单性和通用性,方便管理和遵从。但是,随着管理分散化,要求有快速反应速度,管制的方法就不再有效了。
上一篇:合理安全投资的分析
下一篇:安全生产经济激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