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2004-04-2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出现了高速飞机、雷达和各种自动化机械等。为防止和减少飞机飞行事故而兴起的事故判定技术及人机工程等,对后来的工业事故预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故判定技术最初被用于确定军用飞机飞行事故原因的研究。研究人员用这种技术调查了飞行员在飞行操作中的心理学和人机工程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改进措施,防止发生操作失误。战后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外的工业事故预防工作中,作为一种调查研究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方法,使得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在引起事故之前被识别和被改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军用飞机速度快、战斗力强,但是它们的操纵装置和仪表非常复杂。飞机操纵装置和仪表的设计往往超出人的能力范围,或者容易引起驾驶员误操作而导致严重事故。为防止飞行事故,飞行员要求改变那些看不清楚的仪表的位置,改变与人的能力不适合的操纵装置和操纵方法。这些要求推动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如何使机械设备、工作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使人员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工作效率高的学问。人机工程学的兴起标志着工业生产中人与机械关系的重大变化:以前是按机械的特性训练工人,让工人满足机械的要求,工人是机械的奴隶和附庸;现在是在设计机械时要考虑人的特性,使机械适合人的操作。从事故致因的角度,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可能是引起人失误、导致事故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飞跃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产品不断出现。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产品给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面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危险。据说世界上每20分钟就有一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其中每一种都可能具有危险性。科技的发展把作为现代物质文明的各种工业产品送到人们的面前,这些产品中有些会威胁人员安全,美国1972年涉及产品安全的投诉案件超过50万起。工业部门要保证消费者利用其产品的安全,在公众的强烈的要求下,美国于1972年通过了消费品安全法,日本等国也相继通过了相似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共同特征是,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引起的事故完全负责。?
    战后,人们对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一些研究表明,认为大多数工业事故是由事故频发倾向者引起的观念是错误的,有些人较另一些人容易发生事故,是与他们从事的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能把事故的责任简单地说成是工人的不注意,应该注重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质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在事故预防工作中比较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的安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能量转移理论的出现是人们对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实质认识方面的一大飞跃。1961年和1966年,吉布森(Gibson)和哈登(Hadden)提出了一种新概念: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根据能量转移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释放。? 
    与早期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等强调人的性格特征、遗传特征等不同,战后人们逐渐地认识了管理因素作为背后原因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作用。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工业事故的直接原因,必须加以追究。但是,它们只不过是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管理上缺陷的反映,只有找出深层的、背后的原因,改进企业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