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系统工程是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生产中各环节的安全性或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以控制,使这个系统中发生的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全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研究事故产生的原因、规律,从而对其进行预测,将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消除;或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找出原因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安全系统工程在我们的管理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为此本文将对其主要内容进行浅析,以供我们在安全管理中进行运用。
1、事故范畴:
从事故范畴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事故,即通常所说的天灾、如地震、海啸、风暴……。这些事故至今还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防止,而只能尽早地进行预测,并采取必要措施使其受害范围、程度尽可能减少。另一类是人为事故,它的发生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我们所说的生产事故,几乎全部属于人为事故。从原则上讲,人为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2、事故发生的原因:
由于事故要素构成的范围很广,因而事故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说,可分为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两种。
①直接原因:就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它包括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如锅炉高空走台未焊牢,施工人员工作时未栓好安全带,结果可能直接造成高空坠落事故。
② 间接原因(基础原因):就是间接地影响事故发生的原因。它包括技术原因、教育原因、管理原因……。间接原因属于事故发生的基础原因。
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均是产生事故的根源。我们在分析事故时,应先找出事故的直接原由此找出事故的间接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3、事故发展的阶段:
任何事故的发生总是开始于危险的激化,并按一定顺序(逻辑顺序),流经系统而造成意外事件。也就是说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的,并按一定顺序、阶段发展的,并非一下就突然爆发。
一般事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成长阶段,发生阶段。
① 孕育阶段:是事故发生的最初阶段,是由事故的间接原因(基础原因)所致。如工作环境差和人的安全素质差(教育、技术、经验等),这些都是潜伏事故的危险,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它的特点是:危险性事先看不见,潜伏在静止状态中,只有当人或物触发了这一危险性,才显现出来。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此,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应从事故的基础原因入手,加强安全教育及其管理,将事故尚在孕育阶段就加以消除。
② 成长阶段: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媒介条件,表现为由于人或物的不安全因素加上管理上的失误而促成事故隐患的增长,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特点是:危险性已可看到或感觉到,并随时都可能发生和带来伤害。例如:汽轮机轴瓦断油,可从仪表上看到其温度升高,如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就可能引起烧轴瓦,烧汽封,甚至造成振断叶片,飞车等严重事故。
③ 发生阶段:事故发展到成长阶段,若再遇到一些机会因素,事故就必然发生。这一阶段只会给人或物带来伤害或损失,其后果是无可挽回的。唯一对人们有所帮助的就是让人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例如:我们公司针对火电厂建设工地高空落物及高空坠落为多发事故的经验,严格执行了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栓安全带等规定,事故才有效地得到遏止。
4、 故特性:有因果性、偶然性、潜在性。
① 因果性:事故同任何客观事物一样,具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有其因,必有其果。它的发生是与之相联系的多种原因引起的结果。既然事故的发生是由一定原因所致,那么在原因相同的条件下,就可能导致类似事故的发生,也就是说事故具有再现性。例如:车工戴手套车工件(事故原因),金属屑就可能将手套连同手带入车刀上伤手(事故后果)。如不改正,那么类似事故还会发生。
② 偶然性:事故的偶然性,是指事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事故平时是孕育在不安全因素中的,一但遇到触发条件时,就会迅速发展并发生。例如: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为700~800℃。将烟头扔在地面不会引起火灾,扔在干燥的木屑中,就会点燃木屑,引起火灾。
③ 潜在性:事故的潜在性指人或物具有的危险性,是由事故的基础原因所造成的。例如:没有受过安全技能的人上岗工作或机具设备不完善,带“病”工作,此事就已潜在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如再遇到其他一些促成因素,就会导致事故发生。
为此掌握事故的特性,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提高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业务水平。
二、运用安全系统工程进行管理
我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运用了安全系统工程中的理论及事故树分析法(FTA)等,下面将对“或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分析。
“或门”事故树分析法:是将事故多种原因科学地归纳为四种:即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环境原因、管理缺陷。并认为这四种原因与事故之间是一种逻辑数学上的“或门”关系,即四种原因中,只要具有其中的一个原因,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种事故分析法既科学又易掌握,故在安全管理中很具有实用价值,也便于推广和普及。
“或门”事故树分析法(FTA)图:
下面对这四种事故原因分别进行分析:
① 人的原因(不安全行为)
指人在工作时的违章作业等不安全行为。它包括人的安全教育、工作技能、经验、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在生产中发生的各种事故,其原因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由行为失误所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事故隐患,若遇到其它因素就触发事故发生。如高空作业者朝下扔其割下的角钢,恰好下面有人经过,就会对人造成伤害。为此我公司在对发生事故中的“人的原因”这一因素极为重视。比如新工人、合同工、大中专学生入厂,均必经“三级”及反习惯性违章安全教育,高空作业人员均要进行体格检查、机动车辆严禁无照开车、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等。加强对事故中“人的原因”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大大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我公司一九八七年八月二队职工郭××在升压站立扒杆,由于地质不均匀,三角扒杆倾倒,正好打在郭的头部,因郭戴有安全帽,而未造成大的伤害。可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人的不安全状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② 物的原因(不安全状态)
指发生事故时所涉及到的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它包括生产中的原料、燃料、产品、机械设备以及其它非生产物质。物之所以成为发生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或其具有的破坏能力所构成的危险因素存在。常见的各种储存着能量的物质如炸药、乙炔、氢气等,它们具有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会爆炸、燃烧。
我公司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强化了管理和监督检查。例如对炸药、雷管、汽油、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库房分别修建在远离火源、远离生活区的地方。对氧气瓶的使用也作了严格规定,如充氧前必须检查瓶内有无余气,表面是否玷污油脂,充满时升压速度不能过快,并定期对钢瓶进行承压鉴定等。由于我公司加强了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杜绝了易燃易爆物品的事故发生。
③ 环境原因(不安全状态)
指生产或工作的地点,场所的不安全状态。工作地点、场所的不安全状态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如多层高空作业不设可靠隔离层、地面深坑、孔洞不设围栏、盖板,带电设备不设警戒线,标志牌等,均易造成人或设备的事故发生。我公司在各项目部工程中,加大了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强了对环境危险点的检查,使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受到有效控制。
④ 管理原因(或管理缺陷)
指法规、规章制度、安监机构、安全施工措施等不健全而引起事故发生的因素。管理原因,它直接制约、影响着物的原因和环境原因的安全状态。为此在控制四种原因中,特别要加强人的原因、管理原因的控制。因为物的原因、环境原因是由人去管理运作。我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特别加大了管理原因、人的原因的控制。公司为适应安全生产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运用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质量管理三大体系进行综合科学管理;在人的原因方面开展了人身安全专项整治、反习惯性违章作业等活动,提高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进行安全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就能有效地进行控制人为事故的发生,并创造出优质高效的精品工程。
上一篇:现场安全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