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生产的性质和地位

2007-07-0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安全生产性质

   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和发展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营方向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又是整个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应具备以下性质。

     1.长期性
     安全与生产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有什么样的生产技术,就有什么样的安全技术。安全产生和存在于整个生产活动的全过程,随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生产技术的提高而提高,并且运用现代安全技术、安全方法、安全手段来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一个企业只要有生产、经营活动,就有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因此,安全生产是一项经常性的、艰苦细致的、长期持久的工作。

     2.科学性
     安全生产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它需要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探索、认识和实践,因为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渗透在广阔的生产、经营领域。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可燃性气体遇到火源会燃烧;一定浓度的有毒气体进入人体会引起急性中毒,或积蓄在体内引起慢性中毒。人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制定出的各种安全规程、安全标准、安全制度都是经验教训和科学实践的总结,有些甚至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们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掌握规律,逐步把安全生产搞好。反之,就会导致事故发生,并受到事故的惩罚。因此,只有尊重科学、学习和掌握安全科学知识,摸清安全生产规律,才能取得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我国1993年7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正式享受一级学科地位。
  “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为一级学科,其代码为620,,它包含5个二级学科、27个三级学科,本学科各分支学科在分类代码中的对应编号见表1—1—1。它由有关灾害理论、安全理论、安全工程技术、卫生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工程的诸多分支学科组成了一个开放型的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体系。由于这一新兴学科诞生时间较短,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科学技术结构层次还有待于开拓、创立、完善,这给有关学者、专家安全工作者们提出了健全和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历史使命,即用集体的智慧安全生产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可以预见,安全科学技术前景非常广阔,它在指导安全生产中必将形成巨大的生产力。
表达式 1-1-1 安全科学技术各分支学科与代码
代码
学科名称
代码
学科名称
620
安全科学技术
620.3030
安全设计工程
620.1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620.3040
安全电气工程
620.1010
灾害物理学
620.3050
部门安全工程(各部门
620.1020
灾害化学
620.3050
安全工程有关学科)
620.1030
灾害学
620.3099
安全工程其他学科
620.1040
灾害毒理学
620.40
职业卫生工程
620.109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620.4010
防尘工程
620.20
安全学
620.4020
防毒工程
620.2010
安全系统学
620.4020
通风与空调工程(见560.5520
620.2010
安全心理学
620.4030
生产噪声与振动控制
620.2030
安全模拟与安全仿真学
620.4030
辐射防护技术(见460.75)
620.2040
安全人机学
620.4040
个体防护
620.2040
安全法学(见820.3080)
620.4099
职业卫生工程其他学科
620.2050
安全经济学
620.50
安全管理工程
620.2060
安全管理学
620.5010
安全信息工程
620.2070
安全教育学
620.5010
安全信息工程
620.2099
安全学其他学科
620.5030
工业灾害控制
620.30
安全工程学
620.5040
安全 检测与监控技术
620.3010
消防工程
620.5099
安全管理工程其他学科
620.3020
爆炸安全工程
620.99
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3系统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安全管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系统,既有自己的特征、特点,又渗透融合于各项管理之中,反映出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属性,充分休现出现代工业管理系统性的特色。系统性是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它是预防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的一个新技术、新学科。从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要求来看,系统学原理的特点如下:
  (1)明确的目的性。安全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保证生产活动全过程的安全以及参与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的安全,系统功能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目标管理。
  (2)突出的全局性。安全管理系统涉及到企业中各层次领导干部和每一位员工,涉及到生产活动过程中的一切物质技术条件。要想实现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需要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分厂、车间、工段、班组以及各项专业管理分别承担。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面广、必须由各相关因素直接参与的管理模式,这种全局性的特点是为目的服务的。
  (3)清晰的层次性。安全管理系统的纵向层次和横向功能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清晰的。见图1—1—1。
  公司经理或最高负责人以及分管副经理是安全生产的决策层。在广阔而复杂的安全生产领域里,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它们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从而推进企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决策者是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领域里的矛盾,使由矛盾构成的事物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正常发展。领导者的工作职能就是进行决策,解决一个个接踵而来的矛盾。它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决策者在安全生产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略、经验的综合反映。
  厂、分厂领导是管理层,肩负着管理和执行的双重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一个企业中,中层干部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技能的高低、安全文化的优劣左右着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因此,中层干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坚。
  班组、岗位、个人构成的执行层,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的主力军。只有每个员工都遵章守纪,自觉杜绝“三违”,才能把安全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只有每个员工都能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干保险活,干放心活,想安全事,保安全岗”,企业的安全生产才大有希望。
  另外,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生产而产生的,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开展的。在企业整个工作中,诸如厂址选择、工程和工艺设计、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试制、生产过程、检修施工过程、设备及物料的储存运输这些硬件,以及人员的技术水平、安全意识、文化素养、组织纪律等软件,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而形成安全生产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项专业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构成了安全管理的系统工程。

  4.预防性
  也可称之为超前性。由于安全生产的目的是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加之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积极预防事故,明确立足于防范事故的发生,树立预防在前的思想,把防止和避免事故的措施抓早抓好,把工作做在前面。在安全生产中,超前性是“预防为主”方针的集中体现。而超前意识是人们在客观实践基础上,依据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内在逻辑,先于事故发展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安全工作者应在安全问题处在酝酿、萌芽阶段时就采取相应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安全工作的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超前工作,应从以下4方面努力:
  (1)要有预测力。安全工作是人的工作,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掌握在人的手里。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而产生的思想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正确把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就能摸准人的思想脉搏,“诊断”出潜在的思想“病灶”。因此,安全工作者必须在提高预测能力上下功夫,要善于掌握职工思想和行为的规律,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准确地把握职工思想动态,从而达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要有针对性。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新旧观念的碰撞、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安全工作者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言行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中得出比较全面的认识,然后对症下药,从而提高安全工作的成功率。
  (3)要做有心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职工的任何情绪都是有征兆的。因此,安全工作者必须做有心人,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良的思想苗头,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各种引发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4)要深人群众。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影响职工群众安全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基本因素,包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企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感;有实际因素,包括同志间的关心体贴、工作环境的和谐、家庭的和睦等;还有偶发因素。所以,安全工作者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掌握各种思想动态,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5.专业性
  安全管理形成一项专业管理,是由于安全工作提出的特殊需求,以及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决定的。以化学工业安全管理为例,化学工业作为重要的原料工业,直接关系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部门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截止到20世纪末,全国有7000多个化工企业、380万化工职工,总体布局已展开,共分23个行业、37000多个产品规格,已经形成了产品门类基本齐全的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70%以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的特征。我国已列出的常用易燃、易爆物品计1243种。世界常见毒物已达63000多种。人类癌症中有80%以上是由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引起的。因此,安全生产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工作和一般性事务管理工作能够满足的。前面提到的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立体交叉的、横断面上的边缘科学。一个现代化工业企业若要长期实现安全生产,广大职工和各项专业管理人员都必须遵循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规范,按照安全生产的规律去办事,从而使安全管理形成带有专业内容和自身特点的完整体系。

  6.群众性
  生产是一项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相联的工作。安全工作靠几个部门和少数人去做是永远也做不好的,只有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才有坚实的基础。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强调安全工作是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工作,只有广大职工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不断提升安全文化素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人人重视安全,形成自保、互保、专保、共保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生产才有一个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安全生产的地位

  企业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企业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巨大系统,它是由许多分系统和子系统组成的。安全生产作为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处于什么地位,需要从他和其他几个子系统的关系上来观察。

  1.安全生产和经营决策的关系
  众所周知,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企业经营决策而确定的。目前这一时期内的安全经营意图包括经营目标、计划的要求、下达的具体生产任务以及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4方面的内容。虽然安全生产也是经营决策的内容之一,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基础,但是从企业整体管理系统的分层来看,经营决策处于企业的上层,即领导层;安全生产管理处于企业中层,即管理层。所以,它们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安全管理起保证作用,处于执行的地位。

  2.安全生产和生产管理的关系
  安全是组织生产活动、实现计划任务、完成经营对生产管理要求必须具备的基础和一项前提条件。安全管理作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生产要素不受意外伤害的基本保证,同生产管理是平等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安全为了生严、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某种程度上看,只有安全,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否则生产破坏,甚至停顿。同样,安全管理的开展也依赖于生产活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其产生存在的前提,所谓安全伴随生产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就是这个道理。安全生产和生产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同处于执行地位,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二者不可分开。

  3.安全生产与其他管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客观上对各项管理提出了要求,并渗透到各项管理的过程之中,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反过来又检验着各项管理的效果。所以,要想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企业的各项管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提出的要求,否则安全生产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要使各项管理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必须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此同时!,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又必须及时向各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并及时对各管理部门安全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定期向经营决策层提出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同其他各专业管理部门在企业整个管理系统中同处于执行的地位,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以上3个关系说明,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经营决策处于核心地信,或者说处于中心地位。虽然安全生产管理处于执行的地位,但在企业管理中仍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安全生产管理在企业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