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试谈危险源与隐患监控

2007-09-2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 前言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同时,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就必须更加重视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真正成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而危险源辩识事故隐患监控是其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现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学习体会,对其现状与展望,试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高度重视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普查辩识和监控预警工作,把它列为全国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当前,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已明确了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普查、辨识、评价、监控与预警列为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中心任务之一,国家加强了用行政、经济和科技三种手段结合起来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辨识与监控的力度。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而言,主要是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和切实抓紧项目“三同时”的落实。而对于在用的企业装置和设施来说,则必须对危险源和隐患实施辨识、跟踪、检测、评价、监控和预警。对重大危险源和隐患的安全监控近年来越来越被各级领导重视而提上安全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重视对危险源和隐患进行监控预警,采用了高新技术手段实施各种监控预警措施,变事故处理为事故预防,随时发现隐患,随时进行排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从而把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二) 危险源、隐患和事故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从国内已有报道的信息来看,重大工业事故未能得到有力遏制,仅仅是石油制品燃爆一项,国内发生的重大事故不少,如:1993年深圳发生了“8.15”事故,由于化学品泄漏引起混装物爆炸,造成高达2亿多元的经济损失。江苏省1993年发生了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火灾事故、1997年扬子石化燃爆伤亡事故等重大事故。1997年北京发生了东方化工厂“6.27'’事故,由于储罐泄漏引起爆炸,死亡8人,燃烧区域达6万多平方米。1998~3月西安市发生的液化石油气罐区特大燃爆伤亡灾难性事故,以及2003年4月福建福安发生的“4.8”货轮油仓燃爆导致8人死亡的事故等等。

    发生了一些重大伤亡事故,是不是一定说明各级领导都不重视安全工作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事故的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其极为复杂的各种原因,重视安全工作能减少事故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但是,重视安全工作并不能保证完全杜绝事故。完全依赖人们对危险源的警惕性来保障安全并非万全之策,因为人可能受到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误,此外,尚有一些事故属于人的能力难以有效抑制的范畴。

    各种事故或灾害的发生都是由危险源或隐患导致或引发的。人们常常提到的危险源和隐患其含意并不完全相同。危险源是某种危险的根源,一般是指客观存在着某种可能导致发生事故、伤害、损失等事故后果的有关危险物质或能量,并且其数量达到了一定量值。有些危险物质或能量是生产所要用到的。因此,这些往往是事故或灾害的基础原因或间接原因。而隐患则是隐藏着的祸患,一般是指存在着某种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这些往往是发生事故或灾害的直接原因。

    多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主要落在管理体制的建立上。地方行政部门除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制定了不少地方标准和行政规定,并通过实践创造出一些好的管理办法,积累不少好经验,如:安全管理制度、年度安全大检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标准化建设等等。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的规模、自动化程度、材料与工艺的革新都导致危险源和隐患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导致事故模式不断翻新,导致灾害规模不断扩大,事故灾难性后果日益严重。近年来,安全生产态势稳定,但不时还有险象环生,管理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提高本质安全度的投入方面还远未到位,技术原因引发的事故发生比率较高。从社会角度看,多数与管理标准以及监控体系建设落后有关,尤其面对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隐患监控不力问题相当突出。因此,对各种事故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技术在其中就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事故不可能杜绝,安全技术的发展也永无止境。要抑制事故发生,关键在于对其隐患进行有效监控,而欲有效监控隐患,应从多个方面人手,下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说明。

    (三) 搞好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实现隐患监控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重点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的改制、兼并、收购和转让频繁,重点大型企业不断向集团化、综合化发展,对重点大型企业进行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普查辨识尤为重要。对本地区或本企业的主要危险源进行普查是实现隐患监控的基础工作。只有底子清,才能措施得当。例如,从1997年开始,原国家劳动部组织了在全国六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青岛、成都)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试点工作。主要普查七大类重大危险源,即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储罐区(储罐);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4、工业危险建构筑物;5、压力容器;6、压力管道;7、锅炉。每个地区和企业也有各自存在的危险源或事故隐患,必须一一加以清查和掌握。

    (四) 实施动态隐患监控

    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动态监控是个新目标,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普查辨识的目的,就是要把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找出来,然后抓住重点,进行安全监控,逐步实现把“静态显示”提高为“动态监控”,提高其本质安全度。

    由工业危险源或事故隐患导致发生的各种事故都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这个规律反映了潜在危害向事故生成方向转化的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把这些转化的条件、过程通过数学、物理形式来加以表达,就是监控预警模型。模型的表达式简繁不一,有些可能简单一些,有的则相当复杂甚或难以用确定的数学式来表达。然而,不管模型多么复杂,至少要找到基本规律,力图做到起码的预测,进而从简到繁,逐步完善。

    监控预警技术就是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密切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可以把那些对于危险源的安全状态有决定性影响的参数检测并按规定的方式显示出来,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或几个出现异常时,系统就会按照事先设计的模式发出警示信号,或者给出未来趋势预报,在紧急状态下,还会进行必要的应急控制,以便抑制事故发     生或减少危害波及的范围。

    一个大型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是动态的,否则只能是一种摆设或应付验收。而且,建立起真正动态的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建立本地区乃至全国重大危险源信息网络系统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实现动态管理,就必须要建立各级定期申报和数据库数据定期更新制度。在大企业的内部,也可建立逐级申报制度,定期更新数据库制度,实现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工作目标,把安全效能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

    (五) 建立信息网络

    建立安全宏观监控网络是必要手段,对重点大型企业的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宏观管理及控制,建立安全宏观监控网络是一个必要的技术手段。此项工作应该首先着手进行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网络,这是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个基层的基础网络,才能按行业、按地域建立部门或地区的安全管理网络,进而为建立全国的安全管理网络打下基础。

    可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或称“GIS”,是对地理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在安全上可利用计算机建立安全地理数据库,将有关安全的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及其所具有属性数据,以及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数字存储,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种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并以图形和数字方式表示结果,满足应用的需要。安全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执行各类安全地理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存储和管理、分析和处理、显示和制图的高技术系统。这对于指导和处理当地的安全事故是一种高级的参谋和参与决策的机制。

    政府的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履行对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安全监察职能,对社会各个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监督监控,实施宏观管理。因此,行政的及时性、正确性至关重要;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尤其要紧。在电脑网络技术相当普及的今天,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重要的技术手段,运用电子地理信息操作平台,可以方便地链接各地各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动态管理系统的信息库、数据库,及时了解各重点大型企业的有关工业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资料。通过网络技术,广泛调用各类信息库、数据库,对安全生产其他有关情况,如在役设备、装置安全运行情况;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情况;事故应急预案设置情况;安全检查的整改情况;以及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情况和管理和操作人员技术考核情况等,都能实现信息访问与查询。

    (六)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有效控制重大事故隐患是极为重要的原则。在对事故隐患筛选和整改的基础上,对重大事故隐患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在事故应急预案中,迅速的反应和正确的措施是处理紧急事故和灾害的关键。所谓迅速的反应是指:迅速查清事故发生的位置、环境、规模及可能发生的危害;迅速沟通应急领导机构,应急队伍、辅助人员以及事故或灾害现场人员之间的联络;迅速启动各类应急设施、调动应急人员奔赴灾区;迅速组织医疗、后勤、保卫等队伍各司其责;迅速通报灾情,通知邻区做好各项必要准备。正确的措施包括:保护或设置好避灾通道和安全联络设备,撤离灾区人员。无法设置安全通道时,应开辟安全避难所,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力争迅速消灭灾害,并注意采取隔离灾区的措施,转移灾区附近的易引起灾害蔓延的设备和物品;撤离或保护好贵重设备,尽量减少损失;对灾区进行普遍的安全检查,防止死灰复燃及二次事故发生。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敏捷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设施。

    (七)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根本性措施,对重点大型企业的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管理及控制,在各重点大型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安全管理长治久安之根本。

    对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管理及控制,只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分工作内容,还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规章制度、事故调查处理等等许多内容。安全生产工作出了问题,发生了事故,不应就安全论安全,只有建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使之正常运行,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有持久保证。建立了体系,出现的问题一般只是少数的个别的问题,而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安全问题就会防不胜防、漏洞百出。

    系统化管理是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显著特征。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预防事故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目前,国际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都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核心,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和指南。因此,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高级阶段,它不是每个企业现在都能实现的。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才能开始建立这个体系;但如果一个企业早一点有这种认识和觉悟,早一点着手进行准备,无疑将加快建立体系的进程。

    (八) 结束语

    工业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辨识、评价、预警与监控,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的大事,是当代世界上安全科学领域内十分前沿、难度很大的重大课题。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保护自身生存的世纪,安全与环保将被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人们将会加大智慧和资金的投入,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将随之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广对重大危险源或隐患实施监控预警的任务将越来越迫切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