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塑造实际上是就是人的塑造,安全人格的塑造就是安全人的塑造,它是人的完善与全面发展的基础部分,是当代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从人格的内在规定性上说,健全的人格应该是人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理想的人格应当在这三个方面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而安全人格是最重要的理想人格之一。然而在过去,这三者没有协调,片面地强调了其中某个方面,特别是理性的发展。这种片面发展的结果导致人格的缺陷,当我们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这种缺陷时,就不难发现,公众的安全品质很差,令人担忧。
过去我们基本上没有去注意安全人格的塑造,更谈不上运用人文科学的原理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安全管理者和生产操作者。在心理学、教育学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的交叉或结合研究方面,我们也仅仅是肤浅的提一提安全是人的一种需要;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只重视认识过程并要求达标,没有将心理学所揭示的认识过程与社会化过程统一起来,完成包括理性(认识过程)、情感、意志(社会化过程)同步发展的人格塑造。由于这一缘故,这么多年来,我们培养了不少能在工程技术上解释和解决安全问题的专门人才,以及更多的因不充分的教育而对安全感性认识强烈,理性认识肤浅的职业人群。这已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例如许多事故的原因存在于按社会分工所界定的安全管理范畴之外,亦非现有工程技术所不能为之和安全原理所不能解释。
解决安全问题的工作长期被认为是一项纯技术工作,这实际上就是片面强调理性,使现有的安全技术专家群体,也未必完成了安全人格的塑造。在人的心理过程中,理性属于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的高级形式,主要表现为思维和想象。按黑格尔的说法,理性是具体的;只有理性才能揭示宇宙的真相。但是,面对安全问题,理性却常常陷入困惑,因为它既能揭示安全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又能揭示由于人的认识局限在总体上导致事故难免这一深刻的道理,因而在解决问题时常表现出对事故的容忍和让步,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这些都是单纯的理性作用的结果,如果不从情感和意志这两个方面去衡量,上述问题无可厚非;然而合理不等于合情,加之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意志努力去克服的,所以,上述问题的出现又是不能被人的情感所接受的。
因为人格在心理过程上的反映除了理性之外,还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情感和意志。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人,在完成认识过程后,必须向社会化前进,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情感和意志,就是人的社会化表现,它跟人际关系和个体社会意识有着密切的关联。人的心理过程的这三种表现形式,构成了人格的基本框架,缺一不可。这三方面得到平衡协调发展,就完成了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安全人格的形成,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有关安全的各种要求必须在这三种形式当中有自己的表现;也就是说,安全的要求,必须全部落实在人的认识过程和社会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只有这样,安全人格的形成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本质安全。如果人格内部机制发展不平衡或部分地受到抑制,就会导致人的本质安全化程度低下,就很难与外部系统达成完美匹配,实现人-机-物-环境整个系统的本质安全。
与理性的片面强调想比,情感的培养几乎被忽略。然而在众多的社会分工中,安全工作所需要的直接的感情投入是最突出的。所以,它的从业人员必须是心地善良、为人真诚、富有热情、乐于助人者。如果我们忽略了安全工作的情感因素,在实践中,我们就会违章违纪违法,隐瞒事故或者对安全工作冷一阵热一阵,或者因工作的变动而改变原来的对安全的积极态度。例如不少人负责安全工作时,大喊安全工作重要,一旦调任别的职位,就漠视安全工作。这些都表明安全工作在人们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响应,导致安全情感的不稳定。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促使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促使人们去进行劳动、创造。情感的内涵告诉我们,它一旦与人的安全活动结合起来,就将成为一股阻止不住的动力,为安全的实现而奋斗不止。因此,在实施安全计划尤其是其中的培训计划时,一定要重视安全的情感培养,不然的话,人们对安全就难以保持正确的态度,就会此一时彼一时。培养人的安全情感,可以树立人的公共安全观念,提高人们对安全的评价水平。情感的社会性是通过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来体现的,它反映了个体与社会的一定关系,这又涉及到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等许多领域。如果人们能用情感去自觉地实践安全并对有关安全的事物做出对人有利的评价;那么,人们就会把轻视安全、违章指挥、鼓励冒险等看成是不道德的行为;把不安全行为,不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和护品护具的作法看成是丑的行为;把能够参与解决安全问题看成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并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安全情感的培养,在今后的安全工作中,是再也不能忽略的事了。
与情感同等重要的是安全意志品质的培养,这是塑造安全人格的重要内容。所谓意志,心理学认为,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意识的能动表现。人的意志首先是与行动的目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当人在认识客观现实并感到有某种需要时候,就会确定目的并依据它去自觉地计划、组织、实施自己的行动,或者约束自己、抑制与达到目的不相适应的意图和行动,或者加强与达到目的相适应的行动,或通过变革客观现实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意志又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没有困难的行动是无意志可言的。人只有在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又坚定地、深思熟虑地组织行动加以克服,才显示出意志的作用。通过对意志这一概念的了解,笔者以为,要解决安全问题,必须培养每一个人的安全意志,并形成社会集体的安全意志。因为要解决现实和未来的安全问题,有许多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要克服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是难以胜任的。例如有些干了几年安全工作的人,因畏惧困难,怕担风险与责任,不愿继续从事安全工作,客观上造成安全专业人才流失,给人才奇缺的安全事业带来新的问题,使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这是由于人的安全意志不强所致。安全意志不强与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情感有关,因为意志的形成以认识为前提,受情感的左右。只有在安全实践活动中久经锻炼并忍辱负重、敬业爱岗的人,意志才会坚强。这种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把安全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通过意志努力去完成。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功夫培养人们尤其是安全专业人员坚强的安全意志,使之形成有利于安全的良好意志品质,使社会集体的安全人格在专业人员不懈努力的感染下得以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
总而言之,安全是理性的需要,也是情感的需要,这两种需要是只属于人的,它还要通过人的意志努力去实现,这是塑造安全人格的必要条件,与安全文化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相吻合。因为当代安全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再是好心人的善行所能为之;解决安全问题必须凭借主体的理性、情感、意志三方面同步发展的人格力量才能真正奏效。随着科学普及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知识的普及,国人在对安全的积极参与中,安全人格将会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上一篇: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
下一篇:人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