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环节和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必须要掌握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方法。
一、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
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工作环节。这一工作环节进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其他工作环节的质量和效果。
1.安全管理信息收集的基本要求
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信息收集要全面 在实际工作中,各类安全管理信息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信息生成量的大小也不相同。为此,对信息的收集首先要进行大面积的扫描,以防重点信息的遗漏。其次,信息收集者要思路开阔、敏捷,既要重视对现场信息的直接收集,也要善于通过各种间接方式对各种印刷文件,动态资料等信息的收集。只有不断开拓信息收集的领域,才能保证所收集信息的全面性和新颖性。
(2)信息收集要保持系统性和连续性 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一般都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在进行安全信息收集时,对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系列动态情况和特征要进行系统、连续地考察和收集。当然,收集信息的系统性并非要求无所不包,而是要求所收集的信息能够基本反映某一安全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概貌和趋势。它是长期、连续收集的积累。
(3)信息收集要真实可靠 所收集的原始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安全管理信息的前提。为了保证信息收集的真实性,首先要求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特别是通过间接方式收集信息时,更要注意这一点。其次,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要随时注意鉴别,从一开始就要剔除不真实的信息资料。对一些模糊度较大的信息,要追根溯源,直到弄清楚为止,切忌模棱两可。对于一些暂时弄不清的安全信息,一般不可急于传递出去。
(4)要尽量可能地收集含量大、价值高的信息 不同的原始安全信息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价值的高低是不同的。因此,要求信息收集者要尽可能善于收集含信息量大、价值高的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先兆性强、又有重大安全生产意义的信息更要注意收集。这就要求信息收集者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并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
2.信息收集的方法步骤
安全信息的收集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1)制定信息收集计划 主要包括:根据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恰当地确定收集信息的内容、选择信息来源和明确信息收集的方式方法等。
(2)设计信息收集的具体形式 各种不同的安全信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加以收集。例如,不少安全信息是以数据形式表现出来的,进行数据安全信息收集就要预先设计好数据结构,运用恰当的调查表格形式。
(3)进行信息的收集 其中包括对所收集的原始安全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
(4)提供所收集的信息资料 安全信息资料可以是调查报告、资料摘编、统计报表、情况汇报等形式。究竟采用什么形式,要从收集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出发。
安全信息收集的方法很多,例如,按不同的出发点,可以分为安全技术业务收集法和安全系统工程收集法两大类;按不同的形式,有原始记录法、调查法、统计法等不同类型。在调查法中,又有典型调查法、重点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追踪调查法、对谈调查法等多种方式。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收集方法要根据安全信息收集的目的、要求、内容、信息源的特征等不同情况而定。
二、安全管理信息的加工
安全信息的加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中心环节。所收集的安全信息只有经过加工,才能传递、储存和在安全管理中使用。
1.信息加工的基本内容
安全管理信息的加工没有固定模式,不同的安全要求和不同类型的原始信息、加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安全信息加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分类 就是将杂乱无章的原始信息,按问题、时间或安全管理的需要等,分门别类、排列成序,即俗话所说的“梳辫子”。
(2)比较 进行各种安全信息资料的比较,从中分析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及特征,并与安全管理需要相比较,判断所收集的安全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再进行补充收集。
(3)计算 按照一定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并从计算中得出所需要的新的数据。
(4)研究 在比较、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从纷繁的安全信息资料中形成新的概念、结论等知识形态的信息。
(5)判断 对安全信息的准确性、可信度进行鉴别,剔除不可信、不真实的地方,同时对信息含量、价值、时效进行判断,以便确定其提供的方向。
(6)编写 在手工操作的安全信息加工中,最后要将加工过的信息编写成新的安全信息资料,以便进一步地储存或使用。安全信息资料的编写要求简明、准确、适用。有些需要通用的安全信息,还要尽量在格式、文字、内容等方面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2.信息加工的常用方法
安全信息的加工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仅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定性信息加工法 主要是指用文字描述的事物发展变化特征或状态的信息。这一类信息加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汇集法 这种方法是把许多原始信息资料按一定目的汇集在一起,从而反映事物活动的概况和问题。
②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将某一方面的原始信息资料集中在一起,通过全面、系统地综合归纳,以便完整、清楚地说明某一事物活动的全貌。
③纵深法与连横法 所谓纵深法,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它是从事物活动纵的方面,按某一主题,层层逼近,以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与此相对应的是连横法,它是按照某一主题的需要,把若干个不同的原始信息资料或几个不同时期的有关信息资料,从横的方面连结起来,做出比较分析,形成一个新的信息资料。
④推理法 是指根据某一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在加工中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产生一种新的信息。
(2)数据信息加工法 数据信息是指用数据表达的信息。对这种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科学地核对、分析、转换各种数据,以便使那些原始形态的数据信息,变成有序的、鲜明的、适合于不同安全管理需要的有用信息。数据信息加工的方法主要如下。
①对比法 这种方法是指通过对数据的纵比和横比,鲜明地反映出事物活动中数量关系的变化特征,给人以强烈印象。数据纵比,是表示同一事物活动发展中的今昔对比,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数据横比,是指某一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对比,包括全部与局部、先进与落后、好与坏之间的数字对比。
②化小法 亦称浓缩法。是指对数据中的大数字以缩小多少倍的方式,化为意义不变的小数字,就可以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同时也便于传递。
③转换法 是指把一个人们比较生疏而又不易懂的数字,转换成一个能为人们所熟知的数字,可以收到通俗、形象、易于传递和使用的效果。
④替代法 是把表示某一事物的数字不等出来,而是用人们熟悉的数量概念或其他数量关系的事物,去表示人们不熟悉、不易懂的数字,达到生动形象、易懂易记的目的。
⑤剔除法 是指在加工整理数据时,对一系列反映事物活动趋势的数据进行分析,辨别真伪,把那些确有把握是虚假的或者虽然真实但由于受偶然情况影响而不能反映正常情况的数据予以剔除,使之更能简明、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情况。
⑥还原法 当数据较少时,采用剔除法会使数据更少,给使用带来不方便,这时可采用还原法。还原法是指把数据加工成在没有偶然因素影响时本来应该表现出的数据。这个数据只能是一个估计,一般可采用前后两期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
⑦图表法 当收集到一系列数据,并在分析这些数据时发现其中有一定的规律性时,则可将这些数据制成图表,给人以形象、具体的表述。
三、安全管理信息的传递
安全信息传递是联络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的中间环节,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影响着安全管理效率和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1.信息的传递方式及选择原则
(1)信息传递系统的基本构成 构成信息传递系统的要素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3个组成部分。
①信源 指信息的本源,包括信息的生成源和再生源。信息的生成源发出的是原始信息,通过传递进入加工系统。再生源输出的是经过加工的信息,通过传递进入使用系统。
②信道 指信息传递的通道。信息传递的通道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如何选择合适的通道,关键是如何减少干扰,既保证信息的传递速度,又能提高传递的可靠性。
③信宿 指信息接受者或接受单位。信宿可以是人、组织,也可以是机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不断提高信息的接受能力是信宿现代化的主要方向。
(2)信息传递方式及选择信息传递方式的原则 在实际安全生产中,企业安全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
①按信息流向不同,可划分为单向传递、反馈传递和相向传递3种方式;
②按信息传递数量的集中程度,可划分为集中式、连续式两种方式;
③按信息传递的范围,可划分为系统内部传递和系统外部传递两种方式。
此外,从时空的角度来说,信息传递还可分为时间传递和空间传递。信息的时间传递实际就是信息的储存,这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空间传递,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通信。通信主要解决信息传递的距离问题。
在企业实际安全生产工作中,究竟选择哪种传递方式,这要依据各种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当考虑以下原则。
①要考虑安全信息内容要求和传递对象。有的信息内容很集中,而信息流向不同,传递对象要求不一样,信息传递方式也就不同。
②要考虑安全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距离要求。如果传递的距离远,对象分散,要求的时间性很强,那么就可以选择系统外的单向传递,利用电话、电传和因特网等现代化电信设备和手段。
③要考虑安全信息传递的经济效益问题。要尽量做到传递效果好、成本低。
④要考虑安全信息传递的实际效果,使传递的信息要数量多、可靠性强、效应大。如布置安全工作,有时打电话传递就不如当面口头布置的效果好。
2.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
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是研究信息传递的关键。所谓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信息传递的真实可靠、速度快、数量大,而且成本低、效果好,即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减少噪声 信息传递中的噪声,主要是指各种干扰。从企业安全管理的角度说,造成信息传递噪声的重要原因是:
①机构庞杂,层次繁多,使传递通道迂回曲折,容易发生信息的失真和变异;
②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严重,使信息传递拖拉延误,甚至掺进许多主观因素;
③信息工作人员能力低,人浮于事,办事拖沓,使信息传递失去时效或进行不恰当的处理;
④信息传递系统不健全,分工不明确,通讯设备落后、陈旧,使信息传递出现故障和干扰。
(2)防止信息传递中的畸变现象 所谓信息畸变,也叫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偏差或走样,改变了本来的面貌和含义,出现畸形。造成信息在传递中畸变的原因很多,除了噪声以外,就人为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从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出发,有意歪曲,截留或夸大有关信息的内容;
②由于传递者对信息的理解发生偏差,无意中造成信息的失真;
③信息经过多层次传递而进行多次分解和综合,抽象掉了某些前提条件和具体环境情况,使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判断和理解发生偏差;
④传递方式选择不当,造成声音变异,数据听错或意思听反等。
(3)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其他障碍 如语言障碍、专业知识障碍、传递技术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