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是指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某个地区、某个行业或某个部门的某时期内的职工伤亡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从而发现事故发生规律的过程。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是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建立事故管理台账,做好原始记录,对发生的每起事故进行登记并以此作为企业按时填报伤亡事故统计月(年)表的依据,是企业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关键。
一、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的作用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够提供某个时期内伤亡事故的全部情况,包括事故的发生次数、事故类别、严重程度、受害者基本情况、事故所涉及的机器及工具设备、与事故有关的行为类型、事故最常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
其次,通过对企业历年伤亡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发现事故的发生规律,可以找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其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制定安全工作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再次,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是实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制和差别费率制的基本条件。
最后,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是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特别是能为各级领导部门掌握全局性的安全生产状况,制定安全目标值提供重要依据。
因而,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要按规定及时上报统计分析结果,切实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伤亡事故统计的主要指标与计算方法
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规定了六种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一)千人死亡率
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被统计单位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计算公式为:
上述的千人死亡率和千人重伤率是为完成“事故月报表”而制定的。它们适用于企业以及省、市、县级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其特点是易于统计、行文方便,但不利于作综合分析。
百万吨死亡率和万立方米木材死亡率,是按产品产量计算的平均死亡率。它们考虑了冶金、矿山、林场等部门或行业的特点,且利于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较;既可用于综合分析,又可用于按要求上报事故。
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和伤害平均严重率,是用于评价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常用的计算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国际上所通用的。
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率之所以用一百万小时进行计算,主要是考虑到用图表进行事故分析时,图形较为稳定,易于掌握伤害事故的变化趋势。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伤害频率”只是对企业发生伤害事故的人次数的计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安全状况,但用它来评价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它不是评价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理想参数。例如:甲乙两个同种类型、同等规模的企业,甲企业因事故死亡3人,乙企业发生重轻伤3人次,如果用伤害频率作为评价指标的话,将得到两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相同的评价结果。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而伤害严重率则可用数值区别不同事故的伤害严重程度,对于以控制后果严重的事故为主要目标的事故管理工作而言,该指标的计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伤亡事故的处理与结案
下一篇:预先危险性分析程序及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