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安全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加强,“三违”现象成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掌握“三违”现象产生的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消除对策,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要。
“三违”现象产生的心理因素(2)
1.侥幸型心理
海里因希1:29:300的事故法则告诉我们,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种小概率的事件,一次或多次的不安全行为不一定会导致伤害。所以在生产工作中,一些有着多年从事某一项工作经验的“权威”员工,在自己的多次违章中没有发生事故,就认为自己这样干了近一辈子工作也没出过什么事,就会容易凭借经验而忽视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经常变化的复杂因素,容易引发一些伤亡事故。这种经验、侥幸心理状态下发生的违章行为是在明知违章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具有这种心理的违章者的违章行为,其危险程度最大,后果也最为严重。
2.省能心理
人总是希望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取得最大的工作效果,这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惰性,这种心理给我们的人类进步带来了好处,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促使我们人类不断改进我们的劳动工具,从而使我们的生产向更加自动化的程度迈进,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但是,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指使下有时某些操作者在工作中因为嫌麻烦、怕费劲,就会省去一些必要的操作步骤和不使用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从而引发一些事故。
3.凑兴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在路上看见某一地方围了一群人,那么我们常常会禁不住过去看一看;或者看别人做某一件事觉得很好自己也要试一试,这都是凑兴心理下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凑热闹。这种心理是一种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多发生在精力旺盛而又缺乏经验的年轻人身上。这种行为会使行为者在凑热闹的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从而消耗精力。由这种心理引发的违章行为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也很多。
4.逆反心理
在某些时候,人会存在好奇心、好胜心,或对某些事物存在偏见、对抗或抵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常常会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而引发安全事故,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一些刚入厂不久的员工或非岗位人员身上,他们往往会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产生一些违章指挥或操作的行为,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
5.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反映,不从众的人会感到有一种社会的精神压力。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不安全行为也易被效仿。如在工作中某一个或几个人的违章行为没有发生事故,那么其他的同事很容易也会跟着那么做,如果不做,可能会被同行说技术不好、胆小、怕死等,所以这种从众心理,极易引发事故,严重地威胁安全生产。
消除“三违”的对策(3)
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时时刻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注意培养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学习兄弟单位的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告知其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从中吸取事故经验和教训,在施工作业中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好事故预想和预案演练,在进行施工作业前一定要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不能只相信经验,要相信分析结果和科学的施工方案,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员工的纪律检查和监督
在日常的生产和工作当中,有些员工往往会由于经常地从事某一项单一的工作而忽视必要的操作步骤和保护措施,产生一种惰性心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严格的工作纪律并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如规定员工必须按规定着装,必须按时巡检等,同时还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监控,如应用电子巡栓仪就可以准确地查出操作人员在任何时间的巡检记录和巡检情况,使操作人员在生产中形成一种习惯,自觉进行巡检,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等等。
3.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在工程技术方面,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操作环境和操作手段,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采用先进的DCS集散控制系统,可燃气报警系统和自动连锁保护系统等,从而大大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员工的操作效率,使其有更多的时间随时监控生产情况,处理异常情况,达到本质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4.加强员工的人员调整和必要的惩戒措施
在生产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员工不适应自己当前的生产岗位,应将其调换到合适的岗位,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搞好安全生产。对于一些纪律较差又屡教不改的员工应及时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坚决消除违章行为。
结束语(4)
上述几种类型的违章心理在生产中是常见的,而这些不良心理的激发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有的放矢地消除“三违”现象,从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上一篇:违章行为心理分析
下一篇:从几起事故谈安全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