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预防的组织措施
1.事故预防阶段模型
企业安全工作的目的在于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员的伤亡及财产损失。很早以来,人们就通过图20—6所示的一系列努力,来防止工业事故的发生。如图20—6所示。
①掌握事故发生及预防的基本原理,具有对人民和国家负责的基本态度和从事安全工作的能力与知识,是预防事故的基础。
②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组织,形成由企业领导主持的,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在内的安全工作体系,并切实发挥其效能。
③通过调查、判断、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找出不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④分析事故及不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弄清事故的发生频率、严重度、场所、工种、事故类型、生产工序、生产工具及设备等,找出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⑤针对分析出的事故原因,选择恰当的改进措施。包括技术方面的改进、安全宣传教育、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等。
⑥通过技术措施实现机械设备及生产环境的安全化,通过人员选择、安全教育、安全训练、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改进措施可分为直接控制人员操作及生产条件的改善措施,以及通过指导、训练和教育,逐渐养成安全操作习惯的长期的改进措施。前者对现存的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后者用于克服隐藏在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如果有可能运用技术手段消除危险状态,实现防失误设计时,即不管是否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都应该首先考虑采取工程技术上的对策。当某种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或可能引起事故,而又没有恰当的工程技术手段防止事故发生时,则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不安全行为重复发生。这种及时的改进对策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决不能忽略了所有造成工人不安全行为的背后原因。否则,仅仅解决表面的问题,而事故根源没有被除掉,还会发生事故。
2.建立与维持兴趣
防止工伤事故的第一个原则是建立和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由于这种倾向,使一个人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一个人的兴趣可由针对性强的一种或多种强烈的感觉、情感或意志、愿望而引起。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研究并利用职工的如下心理特征,来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1) 自卫 害怕个人被伤害,这是个人心理特征中最强烈且较普遍的一种特性。例如,一个下意识怕被伤害的工人,如能引起其注意安全的兴趣,则可使其对机器作适当的防护而站在一个安全的位置。对智能发展不足的人而言,这往往是惟一能成功利用的特性。
借自卫特性而常用来建立与维持兴趣的方法有:描述伤害的后果,但不应使用恐怖的方法。要讲碰伤手脚引起感染的恶果,并指出微小伤害会严重的损坏健康,并可用强烈的对比法,比较强健而富有活力的人与受伤者之间的工作能力及生活兴趣的差距。如一个蔑视个人安全的鲁莽汉,但有荣誉感,对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人,过分强调自卫,不仅会促使其逞能,更易注意将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若对其强调团体的荣誉,将有利于动员他努力防止伤亡事故。
(2)人道感 即希望替他人服务。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比人道主义有更高的境界,对工人受伤害,应有强烈的同情心。人道最好发挥于工人尚未置身于危险之前。当然,重视急救,强调拯救生命及避免灾害扩大,以及利用事故频率的数字,更易唤起有人道感的人合作。
(3)荣誉感 即希望与人合作,关心集体的荣誉。当工人有健全的荣誉心时,可用下列方法来建立和维持其对安全工作的兴趣。
①告诉工人,发生工伤事故将影响班组的安全记录;有荣誉心的人为保持本工作部门的安全记录,不会作出不安全行动。
②有荣誉心的人喜欢支持上级,并遵守安全规程。对此类人不强调与他人合作的好处,而应强调合作也是一种荣誉。
③告诉工人其不安全行为不仅易于发生事故,而且也减少产品数量和降低产品质量,还会增加经费开支。这些对调动有荣誉心的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都是有利的。
④责任感。即能认清自己义务的心理特征。大多数的人不论对自己或他人都有某种程度的责任感,责任感也是一种易于利用以引起安全兴趣的特征。可增加有责任感的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所负的责任。也可用指派工作的方法以激励其兴趣;如选派其当安全网成员,或令其负责安全方面的其他工作。
⑤自尊心。即希望得到自我满足与受到赞赏。此种自尊心来自于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认识与工作已经改进的程度。称赞别人工作良好,即表扬,乃是引起自尊心的一种刺激。也可用展览图表或统计数字来显示职工努力安全生产的成果,或给安全表现良好的个人、集体颁发奖状或奖金。有自尊心的人,在给予其部分安全管理责任时,往往会有特别的表现。
⑥从众性。即害怕被人认为与众不同,它的对立特性是标新立异。有从众性心理的人,竭诚地愿意遵守安全规程和安全习惯。对具有这种特性的人,可利用订标准,采用比较法,强调系统性和规律性,以及指出违反安全法规会脱离群众等方法调动其安全兴趣。
⑦竞争性。即希望与人竞争。这种人在有人与他竞争时,往往比单独工作时有干劲;在与别人比较时,他的兴趣似乎在于证明自己的优越性。对此种特性的人,可多提供安全竞争的机会,可确定目标,如安全行车多少公里、安全生产几千天或几年无事故,或在事故频率与严重度上作对比。
⑧希望出头露面。对这种人,可利用其心理特性改进安全工作。对这种人可增加其安全工作的责任,如指派做安全监督岗员;令其管理个体防护器材;在安全互检中,指定其作组长或评定人员。
⑨逻辑思考力。即理解的特殊能力。这种人往往以“明察秋毫”自负,好做公正的结论。如果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可引起此种入对安全的兴趣以修正其不安全行为,同时也可安排其在安全组织中担任一定职务,用以发挥其思考力的特性。
⑩希望得到精神和物质奖励。通常许多人希望在精神上、经;济上或其他形式上得到鼓励。因此,当工人在安全工作方面有突出表现时,可给予表扬或酬劳,以建立其对安全工作的兴趣。
综上所述,这些安全实践中常遇到的10个心理特征,可以利用它们为安全生产服务,而并非主张发展这些特性。在企业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时,均可利用心理特征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3.选择改进措施
海因里希把造成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归结为4个方面的问题:
①不正确的态度 故意采取不安全行为,鲁莽、懒惰、不诚实、不合作、忧虑、过敏、任性、嫉妒、性急、精神不集中、兴奋、强迫观念、恐怖感、缺乏辨别力、心胸狭隘以及其他精神方面的问题。
②技术知识不足 没有安全生产知识,对安全生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操作不熟练,没有经验等。
③身体不适 听力、视力不良,年龄、性别、生长或健康状况不合适,过敏症、反应迟钝、残疾、酗酒以及其他身体障碍。
④不良的环境 不良的空间、照明、温度、布置、放置、通风、材料、工具、设备、装置、不适当的规程、方针政策及其他妨碍贯彻安全规则的事物。
为了避免产生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一般采用如下4种对策,后来被归纳为4E对策。
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Engineering——工程技术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实现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安全。按现代安全观念,机械设备、环境的安全才是本质安全。
②说服教育。Educati。n——教育 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及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③人事调整。Enforcemet——强制 采取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强制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或措施。
④惩戒。Example——示范。
针对产生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各项原因,可以选择具体的对策如下。
①对于不正确的态度,在职工录用和工种安排上注意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要求;加强教育和训练,尽可能从工程技术方面加以改进。
②对于技术和知识不足,应加强训练、教育和说服工作。通过训练和实践,提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按心理学和人机学的原理进行教育和训练,尽可能从工程技术方面加以改进。
③为解决身体不适的问题,在人事安排时要考虑心理学和医学上的要求,尽可能从工程技术方面加以改进。
④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避免事故。人与机械设备不同,机器在人们规定的约束条件下运转, 自由度较少,而人的行为受其思想的支配,有较大的行动自由性。这种行动的自由性一方面使人具有搞好安全生产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的行动偏离预定的目标,发生不安全行为。
⑤通过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来防止事故,改进生产工艺,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根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条件,使得即使人员产生了不安全行为也不致酿成事故。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的安全是本质的安全。在所有的安全措施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实现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但是,受实际的经济、技术条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根除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使事故不发生或少发生。
⑥在经过努力仍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场合,则必须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根据心理学、生理学和人机学的原理加强教育及训练,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二、事故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主要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来实现安全生产。对于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及不同的机械设备,采用的安全技术也不相同。由于工业生产门类繁多,与之相对应的安全技术也极其繁多。把众多的安全技术中共性的、本质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安全技术体系,成为指导我们选用安全技术措施的最基本的原则。
如果以事故发生作为参照,可以把安全技术划分为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防止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大类。显然,我们应当着眼于前者,做到防患未然;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了事故,应努力防止事故扩大或引起其他事故,把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限制在最低的限度内,这就依赖于后者了。
1.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1)根除和限制危险因素 根除和限制危险因素,就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安全。为此,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案、工艺流程,以及合理选材等彻底消除危险因素。例如,用不燃性材料代替可燃性材料,以防止发生火灾;以气压或液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以防止电气事故;用液压系统代替气压系统,可以避免受压容器、管路破裂造成爆炸,去除制品的长刺、尖角或粗糙、破裂的表面,可以防止割伤、擦伤、刺伤皮肤;采用低电压电源以避免触电;限制可燃性气体浓度,使其不达爆炸极限等。
为了消除和限制危险因素,必须首先识别危险因素,评价其危险性,然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另外还须注意,有时采取某种措施可以限制一种危险因素,却可能带来另外的危险因素。例如,利用低电压可以防止触电,但是如果用电池做电源的话,则电池有爆炸的危险性。所以,也应同时考虑其防范措施,以保证安全。
(2)隔离、屏蔽和联锁 隔离措施的主要作用如下。
①把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以防止事故。例如,把燃烧三要素,燃料、氧、热源中的任何一种要素与其余两种要素分开,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②利用隔离措施控制能量释放。例如,在非常坚固的试验装置中进行爆炸实验,可以防止爆破危及人体或其他物体。
③防止人员接触危险物质或危险部位。如对设备的转动部分、高温表面、冲头或电气设备,安装防护装置加以封闭,以防止人体接触。
常见的隔离措施如下。
①封闭电器设备的接头,防止接头潮湿或受其他有害物质影响。
②利用防护罩或防护网阻止外界杂物进入,以免产生污染或卡住控制器,堵塞孔口或阀门。
③佩戴电焊镜防止电弧光线,戴防毒口罩防止吸人有害气体等。
④利用防护门、防护栅把人员与危险区隔开。
⑤把带油的擦布装进金属容器中,防止发生氧化自燃等。
联锁的主要作用是确保隔离措施发挥效能,通常用于设备与安全防护装置之间联锁。如安全装置未发挥效用则设备不能运转,或防止因误操作及出现故障造成不安全状态。联锁可以保证前一项操作完成后,才能进行后一项操作。联锁可通过电气或机械原理实现。应用最多的是电气设备上的联锁。一些联锁直接用于防止误操作或误动作,而另一些联锁则输出控制信号,通过特殊的装置间接地用于防止误操作或误动作。
联锁的形式非常多,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联锁装置及其基本原理如下。
①限位开关 当限位开关被触动时,控制回路被开启或关闭。
②擒纵机构 通过擒纵装置,如棘爪机构、自动离合机构等锁住或放开运动部分。
③锁 把重要的开关等锁起来,防止被他人误操作。
④运动联锁 安全防护装置与机械之间联锁,当安全装置失去效能时,机械不能运转。
⑤双手控制 双手控制时手可脱离危险区域,防止受到伤害。它适用于速度较慢的操作。
⑥顺序控制 按一定的次序运转不同的设备。
⑦定时及延时 只在规定时间内或经过一定时间间隔才开始运转。一般应用时间继电器来完成。
⑧分离通路 把电气回路或机械的一部分移开,使其不构成通路而防止误动作。
⑨参数传感装置 根据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控制设备的运转。
⑩光电联锁 利用光电控制装置来构成联锁。
⑩磁或电磁联锁 利用磁场来进行控制设备的运行。
⑩水银开关 当水银开关倾斜时,断开电路。
安全防护装置的联锁装置,按其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可绕过式的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求防护装置不起作用,必须绕过联锁运转。但是,必须能保证联锁被暂时绕过后,安全防护装置迅速恢复到发挥功能的状态。如果一旦绕过联锁可能发生事故时,则应配置指示信号,提醒人们注意联锁没起作用。另一种联锁装置为不可绕过式,即联锁装置永远起作用。
(3)“故障—安全”设计 设备、系统的一个部分发生故障或被破坏,在一定时间内也能安全运行,这样的安全技术措施被称为“故障—安全”设计。它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保证故障发生后人员的安全,其次是保护周围环境,然后是保护设备,最后是考虑防止功能降低。电气回路中的保险丝是最常见、最典型的“故障—安全”装置。当电路过负荷时,保险丝熔断而防止用电设备被烧毁。
在选用安全技术措施时,不要首先考虑“故障—安全”设计。这是因为,有时“故障—安全”装置会动作失灵而导致事故。例如,在保险丝熔断之前,电机可能已经烧毁。
(4)减少故障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故障在事故致因中占有重要位置。虽然采用“故障—安全”设计可以使得发生故障也不致引起事故,但是,故障却使设备、系统停运或降低效率。另外,“故障—安全”装置本身也会发生故障,使其失去效用而不能防止事故发生。因此,应努力减少故障的发生。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配置安全监测系统,采用安全系数或安全阀来增加可靠性。
①安全监测系统 安全监测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某些参数进行监测,使这些参数不超出正常范围而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典型的安全监测系统由检知部分、判断部分和驱动部分组成。如图20—7所示。
检知部分由传感元件构成,用以感知选定的物理量的参数变化。在判断部分中,把检知部分感知的参数值与规定的参数值相比较,判断被检测的参数是否正常。驱动部分的功能在于,已经判明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时,采取恰当的校正措施。例如,停止系统运行或启动安全装置。
②安全系数或安全阀 最早的减少故障的方法,是在设计中采用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基本思想是,把结构、部件的强度设计得超出其必须承受的应力的若干倍,这样就可以减少因设计计算错误,未知因素、制造缺陷及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故障。
可以利用减少承受的应力,增加强度等方法来增加安全系数。
在工程上有时还应用安全阈的概念。
显然,欲减少故障,必须增加安全阈。
③提高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是指设备、部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性能。提高可靠性可以减少故障。在可靠性工程中,采用许多方法来减少故障。常见的方法有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元部件、维修保养及定期更换元部件等。
2.警告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人们需要经常注意到危险因素的存在,以及安全操作必须注意的其他问题。警告是提醒人们注意的主要方法。提醒人们注意的各种信息,都是经过人的感官传达到大脑的。于是,可以利用人的各种感官来实现警告。根据所利用的感官的不同,可把警告分为视觉警告、听觉警告、气味警告、触觉警告。
(1)视觉警告 视觉是人们感知外界的主要途径,视觉警告是最广泛应用的警告方式。视觉警告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亮度、颜色、信号灯、旗、标记、符号、书面警告等。
①亮度 让有危险因素的地方比没有危险的地方更明亮,可以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危险的地方。例如,障碍物上的灯光可以防止行人或车辆撞到障碍物上。
②颜色 明亮、鲜艳的颜色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设备、车辆、构筑物等涂上黄色或橘黄色,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相区别。对有危险的生产区域以特殊的颜色与其他区域相区别,防止人员误人。盛装有毒、有害、可燃、腐蚀性气体、液体的容器及输送管路等应按规定涂上特殊的颜色。
③信号灯 通常用信号灯来表示一定的意义,也常用来警告人们危险的存在。信号灯可以采用固定灯光或闪动灯光。闪动灯光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警告效果更好。也可用反射光作警告。例如,在障碍物或构筑物上安装反光的标志,夜晚的汽车灯光照射时反光会引起司机的注意。
④旗 利用旗做警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爆破作业时挂上警戒旗,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在开关上挂上小旗,表示正在修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合上开关。
⑤标记 在设备上或有危险的地方贴上标记以示警告。例如,指出高压危险、功率限制、负荷、速度或温度限制等,或提醒人们存在危险因素,或提醒人们穿戴防护用品等。
⑥符号 利用事先规定含义的符号,如道路急转弯符号等,警告危险因素的存在,或提醒人们应如何采取措施。
⑦书面警告 将操作规程、维修规程、指令、手册和检查表写进警告和注意事项,指明存在的危险因素,提醒人们需要特别注意某些事项及应该如何采取恰当行动,以及应配戴的劳动保护器具等。在一旦发生事故有可能造成伤害或破坏的场合,则应该把一些预防性的注意事项写在前面最显眼的地方,引起人们的注意。
(2)听觉警告 某些情况下,只有视觉警告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当人们工作繁忙时,即使视觉警告近在眼前也可能无暇顾及,人们有可能挪到看不见视觉警告的地方去工作等。听觉警告没有方向性,可弥补视觉警告的不足。尽管有时明亮的视觉信号可被在远处发现,但是设计在听觉范围内的听觉警告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一般来说,听觉警告适用于下述情况。
①传递简短、暂时的信息并要求立即做出反应的场合。
②当视觉警告受到光线变化的限制,受操作者负担过重,操作者移动或不注意等限制时。
③唤起对某些信息注意的场合。
④进行声音通讯时。
在要求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采取行动时,往往只用听觉警告还不够,还要其他形式的补充信息或冗余的警告。常用的听觉警报器有电铃、喇叭、蜂鸣器或闹钟等。
(3)气味警告 气体可以在空气中迅速传播,特别是在有风的时候,顺风可以传播很远。利用气体的这一特性,可以利用一些带特殊气味的气体进行警告。
比如在易燃易爆气体里加入气味剂;在矿井火灾时,往压缩空气管路中加入乙硫醇,把带烂洋葱气味的气体送到工作面,通知井下工人采取措施;用芳香气味剂检测设备过热,当设备过热时,芳香气味剂蒸发,使检修人员迅速发现问题。
由于人对气味能迅速地产生退敏作用,用气味作警告是有时间限制的。只有在没有产生退敏作用之前的较短期间内,可以利用气味警告。另外应该注意,吸烟会降低对气味的敏感度。
(4)触觉警告 振动和温度是触觉警告的主要形式。
3.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事故一旦发生,就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努力使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减到最小。
(1)隔离 隔离除了作为一种预防事故的措施被广泛采用之外,也常常被用于防止剧烈释放的能量达及被保护的人和物。用于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措施有3种。
①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可以吸收能量。几乎所有用于碰撞时的保护措施,都利用了能量吸收的原理,把人或被保护的设备与冲击隔离。
②把可能发生事故的工艺、设备,远离人员或其他物品。例如,把火药的加工制造、储存保管安排在远离居民区和建筑物的地方。
③封闭。通过封闭措施把事故及其损失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例如,防火带可以限制森林火灾的蔓延;防火密闭可以防止火灾时有毒、有害气体的蔓延;把某一区域开辟为安全区,人员、物质、设备在其中得到保护。
(2)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也可被看作是一种隔离措施,它把人员与危险环境隔离开,用于应付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或由于事故造成的危险环境。在下面3种情况下要求使用个体防护用具。
①有危险的作业。由于危险因素不能根除,所以,在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及人体的情况下,必须使用个体防护。但是,应该避免用个体防护代替根除或控制危险因素的设计或安全规程。
②为调查和消除危险状态而进入危险区域。
③应急情况。在危险突然出现的应急情况下,利用个体防护保护人员。
(3)接受微小损失 利用薄弱的部分使能量释放,实现防护的目的。预先设计的薄弱部分即使被破坏了,但损失很小,避免了重大损失。例如,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防冻塞,当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防冻塞顶开而保护气缸。又如,在有爆炸危险的厂房上设置泄压窗,当发生意外爆炸时,保护主要建筑物不受破坏等。
(4)避难与援救 事故发生后,应努力控制事态的发展。但是,当判明事态已经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时,人员应迅速撤离危险区,采取避难行动。一般来说,在厂区布置、建筑物设计和交通设施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一旦事故发生时的避难和援救问题。具体地讲,应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①利用隔离措施保护。
②保证人员能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③如果处于危险区域里的人员不能撤离时,应该能够被援救人员搭救。
为了在一旦发生事故时人员能迅速脱离危险,事故前安全管理人员应做好避难、救援计划。平时应组织职工进行避难、救援的演习。
上一篇:伤亡事故致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