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的广泛适用性,决定了非公企业与公有企业一样,在法律上有了同等的地位。换言之,非公企业也将无一例外地,要在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取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那么,怎样衡量其是否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呢?一看其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二看其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但是,从我国非公企业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现状来看,其中多数将在这种规范的秩序建立起来之后退出市场,或者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国家安监局84号文已经明确,所有非公企业必须在保证达到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此强硬的书面表达,白纸黑字,一目了然。谁敢网开一面,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然而,这样一来,非公企业及其投资人、从业人员又将何去何从?
的确,执法不能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也不能因对某种情况的同情而大打折扣。但问题在于非公企业到底有多少能达到法律和标准的要求,有关部门有底数吗?2003年2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有一则报道称:同为化工企业,国企职业病发病率逐年降低,而私企却逐年上升。所以,不要用那些不确切的、或者模糊的判断来自欺欺人,诸如“多数非公企业能自觉遵规守法”之类的用语,等等,这是大话、官话。须知,就连长期受控于政府,处于正规管理模式之下的国企,在现实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里,都存在着积重难返的安全问题,更何况非公企业。
二、 投鼠忌器,不可回避的执法难点
毫不夸张地说,真正符合法定安全条件的非公企业不在多数。例如,去年6月16日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发生后,有关方面在排查整顿后给出骇人听闻的数字:全国的网吧,90%在非法经营。对此,国家安监局新闻发言人也大发感慨,他面对媒体说道:“当一个行业只有10%的企业处在合法经营状态时,这个行业的相关部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然而,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据中国文化部向路透社所作的披露:因为那把火,导致全国近40万家网吧停业整顿。这表明,这意味着40万个经济实体遭受重创,使众多的投资者蒙受损失。
最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连续报道了浙江一个叫永康的地方,号称“五金之乡”,五金加工企业多如牛毛,在数以万计(注册的7000多家,未注册的还有好几千家)的企业中,公有的只占万分之一二,这些企业的产值加起来超过200亿,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90%还多。然而,这个名为“永康”的地方,实则是一个断指之乡,每年有逾千人断指断臂。
还有,江西万载县爆竹生产作坊曾连连出事。当地官员立即做出决定,要在两年之内退出曾是本县支柱产业的爆竹市场。然而,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国庆节当天使用的烟花爆竹,有2/3是中国产。如果真的退出,这个市场不是白白丢了不成?后来这项动议不得不撤销。
由此可见,在如此之多的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却又是经济支柱的非公企业面前,我们的执法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三、因势利导,切莫因噎而废食
说真正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非公企业不在多数,并不等于说这些企业就不怕出事故;相反,它们因为种种原因更怕出事故,为什么瞒报事故那么猖獗,为什么有那么多“生死合同”,这都表明非公企业的老板对事故的惧怕,其核心内容就是一个“钱”字。他们或舍不得投入,或没有钱投入,或选择花钱少、既简陋又原始的安全措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正视的现实国情。
笔者曾参观过四川的一家爆竹作坊,老板谈起安全很在行,介绍他的安全作法头头是道,如数家珍。这个作坊给笔者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在每个工作台上方,都挂有盛满水的塑料袋。老板说:倘出意外,叫工人们用剪刀等锐器剌穿塑料袋后再逃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别的什么缘故,这家作坊做了好些年爆竹,还真的没出什么事故。但老板的精明笔者却一直不敢恭维,这不是太侥幸了吗?以极不可靠的防范方式,从事着高危的生产活动,真叫人不寒而栗。不过像这样的老板及其作坊,有关部门应当在肯定其主观上的良好动机的前提下,以法规和标准为据,辅之以优惠的信贷政策,科学地因势利导,兴许能见成效。
几年前,发生在四川省简阳市的“6.29”烟花作坊爆炸案,死伤80多人,善后处理共花了300多万元人民币。有报道说,这300万元中,政府拨款200万,群众捐款100万。试想,如果事发前,简阳地方政府能根据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隐患报告,拿出300万的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来改善这家作坊的劳动条件并治理隐患;如果地方当局有远见卓识,能把全简阳的烟花生产小作坊集中起来进行改造,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形成规模经营,并创出特色产品,既扩大就业,繁荣地方经济,又能增强市场竞争力,用300万元作本也差不了多少。如果这样做了,既巩固了地方经济基础,更不会突然间失去39条宝贵的生命,也不会白白丢掉300万元人民币。在这件事儿上,湖南省浏阳市的作法值得倡导,该市是我国著名的“烟花之乡”,其产量占全国的85%,年销售额达23亿元。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花生产基地,截至去年底,创连续4年无重大事故的纪录。其根本原因,就是当地政府不因噎废食,而是拿出钱来彻底改变烟花生产方式,告别小作坊,走工厂化、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之路。有效地提高了防范能力。近4年来,该市投了5个亿用于技术改造,从本质上消除了事故隐患。倘这笔钱单靠经营者自己的觉悟和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掏自己的腰包,猴年马月才能达到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其实,为安全花钱,政府应大方些才是,不要过于在公与私上打算盘,该花的就得主动花,因为最终你还得花,那时就花得很被动了。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惯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以为只有国企出了事故才使国家利益受损,其实,非公企业出了事故,照样损害国家利益,而且损害更大。因为侥幸不出事故,发了财,是老板个人的;损了财,是国家的,是受害者的。正如“6.29”事故炸掉的虽是一家在银行账号上仅有6.50元钱的私企,但给社会留下了数以百计的伤残孤寡,给并不富裕的简阳地方财政和黎民百姓突然间增添了几百万元的经济负担。
上一篇:港口危险货物装卸储存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非公企业安全管理要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