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人员安全管理中,如何进行安全心理调适?

2004-04-0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注意每个从业人员个人的心理特征

特别要注意做好非安全型心理特征人员的转化工作。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在工业生产中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按照心理特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活泼型、冷静型、急躁型、轻浮型、迟钝型。

根据事故统计分析,活泼型和冷静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低,可以称为安全型;后三种中特别是轻浮型,其事故发生率较高,称为非安全型。所以需要在培养人的全过程中,通过教育、作风培养、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做好心理状态的转化工作。危险作业时,应尽量选配安全型人员。

2)加强从业人员心理品质锻炼

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感知觉、思维、注意力、行动的协调联贯,反射建立,反应能力等,这些素质都可通过教育培养得到提高,所以应将这些内容纳入全面培养每一个劳动者的计划之中,在组织学习,技术培养及实际工作中注意对人的心理品质的教育。

3)重视危险、单调、重复作业人员的心理疲劳

从管理上采取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增加工作中的提醒次数等措施,在技术上设法改进工艺。此外,进行一定的模拟试验,统计分析不同人员心理疲劳的极限值,寻找一些防止人为失误的有具体针对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4)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5)加强对职工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情绪对安全的影响极大,所以如何发挥情绪对安全的积极作用,避免其不利影响,是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际安全管理中应引导从业人员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遇到顺心的事,要乐而自持,不能忘乎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不为逆境所困,丢得开,放得下,及时解脱。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具有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保证安全生产。

6)加强操作人员的性格调节

     人的性格与安全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怎样好的操作人员,如果性格不好,马马虎虎,也会常常发生事故。

     虽然人的性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也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思想教育,加强从业人员自我修养,随着立场和观点的变化,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引导从业人员增强和巩固好的性格,改造和丢弃不良性格,使自己不断进步,做一个有崇高理想、高尚情操和优良性格的操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