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对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思考

2004-06-2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银川铁路分局党委书记 姜止善


        刘志军部长在全路跨越式发展研讨会上指出:“运输安全是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全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抓好运输安全工作”。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关键取决于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使管理严格起来,把工作落实下去。各级组织要坚持把安全管理实践作为检验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注重在安全工作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加大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驾驭安全的能力。
        一、提高认识,形成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共识
        1.安全在铁路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必要性。铁路运输企业的产品是有计划、有成效地实现旅客和货物空间的“位移”,安全是其最重要的本质特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铁路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安全不稳,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损害铁路企业的社会形象,降低市场竞争能力,打乱生产经营秩序,最终影响整体工作的稳步推进和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只有安全稳定,实现改革发展和各项经营目标才有可靠保证。所以,安全就是效益,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铁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安全在铁路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必须加大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力度,才能增强各级干部抓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干部在安全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紧迫性。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是否重视,措施落实是否到位,决定了安全工作的成效。安全生产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从表面上看,有职工技术素质不高、“两纪”松弛、责任心不强和设备故障等多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干部作风不实、安全管理不严、现场作业失控、安全责任不落实所造成。因此,安全重在管理,管理在于干部,干部是确保运输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加大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力度,可以激发各级干部抓安全的内在动力,克服抓工作心浮气躁、安全措施落实不严、只抓表面不究根本等不良倾向,增强抓安全的责任感,提高安全生产的可控程度。
        3.安全政绩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科学性。安全政绩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反映一个单位的工作环境、基础管理和领导班子的整体工作水平。抓安全的能力是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思路、工作作风、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些经常出事故、安全被动的单位,通常是工作要求、管理水平、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反映。各级组织抓安全工作,必须要深入实际,从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就事论理,就事看质。安全上出问题,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干部进行失责追究,对其思想真正触动、有所省悟,可以促进干部转变作风,防止抓安全的精力旁顾,思想错位,解决下现场到岗不到位、身到心不到的问题。    ·
        二、准确定位,明确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思路
        1.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就是要检验是否树立了抓安全的三种意识。一是“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这是抓好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证。衡量的标准就是在行为导向上,看主要领导是否坚持把安全作为第一位的责任、摆在第一的位置长抓不懈;是否对涉及安全问题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推进、亲自抓安全管理失职行为的追究。在政策导向上,看投资去向是否主要用于强化安全基础设施;选用干部是否注重其综合素质能不能适应安全管理的要求;利益分配是否向安全关键岗位、高风险岗位倾斜,把职工的收益与安全绩效挂起钩来。在舆论引导上,是否坚持营造有序可控的安全环境,在本单位、本部门形成人人抓安全、事事保安全的浓厚氛围。二是居安思危、自我加压的主动意识。安全生产是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安全上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阶段性的,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无情剖析自我的精神。特别重要的是,在安全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头脑的清醒,眼睛向内,轻看成绩,重看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明确重点和主攻方向。三是法制意识。《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依法纠正安全违法行为、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提供了法律保障。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有没有法制意识,就是要看其是否树立了依法管理的思想,把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依靠法律来保障安全的长冶久安;是否教育职工了解自己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自觉运用法律、法规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否克服了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重“人治”轻“法冶”、法随人变、管理源头不规范的状况。
        2.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就是要检验是否掌握了抓安全的三种方法。一是“抓重点、重点抓”。任何工作都有重点,只有抓住重点并抓好落实,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是否做到这一点,就是看各级干部能否紧密结合实际和安全工作特点,针对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加强调查研究,分析掌握安全规律,准确把握本单位安全基础建设的着力点,集中精力重点攻关,真正做到对薄弱环节重点进行整治,重点加强监控。二是“抓具体、具体抓”。这是克服形式主义的基本途径。是否坚持具体抓、抓具体,就是看是否把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分解为每一个具体的阶段目标,把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隐患分解为具体的课题和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措施;是否把安全基础建设的总体任务层层具体落实,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每个环节都有人把关。三是“抓反复、反复抓”。安全生产本身具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内外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对安全工作坚持抓反复、反复抓,才能在动态中保持稳定,衡量的标准主要看领导干部是否认真剖析同一问题反复出现的原因、教训,有针对性地制订措施,使带有劣根性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是否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坚定打持久战、攻坚战的信念,使安全基础建设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求深化、求创新。
        3.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就是要检验是否抓住了安全生产的三个关键。一是现场控制。保证安全的部署、措施和要求只有贯彻到班组、落实在现场,安全生产才能最终得到保障。是否抓住这个关键,就是要看是否把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基层、落实到现场,重视加强“自控型”班组建设;是否把调车、施工、道口、防溜等作为现场卡控的重点;看现场作业卡控措施是否到位,现场作业管理是否规范,现场作业标准化执行是否彻底。二是职工素质。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抓好队伍建设。是否抓住这个关键,就是要看主要领导是否真正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亲自组织制订培训计划,亲自考核培训质量;是否重视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在针对性、专业化培训上下功夫;是否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加强职工基本功的培训。三是设备质量。设备质量是保证安全的可靠基础,而且是动态和变化的,需要长期不懈地抓实。是否抓住了这个关键,就是看是否落实了设备维修保养责任,着力消除设备质量存在薄弱环节;是否对涉及安全的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行招标采购,严把设备质量人口关;是否把依靠科技进步保安全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对设备的技术改造,加强对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
        三、把握实质,落实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的措施
        1.加强监督考核,进一步完善逐级负责机制。抓安全就必须建立责任清晰、权责明确、奖罚统一的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才能克服抓安全的惰性和依赖性。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落实逐级负责制,关键在于加强检查考核。只有健全和完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抓安全工作的落实才有保证。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便于操作、符合实际的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一个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要发挥各专业部门在安全过程控制、专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坚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安全必须控过程”的原则,切实扭转重业务,轻安全的倾向;在安全生产状况评估上,要扭转重结果、轻过程,重事故、轻隐患,重处罚、轻管理,重检查、轻整改,片面地以安全天数比高低的倾向;在责任制的追究上,要扭转发生事故了才追究管理失职责任,而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失责行为失主于宽的倾向。要改变过去只由安
监部门和少数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监督的局面,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安全监督网络。
        2.转变干部作风,进一步加大抓落实的力度。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职责。用安全政绩考核干部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在抓落实、求实效上,在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是抓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经常、反复地查一查已经做出的安全工作部署,哪些还没有落实,原因何在,应采取什么措施切实抓好落实;查一查还有哪些安全薄弱环节,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查一查安全工作中有没有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做法,剖析深层次的原因。上级的决策和安排是从全局的角度制定的,具体到不同单位和部门,就会干差万别。领导干部决不能满足于对上级指示和部署照抄照搬,更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最佳结合点。要善于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抓安全、抓落实、求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落实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循环往复的艰苦过程,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思想、工作作风。要坚持标本兼冶,着眼长远,建立和完善解决惯性问题的长效机制。要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不落实的问题人手抓落实,从主要矛盾中抓倾向。
        3.建设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中文化因素的渗透力。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对科学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的发展和补充,是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态度、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综合反映,注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在于营造有序可控的安全环境。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紧密结合分局的安全生产实际,对分局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安全生产规律等进行整合和理论的完善;要提倡从文化的层面研究安全规律,通过教育、宣传、奖惩、营造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养,强化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念,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引导职工遵循安全行为准则,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为“我要遵章守纪”;要注重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
心理素质和技术素质等综合素质,消除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侥幸、麻痹、从众、依赖等不良心理,让职工在潜意识中自觉形成保安全的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