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位于“金字塔”底部的两个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由此可见生存与安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来说,如果职工的基本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那么其它权力更是无从谈起。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一起事故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可能是几千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的不幸,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灭顶之灾,因此,一个企业的安全工作程度是关爱员工生命、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关键所在,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体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观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的宿命论、近代事故以后弥补的经验论以及现代超前预防的系统论。古代的宿命论认为“人的命天管定”,与外界无关,被动地承认出了事故命该如此,充斥着浓厚的迷信色彩,这一观点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既幼稚又可笑。近代事故以后弥补的经验论是人类在长期以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说这些经验之谈都是前人用鲜血染成的,都是前车之鉴,也是十分宝贵的;经验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不断完善和补充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和代价。现代超前预防的系统论是建立在经验论之上,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借助于科技手段、规范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超前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从而将各种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集体,要运用好现代超前预防系统论,管理层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安全与生产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安全是生产和效益这座高楼的基础,没有坚实、牢固的安全作基础,生产和效益终究是要坍塌的,一切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行为都是饮鸩止认识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依托关系,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效益齐头并进。
二是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安全投入是硬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安全投入在消除隐患、预防事故方面时时刻刻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硬件的保证作用包括:工艺过程本质安全、设备控制过程本质安全和整体环境本质安全。抓好硬件的三个保证作用,就做好了安全工作的前提。硬件对安全生产固然起着不可否认的重要保证作用,但如果硬件达到足够水准,而软件即管理跟不上,那么会形成装备到位,效果不佳的局面。长期以来,每个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操作性很强的管理措施,如果在借鉴这些好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与安全投入有机地结合起来,安全管理就会如虎添翼、无往不胜。
三是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观念、管理、培训、素质等各个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事故就一定是必然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要逐步消除那些导致事故发生的必然因素,减少偶然性。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低不是管理者的责任,但是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就是管理者的责任。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是减少偶然性的关键途径,也是一个企业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需要采取深入浅出、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促使员工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实际操作技能全面提高,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各种所谓的偶然事故的发生。
四是严格管理与关心员工的关系。
“严是爱,松是害”、“宁让职工骂着走,不让家属哭着来”,都是严格管理和关心员工的辩证统一。严格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职工根本利益,是关心职工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严格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事故率,确保职工人身安全。企业管理人员只有站在关爱职工的角度来看待安全工作,本着“深、严、细、实、狠”的认真工作态度来对待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处理好严格管理和关心职工的关系。
五是事故的客观存在与事故可预防性的关系。
必须承认,事故隐患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就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不可抵抗的外来因素越来越少,从全国各地煤矿所发生的各种事故看,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其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隐患没能及时清除,不及时排查隐患而急于组织生产是安全工作之大忌。在布置或进行一项作业之前,首先要对施工环境、施-I-212艺以及操作规程等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施工等都必须做到胸中有数,一旦发现隐患,即便影响到生产,也必须超前行动,采取主动性措施,将隐患彻底予以清除,从而使施工现场扫除一切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摘自:《中国煤炭企业管理》2004.3)
上一篇:因地制宜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
下一篇: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