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关于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特殊性及强化安全管理主要对策的探讨

2004-07-2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摘  要]  从油田企业生产的工艺特点、历史条件、社会背景以及跨国经营合作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特殊性。同时指出了目前油田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着四方面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更新管理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科技投入、完善HSE体系标准、加强隐患治理、加大培训力度等6项安全管理对策,对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油田企业  安全  特殊性  对策  探讨

1  引  言
    石油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血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勘探、开发与炼制,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生产过程。认真研究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收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特殊性
2.1  生产战线长,安全风险无处不在
    石油勘探开发等生产场所,遍布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两栖勘采的格局。陆地勘探开发区域多在山丘、沙漠、沼泽及江河湖泊,地况复杂恶劣,生产作业条件艰苦;海上勘探开发区域遍布滩海、浅海和深海,受海啸、台风等海洋自然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安全风险数倍于陆地。随着国内跨区和海外合作勘探开发油气田的增多,勘探开发区域及作业施工队伍遍及全国各地乃至亚洲、非洲、澳洲、美洲、欧洲,安全风险也随之遍及世界各地。
2.2  行业跨度大,安全风险种类繁多
    (1)石油企业生产具有上、中、下游一体化特点,安全管理难度大。
    油田企业大致由三大板块组成:
    ①即从事勘探开发的上游企业,主要包括物探、钻井、测井、采油、储运等企业;
    ②从事炼油化工的炼化企业,主要包括炼油、化工等企业;
    ③从事油品销售的企业,如油库、加油站等。
    (2)“大而全”、  “小而全”,企业办社会的“后遗症”明显。
    其中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水陆交通运输、油田及地面建设、水电、通信等油田生产配套辅助企业,以及学校、房产、社区等生活后勤配套服务单位。行业跨度大,势必造成隐患种类繁多和安全管理难度的增加,安全风险不一而足。
2.3  建设标准低,生产场所“先天性”隐患突出
    油田企业多属20世纪70年代先后以“会战”模式建设起来的,受当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基本属于边设计、边生产、边建设的“三边”企业,油气生产厂站不可避免地存在设计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安全消防设施不配套、施工质量较差等“先天性”隐患,整改工作任重道远。
2.4  外界干扰大,严重威胁企业安全
    近年来,受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的影响,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更是受到了较大的外部冲击。主要有3个方面:
    (1)油气输送管道长期遭受不法分子打孔盗油危害,无法保证安全运行。如Sinopec管道储运公司,从1993年至2003年2月,据不完全统计,遭受打孔盗油3 264次,泄漏原油达7 952吨,而被盗原油无法统计,不仅严重威胁安全生产,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2)管道及油气设施保护范围受违章建筑侵害严重。如中原油田在原有受侵占341处的情况下,近年来又增加多处,防火防爆工作极难落实。
    (3)电力线路私拉乱接严重。严重处私拉线如同“蜘蛛网”一般;不仅易于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事故和火灾,而且威胁油田电网安全运行。
2,5  油田生产作业全过程中危险因素多
    (1)油气生产有高温和高压。
    (2)生产、使用、贮存的介质多属易燃易爆且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石油天然气产品易燃烧爆炸且具有少量毒性,生产中还常常遇到H2S等剧毒物品,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惨祸。 
    (3)频繁使用放射性物质和火工器材。从地震勘探、钻井作业到石油开发,可谓无处不在。
    (4)机动车辆多,仅胜利油田一家便有近3万辆。这种“现代文明社会的杀手”行驶路线遍布全国各地,极难控制。
    (5)野外施工作业频繁,受自然气候影响严重,如台风、海啸、洪水等。
2.6  作业危险性大,风险也大
    最大风险莫过于地下情况无法完全预知,钻井施工、井下作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如钻井施工,突遇未知地层或异常高压地层,极有可能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后果难以设想。前几年某油田一口预探井,突然钻遇H2S气层,大量H2S喷出,造成几十万村民“大逃亡”。油田企业作业危险性大,突发事故多,风险性大,对安全隐患的控制比其他行为要复杂得多,难度也大得多。
3  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I  安全管理工作线长面广,难免顾此失彼
    油田企业生产具有行业跨度大和线长面广两大特点,安全管理必须要认真面对这一重大难题。线长面广,迫使安全人员不得不八方兼顾、四面出击;行业跨度大,必然带来行业专业技术标准和行业管理规定繁多的问题,安全管理部门必须以有限的人员和专业技术知识处理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难题。因此,安全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鞭长莫及、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3.2  社会治安环境恶化,油田企业难以应对
    近年来,盗油犯罪活动频频发生,具体表现如下:
    (1)打孔盗油“武装化”,有些犯罪团伙自备武器,公然与护线人员、公安人员武装对抗,岗位巡检护线难度极大。
    (2)作案手段“专业化”,团伙内部严密分工,盗、运、销“一条龙”。一旦盗窃得手,立即运往小炼厂、土炼炉销赃。
    (3)作案地点漂浮不定,作案规律不易掌握。
    (4)作案手法愈出愈奇,甚至将房子直接盖到管道上,在房内打孔并安装盗油闸门,令人防不胜防。
    (5)手段恶劣,盗油一旦得手,立即破坏现场,造成原油四溢,现场一片狼籍;一些村民不知厉害,纷纷出动哄抢落地油,曾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侵占油气设施保护范围事件也有增无减,不仅违章建筑越来越多,而且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使得油区防火工作很难落实,节假日禁放烟花爆竹更是形同虚设。
3.3  资金投入高,隐患治理任重道远
    目前油田企业的重大隐患主要有3类:
    (1)由于历史原因,生产场站大量存在布局不合理、安全距离不足、消防设施不配套等“先天”隐患。
    (2)新法规、新标准出台,拓宽了隐患治理的范畴,出现了一些新的隐患。如油气长输管道运行已超过数十年,按新颁布的法规要求,应进行压力管道检测。目前,Sinope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道储运公司在用管道约为2 775公里,加上Sinopec各油田企业内部输油管道和站场管线,管道总长度约近万公里。
  (3)生产设备老化严重,本质安全可靠性差,亟待更新。如Sinopec现用的450余台钻机中,有100余台是安全性能差、老化严重且国内不再生产的大庆130型钻机,需加速更新报废。由于企业勘探开发规模的扩大,隐患治理资金筹措困难,每年用于油田隐患治理的资金仅有1.5亿至2亿元,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4  油田区域扩大,超深高压气井开发,技术和人员更新,向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首先是油田区域逐年增大,安全管理工作面持续“拓宽”。其次是高压、超深气田的开发生产,原有的安全管理技术、方法需随之更新。同时由于实行减员增效,人员大幅精减,尤其是一大批管理经验丰富、安全技术娴熟的生产骨干离开了岗位,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暂时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要求随之增高。过去普遍认同的油田企业劳动环境差,野外施工管理难度大,发生一些事故在所难免的观点已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代之以普遍认同的“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应该归咎为管理上的失误”的观点。这一切,无不给安全人员提出前所未有的考验。
4  安全管理对策
4.1  更新理念,理顺体制,充分发挥“三方”优势
4.1.1  依靠法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安全执法监督优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是国家依法行使安全监督的管理部门,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代表国家对社会和企业进行安全执法监督。国家颁布的安全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矿山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对企业内部和社会均有极大的威慑作用。油田企业应立足于以法治企,一方面主动接受政府部门执法监督,对企业内部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隐患进行追究查处,另一方面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执法监察工作,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打孔盗油犯罪和非法占压油气生产场所和设施,为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4.1.2  理顺体制,充分发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优势
    我国油田企业分属于Sinopec和CNPC(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大型国有集团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特大型企业拥有明显的“四大”安全管理优势,即专业管理优势,行政管理优势,资金筹措优势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在安全管理上可以发挥更大作用。随着油田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油田企业已由过去的单一经营方式的国有企业,改制成拥有油田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施工服务公司及改制分流到社会的私营、民营企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存的企业。集团公司应理顺管理体制,并根据不同的管理体制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和专业施工及服务公司,从上到下实施全方位安全监督管理;对控股的上市、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保护广大股东利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对其实施宏观监督管理和安全技术咨询服务;对参股公司主要实施安全服务;对资产和人员已经完全分离,或改制到社会的企事业单位,不再实施监督管理。
4.1.3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专家、学者的安全咨询服务作用和社团、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油田企业应广开门路,调动社会安全专业人才和安全中介机构为企业安全生产出谋划策。凡建设性工程项目,必须请专家和中介机构进行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确保新改扩建项目达到本质安全;并对在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实行安全现状评估,逐步改善在用设施和场所的安全可靠度,最后达到本质安全。同时,应高度重视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
4.2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
    当前,应进一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认真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要加强落实各级行政“一把手”和直接作业者的责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护全员的安全与健康。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依法追究责任。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增强全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4.3  与时俱进,提升安全科技与安全管理水平
4.3.1  坚定信念,全力推行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目前已成为国际石油企业普遍接受的管理模式。油田企业要想实现与国际石油企业的全面“接轨”,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全面更新管理观念,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执行国际技术标准,严格规范安全管理,辅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推行,严格按照HSE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4.3.2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管理迈进,逐步推行安全信息化、自动化。以提高安全的科技含量,促进安全管理手段的进步。在炼化厂、油气站库、放射源库、火工品库、变电站等要害部位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实行厂区封闭式管理,配置门禁自动控制装置,厂站内的关键装置、重点防范区域配备自动监控扫描系统,大型机组应配备FSC、ESD等紧急关断装置,放射源库、火工品库等部门应配备安全狱控装置。高压气井、海上开发采油平台应在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实行微机远程自动控制,向信息化管理逐步推进。
4.4  完善标准管理体制,加快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及油田企业跨国经营合作的增加,石油行业安全标准体系与APl等先进标准体系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故应加速与国际行业标准体系接轨,提高和完善标准体系。在加速接轨与提高完善过程中,首先应确定HSE管理体系标准在油田企业安全管理上的核心地位;其次,要优先考虑采用国际先进的安全技术标准,以加快标准“立法”速度;同时应密切关注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免现行标准严重滞后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不适合安全管理的需要。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并争取安全科研部门和安全专家参与,以保证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
4.5  强化隐患治理和“三同时”管理,做到标本兼治
    (1)要加强隐患治理的治“本”之策,即做好新改扩建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凡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做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确保新投用的项目不存在先天性的隐患。
    (2)加强隐患治理的治“标”之策,即做好在用设施隐患整治。集中有限资金,打隐患治理的“歼灭战”,争取一年消除1至2个普遍性重点隐患,力争5年内全部消除油田企业普遍存在的重点隐患,逐步提高、改善生产场所、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度。
4.6  加大安全培训,规范安全管理与操作行为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各级行政正职及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以规范各级安全管理行为。
    (2)继续做好特殊工种资质培训,除国家明文规定的八大特殊工种外,油田企业应将钻井井控人员,司钻、井架作业工、爆破工及海上作业人员的资质培训列入特殊工种管理范畴,以规范其操作行为。
    (3)实行劳动力优化组合,健全安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惩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以提高人员安全生产自觉性。
5  结束语
    “油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工厂”,安全生产有其特殊性。油田企业在强化自身管理的同时,应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笔者结合油田企业生产实际,提出了6项安全管理对策,仅系宏观性、指导性的意见,油田企业应针对自身特点和发展的需求,采取量化、细化措施并加强全面管理,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理想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常子恒.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  程映雪.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系统及其近期的发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7(3):19—23
  3  李虞庚等.石油安全工程(中级本).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4  王广亮等.企业防爆安全.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  唐大鹏,郝志强.企业消防管理工作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3):65~69
  6  尹向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1,6(6)
    (作者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  摘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