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科学的安全管理与电力可持续发展

2004-11-18   来源:中国电力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电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百余年来,电从爱迪生的试验室走向千家万户,从小小的直流发电机到超临界上百万千瓦的交流发电机组,庞大的电网和强劲的电能,把人类从漫漫长夜豁然带入到了高度现代文明的新时代。并由此衍生、开创和推动一系列新型产业蓬勃兴起,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今时代,电能已成为全社会须臾不可缺离的特殊产品和商品。
     据有关权威预测,从1990 年到 2050 年,我国主要的能源需求将增加 3 倍以上,电能的需求将增加 7 倍以上,要满足电能提供和主要能源供应的计划需求,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应对这一挑战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供电紧张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据测算,2004年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0900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将超过10%。在严峻的供电形势下,电力安全问题显得极为突出。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电力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就电力的安全来说,不仅要关注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而是要关注确保电力持续稳定供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因为,大规模的拉闸限电本身不仅是电力行业,甚至是我国能源供应不安全的严重表现。
     如此可以得出这样的思路:
     电力安全--电力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能源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电力的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对电力生产与运行的要求,而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而论之,电力的安全管理问题,也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行新的审视,树立科学的安全管理观。根据以上分析和思路,本文结合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从对传统安全管理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按照电力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阐述科学的安全管理的几点看法。
     科学的安全管理必须有“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底蕴
     “安全文化”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全世界兴起并广为流行的新概念。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今年我国安全月的主题“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就高度体现了人性化的安全文化理念。全国各地在围绕这一理念所开展的各种安全活动中,无不蕴涵着“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在不断增强可持续性的目标前提下,改善技术风险和现场安全管理,以减少能源生产危险的三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先进,组织有效,态度行为认真。其中,态度行为认真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每个员工敬业精神、职业纪律、工作准则、操作标准是否对安全负责的集中体现;组织有效是安全文化在管理体系中的纽带,包括了基于安全的制度体系、降低风险的控制体系、持续改进的纠正和预防体系;技术先进是安全文化在科学进步中的渗透剂,反映了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与现代化的装备水平保持同步和协调,作为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电力企业尤应如此。现代安全管理意识到:人的安全责任愈是重要,愈要重视从技术的层面解决更多的不安全隐患,要充分依靠现代科技进步来弥补或消除人的失误和缺陷。只有在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全面提高安全的科技含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
     以上三个因素集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既重视了安全首先保障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更强调了保障安全的第一要素同样是人。清晰了这一点,“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才有明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全文化的建设才能摆脱从少数人推动的尴尬局面到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上来。
     科学的安全管理必须有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应是以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为基础、职责明确、相互协调、高度统一的科学体系。长期以来,受粗放型和行政式管理的影响,许多企业的安全保障和安全监督在职责和体系上相互混淆,造成了保障和监督都不力的现象,很值得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
     安全保障体系是建立在全员参与的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季节环境变化引起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方位控制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来说,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在电能生产和提供的全过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运行检修人员都负有十分重大的责任。
     安全监督体系则是针对安全保障在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及持续改进上实施监审、督察和考核的管理体系。负有对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危害因素等进行监控以及对各类异常、障碍、事故苗头和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置的重要职责,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卫士。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总结生产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十分严密的安全组织措施、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措施以及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等等。讲究的是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防范。但从安全管理体系的规范性、科学性来说,安全保障和安全监督在管理界面上仍存在概念混淆、责权不明、工作难以到位的现象。很多企业把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交由安全监督部门来做,造成了生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安全责任感淡化,工作被动,甚至形成了安全保障就是安全监督部门的事的思维定势。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安全监督变成了救护队、救火队。监督变成了自我监督,一人兼做运动员与裁判员。其后果既不利于安全保障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也不利监督体系作用的发挥。
     根据管理上著名的“木桶理论”,企业安全保障体系好比是“木桶”的“板”和“底”,安全监督体系好比是“木桶”的“箍”。从真正有利于电力企业安全局面长治久安来说,首先应把“底”(管理层)和“板”(执行操作层)打造好,使得“底”不漏,并能托起装得最满的水,“板”不短,并且互相衔接;然后把“箍”打造好,使“箍”的松紧程度恰到好处。
     科学的安全管理必须有先进的过程控制方法与手段
     我国电力生产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是好的。但目前电力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确保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在当前是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美加“8.14”大停电后,电力生产可能发生的重大恶性事故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从电力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看,我国电力装备的水平目前还落后于发达国家,电力安全很大程度上依靠强化二次系统弥补一次系统的不足,依靠拉闸限电实现电力的强制平衡。从体制基础看,在厂网分离的新体制下,安全立法还没有及时跟上,目前还没有在法律层面明确电力安全的责任落实体系。厂网之间、供需之间的联席安全协调制度尚未建立。重大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尚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这些都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隐患。
     因此,电力的安全稳定更多地是依靠电力企业自身的安全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根据电能生产和提供是同时完成的特殊性,其过程控制的方法与手段在安全上不仅具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科学的安全管理在过程控制上应当但不仅仅采用以下基本方法和手段:
     过程控制的核心在于实现即定的安全目标。任何过程管理都服务于一定的目标。安全管理中的过程控制对实现组织的安全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电力企业的安全目标应当是可测量、可分解、可复制、可传递的先进目标。多个过程安全目标的集合才能构成整个系统最终的安全目标。忽视任何阶段或子过程的安全目标,必将导致整体目标的丧失。因此,清楚地识别电力生产不同环节的各个子过程,明确每个过程的岗位安全责任和安全目标,使过程的状态始终处于安全的在控和可控之下,才能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目标。
     过程控制的重点在基层(四级控制)。基层企业乃至班组是电能的直接生产者和提供者。毫无疑问,过程控制的重点也在基层。按照我国电力企业目前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基层企业在安全的过程控制基本上采取的是分级控制法。这种从实际出发,结合实情的做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分级控制中,企业控制事故、车间(部门)控制障碍、班组控制异常已经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岗位控制差错”的新理念,将安全过程控制的思想和手段延伸到了企业管理的末捎。因为任何事故、障碍和异常的发生,都可以追究到人的行为差错。如果所有岗位都有效地控制了差错,做到了“无差错操作”,则意味着无异常、无障碍、无事故的发生。
     过程控制的关键在管理力与执行力(细节管理)。“执行力”是近年来企业管理研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它是企业保持团队高度的凝聚力、市场经济的竞争力、稳健持续的发展力的重要标志。对安全管理来说,“执行力”尤为显得突出和重要。执行力的体现不仅仅是表态式的承诺、口号式的决心、突击式的运动、应付式的检查等等表面文章,更强调的是对所实现目标不折不扣的追求,对岗位职责严肃认真的精神和对工作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
     对基层企业的领导来说,管理力的逐级衰减是当前值得严重关切的问题。安全状况的过程控制首先在管理力的加强,只有切实做到控制的关口前移,管理的重心下移,坚持主动管理、走动管理,各级领导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信息,在第一现场解决问题。
     对基层企业的员工尤其是生产一线员工来说,执行力更多的是从简单的工作和细小的事情上来体现的。看似“简单”、“细小”的事情其实都是“复杂”和“重大”工作的组成部分,许多安全上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对“简单”和“细小”事情的疏忽或麻痹大意而酿成的。所谓“大事看细、小事看重”,就是一种执行力(细节管理)的具体体现。
     过程控制的基础在于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标准化管理是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方法。按照国家OHSMS(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 System)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确保电力安全首先要形成以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进而建立安全制度标准化、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运行操作与检修作业标准化、安全标识与防护设施标准化等配套措施,全面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引入OHSMS管理体系标准不仅为科学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念,而且提供了先进的过程控制方法和科学的工具。
     科学的安全管理必须有自我持续改进与创新的机制。电力生产中的各种隐患和危害因素是伴随电力生产的全天候、不间断性而存在的,我们不仅要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更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发现问题、预防事故的防控管理体系,以防止问题和事故的发生。这决不是一次性的行为和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一种长期有效的约束机制、自我完善机制。随着电力装备水平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科学运用“持续改进”的原理,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科学发展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电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这样的发展也是科学的发展。
     最近,国家电监会决定成立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这一举措必将对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推进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创新,推动安全监管方式、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创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带来电力安全局面的全面持续好转,推动电力更快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