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际油价再度上涨,3月3日纽约原油期货每桶等达到55美元,接近去年的最高水平,于是,会不会发生石油危机?油价上涨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冲击怎样?再次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根据多数国际观察家的分析,最近推动油价上涨的原因除了去年的某些因素继续作用以外,如俄罗斯尤科斯公司危机,伊拉克和委内瑞拉局势动荡,中国石油进口增大等,美国三大炼油厂失火是其直接原因。此外,国际金融投机者借机兴风作浪,投机炒作,以便从中渔利。从全球能源市场的总体来看,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仍然是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放言已经发生严重的石油危机为时尚早。以前的石油危机主要是由于石油禁运,导致供应减少,引起价格上涨,目前的情况是价格飚升,但供给并未减少。不过,有两个因素不可小视,一个是短期的投机因素,据海外媒体去年末报导,至少有50家对冲基金染指原油期货交易,所持头寸接近交易总量的15%,对冲基金和传统基金对油价的控制力大致在10美元,其中对冲基金的能量占70%左右。另一个是长期的经济因素,石油开发百年,自从1970年以来,全球基本上没有再发现大的石油储量,现有的主要油田有的已经处于开采高峰期,有的已经进入开采衰退期,例如,英国由于北海油田的退化已经从石油输出国变为输入国;尽管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油价从每桶3美元经过12美元、40美元涨到现在的50美元,石油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长,说明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可替代性也不大。
由于此次油价上涨伴随着供给增加,并不意味着一场石油危机已经到来,但油价暴涨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则是明显的。据亚行首席经济分析师伊夫扎尔?阿里的分析,油价上涨可能促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进一步上调利率,造成美国经济增长放慢,从而影响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在油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将不得不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如果油价达到每桶50美元,亚洲地区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比原来预计的下降1.1个百分点;即使石油价格回落到每桶40美元,亚洲经济增长率仍会比原来预料的下降0.8个百分点。
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原油进口占世界原油市场的比重不大,但是,近两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加速,原油的边际进口量增长很快。2003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增长达到30%,对外的依存度超过了30%,2004年的增长更快,全年进口达到1.2亿吨,增长了40%。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增长一倍,达到每天400万桶,到2030年约达1000万桶,几乎相当于美国目前的进口量。因此,能源形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中国急需制订和实施一个与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能源发展和安全战略。
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近期来看,其直接影响是减缓经济增长和加剧通货膨胀。据亚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部去年末的预测,如果国际油价每桶50美元维持到2005年年底,中国GDP将减少1.5%,贸易差额占GDP的比重将下降0.3%,消费物价将上升0.9%。虽然前者可以通过增加进口得以缓解,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也能够支撑石油进口,但运输安全和港口能力却日渐紧张,更值得关注的是,由此推动的成本上升和通货膨胀则难以避免。最近,很多人在做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和政策建议时,认为由于去年撬尾巴因素到第四季度将不复存在,价格走势将会出现回落,因而既反对汇率升值,又不主张提高利率,但是,这种分析并没有充分考虑进口因素,特别是油价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只是由于国内的油价控制才阻断了正常的传导作用。由于价格是一种资源配置和利益实现机制,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后果是,财富的转移和重新分配,即财富从石油消费国的手中流向石油生产国的口袋。如果每桶平均按45美元计算,比去年上涨14美元,全国的石油进口1.2亿吨(约折合8.8亿桶),我国将多支出〔(45-31)*8.8=〕123.2亿美元,即将有1020亿元从中国流向产油国。
油价上涨对不同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是明显的,也是不同的。它会通过利润的转移和再分配影响各个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它能够增加上游石化产业的利润,如去年中石油的利润达1100亿元,占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的20%左右,另一方面,却会提高下游产业的成本,并降低其利润,也会通过减少需求而限制其增长,特别是对高油耗产业更加不利。比如,油价提高首当其冲的是化纤、纺织和化工行业,已有化工企业因原材料价格过高而停产;其次是水、陆、空交通运输行业,航油价格提高会增加航空运输的成本,汽油价格提高也会限制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彩电热销十分火爆,而汽车销售相对冷落,除了前期的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等限制性因素以外,油价上涨的心理影响也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油价攀升和通货膨胀也会影响股市,美国股市随油价爆涨而下跌似乎成为一种规律,这次也不例外。此次油价上涨,亚洲股市也普遍疲软。中国股市的反应并不灵敏,但油价上涨不仅对不同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带来不同影响,而且对深沪股市政策性做多行情构成威胁,同时会通过基本面和股市价格指数的变化影响股市的估值。
由于油价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盈利减少,消费者也会因此而减少其他支出。这种情况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也会显现出来,目前在出租车业上也许可以观察得到,由于用油支出全部由司机个人负担,油价上涨必然影响出租司机的收入和支出调整。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油价上涨虽未造成严重的能源危机,却也潜藏着很大的风险,形成了现实的冲击,与此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机会。首先,石油价格爆涨能够促进能源消耗的节约和节能技术的发展,这一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普遍过低,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2/3,单位能耗普遍过高,8个高能耗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其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可见,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很大。然而,要实际利用这种潜力,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能源价格偏低,企业就没有节能的压力和激励,石油价格上涨,能源消耗在企业成本中的比重增大,节能就会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而,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消耗,就会成为企业经营的自主选择。一旦企业把节能技术和节能活动摆在一个重要位置,我国就会逐步走上一条低能耗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路。
其次,油价上涨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既包括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包括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前者如减少石油消费,增加煤炭等其他替代能源的消耗,发展各种新型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和原子能等。我国新的原子能电站建设的加速也许与此有关。我国煤炭相对丰富,加快发展煤炭液化、建设坑口电站等,也是可供考虑的选择。后者如减少和限制高能耗和高油耗产业的发展。须知,油价爆涨导致的相对价格的重大变化,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70年代的石油危机,促进了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80年代石油问题,也是美国高技术产业兴起的原因之一。面对油价上涨,一方面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强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应增加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减少对石油能源的高度依赖。
再次,油价上涨能够推动中国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的建立和调整。石油进口的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的日益提高,再加上油价爆涨,我国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上的弱点更加突出。目前,石油进口量的70%左右来自中东地区,而中东的恐怖活动猖獗,风险很大,同时,海运线的安全保障又依赖于美国海军舰队的监护,再加上与俄罗斯就西伯利亚石油供应及其管线修建的协议几起几落,表明石油问题决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往往成为国际政治争夺和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因此。除了加快本国领土和海域的资源开发以外,中国必须实施多元化的能源特别是石油合作开发和进口战略,加强与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非洲和南美的合作开发,开辟新的进口来源和第二条运输渠道。这方面近来有了一些突破,但并未明确形成中国的国家战略,与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相比,也有很大距离,更何况,中国毕竟是后来者,其进一步的发展既需要企业的努力开拓,更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自己的能源战略储备。因为,在紧急情况下,战略性石油储备是保护可能发生的短期石油供应波动的最有效的途径。依据国际能源署协约规定,其成员国应该建立和保持起码相当于90天石油净进口的战略性石油储备。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达到并超过了这一标准,最高的已经超过了150天。去年,我国政府投入60亿元,在国内四个港口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备受关注的战略石油储备工程开始启动,今年原油进口的增加也许包含有增加储备的因素,不过,石油战略储备既包括国家储备,也包括企业储备,需要国家和石化企业共同考虑。此外,目前油价高企,中国又缺乏期货交易的经验,难以通过市场掉期操作缓解价格波动的影响,现在就一下子参与期货交易也不是一个有利的时机。但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原油和油品进口的大量增加,要求我们选择有利时机逐步参与世界的石油期货交易,也需要在国内建立期油市场。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上一篇:抓安全生产必须念好“两本”经
下一篇:尽大企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