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许戈良院长:为医疗安全出“五招”

2005-04-13   来源:新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事故处理呈现出“纠纷多,类型广,索赔高,处理难”的特点,医疗安全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了。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却没有跟上形势的要求,与患方明显增强的维权意识有着较大的反差。
  如何防止医疗事故,保证医疗安全?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许院长从医三十年,在领导岗位上抓医疗安全有深刻的见解。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在安徽省立医院五招保住医疗安全的经验。
  
  第一招:培养全科医生,提高复合型能力水平。一个医生如果知识面太狭隘,太专业化,有时会误病人的病情。因为病人来了后,你只窥见所熟悉的本专业那个病状,就会出现对病情认识不清,不全面的问题。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一男子患了阑尾炎和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医生按阑尾炎治疗,手术做过了,等着他早点好起来,可病人病情却加重了,医生束手无策了,在医院组织的病情研讨会上,经验丰富的心脏病专家一看病情资料,这个病人不光有阑尾炎,还有心脏病!最后抢救过来了。这样引起的医疗纠纷,全国每年不知要发生多少起,其实不是医生没尽到责任,而是他的知识面太窄,判断起来力不从心。
  如何杜绝这样的情况?安徽省立医院就着手培养全科医生,复合型人才。鼓励你深研本学科,但对其他学科都要通一点,遇见具体拿不准的个案,可以请教老的医生专家。我们建立了“住院医生培训基地”,目的就是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多面手。比如,今年医院要招聘20个本科生,那我就招来60人。进医院时,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三年后,我们组织专家对这60人考核,排在后20名的就辞退。两年后,对这40名医生再进行一次考核,又辞退20人。培养5年,我们真正需要的20个人就沉淀下来了。这个方法我们用了,效果不错。那些早先被辞退的医生回到市里或县里,还能在自己的领域作出成绩。由此可见,一个全科医生是有价值的。
  
  第二招: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增强责任心。医护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大意,是引发医疗事故比较突出的原因。病人疼的不得了,医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措手不及出问题。有个小孩,烧39度,不停的打嗝,气管发出声响。值班医生拍片后以为是肺炎,按常规治。半夜里,眼看孩子出不来气了,才引起医生的重视。重新检查,发现孩子气管里掉进一粒花生,堵住了气管。有的医生与医生,科室与科室之间推诿扯皮。一个车祸病人来了,不是积极救治,而是出现骨科推给心胸科,心胸科推给脑外科。医生素质提高了,责任心加强了,许多事故纠纷,就可以避免。
  医生工作量太大,带来情绪,引起责任心不强。安徽省立医院工作量就很大,一天4000个门诊,每个医生每天看80人左右,重病号多,忙了半天,没吃饭,反而让病人给告了的情况时有发生。医院的措施是被病人投诉的记录在案,一个季度出现三次被病人投诉,查明情况属实,就严肃处理。每个月组织机关深入三个或五个科室,问卷调查,查服务态度,责任心。出院时随机调查,很重视医护人员素质和责任心。
  
  第三招: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的问题,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病人开刀要上麻醉,开刀后药物在释放,这个时候,他应该去哪儿?在手术室还是进病房?在实际操作中,医院不断健全规定。危重病人必须由五年以上主治医生护送,因为发生意外的话,护士束手无策,刚进医院的年轻医生也没有这个能力处理。 
  医院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流程不能脱节,不能给作完手术的患者留下任何缝隙,我们专业上叫“无缝隙连接”。比如床位医生下夜班了,那么他在下班之前,就得交代好接班的医生。如果接班的医生恰好有手术,那么我们就准备第二梯队的医生顶班,不管情况多忙,多紧急,只要病人住进了医院,就有医生全程关照,不会出现没人管的情况。 
  
  第四招:保证医疗设备完好。医学的高度发达,设备不配套带给我们的不安全因素正在不断增大。任何一家大医院,国内的仪器,国外的仪器,都是一大堆。使用时一个接口对不上,就能导致手术无法操作,延缓最佳操作时机。有的医院就出现供电不及时影响手术,病人致死在手术台上。有的电压不够,影响操作效果。还有的氧气缺乏保养,时间长,压力不够,平时没人管,抢救时换都来不及的。更有一些医院氧气瓶没气了,赶紧换上备用的,结果连备用的氧气瓶也是坏掉的了。这些本来都是没有难度的小事情,但忽视了,事故就在麻痹大意中发生了。

  第五招:保证用药安全。是药三分毒,药品都有副作用。现在新药出现的多且快,目前医院使用的药品大慨有一万多种,但每个医生经常用的就二十多种。一个病例出现了,医生掌握的药品如果不好使,就必须考虑用新药。如果新的药品被病人吸收后,是从肝脏排出来,恰好患者的肝脏是有毛病的,药物毒素不能排除来,就积蓄在肝脏了。医生不懂药理,片面的以为这种药可以治这种病,就使用,不知不觉医生就当了这个病人的郐子手了。还有一些药单独使用效果很好,但两种疗效好的药,同时用在一个病人身上,也许就会起反作用。有的药品很敏感,瘦人用了胖子的量,用后不良反映强烈,也能害了病人。药品的配伍使用,看似充满玄机和神秘,但只要医生用心,很多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为此,安徽省立医院从国外引进了用药安全系统仪器。把病人的资料和将要使用药品情况输进去,红灯亮,说明这样的几种药不能配伍,黄灯亮,提示你要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