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防范事故的非技术对策

2007-10-22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主要集中在严重的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管理不严。习惯性违章是生产安全的最大隐患,管理不严是生产安全的最大漏洞。
  
  “大事”要重视,“小事”也要重视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七绝:“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讲了一个道理,即处在急流险滩反倒安全,那是因为人们比较小心;而在水流平缓之处却常有事出,其原因是人的麻痹和松懈。简单地说,就是只要小心谨慎,就不会出事故;而麻痹大意,就容易出事故。
  在我们电力系统中,生产、基建、农电和多经系统中不安全因素相对多些,按常理应该多出责任事故,但实际上,在生产、基建、农电和多经系统中由于重视安全,反倒很少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相反,在不安全因素相对少些的地方,由于对安全重视不够,反而会因为误操作而出恶性事故。
  在电网供需矛盾突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难度陡增的形势下,由于重视安全,能够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但是,在电网供需矛盾缓和时,往往易出事故。
  在有些单位,其工作量不是最大,工作环境也不是最差,相对而言是不应该发生责任事故的;但恰恰相反,这些单位连续几年都有责任事故发生。
  这些教训告诉人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事大事小,都要重视安全。
  
  安全不安全,决策是关键
  一个懂得电力生产的决策者,他一定会重视一线生产的安全,能动员和带领全体职工团结一致,不遗余力的为生产安全目标而奋斗。他不会只顾经济,一味强调效益,不考虑安全。他也一定能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事故。
  在生产安全上,单位决策者一定要舍得投入,这种投入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这种投入往往是对决策者的考验,因为许多用于安全的投入不能立即看到回报。其实,回报一定会有的,因为它使安全成为一种常态,隐形于日常工作之中;它让我们习以为常,让我们由于司空见惯反而对它的存在不敏感,对它视而不见,这一长期被我们忽视的回报就是安全。当然,在生产安全上舍不得投入也一定会有回报,有时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那就是事故……
  如果现在有若干事情需要决策者抉择,是把“生产精英”留在生产一线保安全?还是派出去“当劳务”赚大钱?这实际上是对两种可能的“回报”的选择。由此可见,安全不安全,决策是关键。
  
  重视非技术安全素质的培养
  某厂有一台机组大修,完工时汽机班发现有一把扳子丢了,丢扳子的检修工找了许多地方都没找到,他就报告班长。班长叫大家一块找,仍没找到。
  后来汽机班长就告知电气班长,请他在发电机的机壳里找;电气班长叫上电机检修工,一起在发电机的机壳里找,由于他俩只是随便找了找,也没找到,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结果这台发电机和汽轮机重新投入运行后,发电机接地保护就动作了,引起跳闸。事后打开发电机机盖一看,发现发电机定子铁心烧了一个大窟窿。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出不是技术和设备原因,也不是运行工人操作不当,而且规章制度也都有,其实质就是检修人员的安全责任心问题。
  例如汽机检修工,也许他平常遇事就满不在乎,或在检修时心不在焉,扳子用完了,搁在哪放在哪,全忘了,也不去好好回忆。而汽机班长,责任心也不强,找着就找着,找不着了就叫别人去找,找得到找不到都无所谓,这说明这位班长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都太差。电气班长,有点事不关己,尽管也叫人去找了,但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找不着也就算了。而电机检修工,可能有点逆反心理,你们的事,凭什么叫我去找?
  某运行班交班前,调度的操作命令没有执行完。该班班长考虑到马上就要交班,剩下的操作干脆留给了下一个班,我这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接班的刚上班就有操作,而且是最后一两步操作,这无疑增大了事故的几率。而有的班长就不这么想,调度令没执行完就不交班。班长认为,我们班对情况比较熟悉,我们宁可晚下班,也要把操作全部做完,这样有利于安全,为下一个班创造方便条件。这两种态度就是两种道德标准,体现了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观念、心态和意识,是职工在安全方面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非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需要企业进行精神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以往进行事故分析,仅从制度、技术和设备方面来做表面分析,对人,只把他当作操作者来分析,只追求他是否遵守规程?是否操作得当?很少从非理性的、感性的、情感的一面,非智力的一面做更深层次的分析,而实际上后者很重要,应该将安全分析上升到有微妙的心理暗示作用的文化层次上来。
  重视安全就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和谐氛围。例如张某最近情绪低落;王某最近喜事连连;李某最近情绪紧张;赵某性格急躁,工作不稳当;钱某一向大大咧咧;孙某最近忙于调换工作,心不在焉……这一切都可能导致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容易引发事故。这就要求安监人员经常找职工唠唠家常、谈谈心,关心职工的情绪、生活等等。规章制度那些刚的东西,固然是必要的,但安全文化这种柔的东西,往往能起到制度和纪律起不到的作用。因此,领导者既要重视“硬”管理,抓制度抓违章,同时也要重视“软”因素,重视一些非技术、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就是要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安全素质的人。这种人,安全制度和规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心灵,变成了内在的信念和观念,他们是真正建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的人。他们具有内在的探索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并且在安全知识、技能、修养方面,能够不断的自我完善、精益求精。这样的人,在生产中能够避免人为失误、不出事故,保证安全。培育这种人,是保证电力企业本质安全的根本条件。
  有些单位很少出责任事故,因为这些单位的领导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而有些单位,几乎年年出事故,因为不注重职工的非技术安全素质的培养和安全文化的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一线人员的整体素质
  某单位两名工人前去处理一起电缆故障,电缆沟内并排敷设着4根电缆,现场负责人没有根据图纸资料认真核对电缆的名称和编号,只是采用抽动电缆的方法寻找故障电缆。他们把图纸资料、听测仪、带绝缘柄的铁锨和绝缘手套都搁在一边。放着科学的监测手段不用,现场负责人就随意作出没电的判断。在现场负责人的错误判断和指挥下,检修人员误锯了带电的电缆,结果发生触电身亡事故。
  某变电站进行停电检修,检修负责人考虑新工人参加检修工作不足两个月,检修工作经验不足,就擅自让他进行监护,自己进行停电检修工作,使检修工作与监护工作关系错位,严重违反《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在检修负责人忙于进行停电检修工作时,新工人考虑到老师傅这么照顾自己,哪能就在这闲着呢。这位新工人在未与检修负责人联系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检修,结果误入带电间隔,造成人身感电事故,使这名新工人终生伤残。
  无知也就无畏,无畏意味着蛮干,蛮干就是违章,习惯性违章就会造成事故。有些事故,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因此,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吸取事故教训,开展无违章企业创建活动
  众所周知,生产中绝大多数的人身伤害事故都是由于违章造成的,可以说事故的魔影就潜伏在那无数次的无所谓的违章行为之中。
  从以往的事故调查情况看,一些单位生产安全管理不够严,开展反违章活动不到位。有个别安全监管人员看到违章现象,拉不下脸来严肃处理,这实际上是对违章行为的姑息纵容。如果大家都当老好人,那谁对工人的安全负责?谁对企业负责任?如果该处罚不处罚,一旦发生事故,有的人可能会被开除厂籍,甚至可能在事故中断胳膊锯腿、失去生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还是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工友负责的态度去做安监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发生了事故,说明安全工作有很大的漏洞,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变坏事为好事,变压力为动力,迅速走出事故阴影,开创生产安全工作的新局面。正像东北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健说的那样:出事之前争取不出事,出了事后也别怕事。对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决不白交学费。
  保证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是我们工作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安全工作就是要老生常谈,老话常说,老事新做,就是要说服和教育相结合。我们每个人都要坚持科学的安全观,以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工友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工作,确保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