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2007-10-2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摘要:文章对“安全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其含义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安全生产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同时还揭示了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对策及思考: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土法重点、遏制重特大发生。

  关键词:安全文化 安全发展
  “安全发展”理念的提出和确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的建议》,把“安全发展”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明确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安全发展观”重点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要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人的生命最宝贵,生命安全权益是最大的权益。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权益。“安全发展”的观念,反映了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既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讲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基点是“以人为本”。因此,抓好安全生产,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安全不仅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纽带。从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看,可谓“总体稳定、形势严峻”。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全国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同比分别下降9.4%、7.3%,煤矿发生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同比略有下降。也就是说,我国近年各类事故年死亡在10万人以上,数十万人因工致伤致残致病,相当数量的人遭受职业危害。这是与建设和谐社会极不相适应的。每一个劳动者,在主观上都抱有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愿望,都希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但是,如果失去了生命和丧失了健康,所有美好的希望和理想都会因事故而毁灭。可见,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必须有安全保障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发展的规律证明,安全与人同在,与人的环境和人为环境同在,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如是排斥人、否定人,人与环境的现实联系就不复存在,就无法构建和谐社会。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如果主体不存在了,客体就不成其为客体。也就是说没有了安全,没有了人,一切都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因此,安全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健康发展为条件的和谐社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我国事故多发的原因,其深层次的就是全社会尚未确立“安全发展”理念。表现为已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没有真正落实,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还停留在文件、会议和口头上,一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管理松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问题突出,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一些地方采矿秩序混乱,安全执法不到位、不落实,安全法治秩序还没建立完善;行业管理弱化,安全监管体制尚需改进完善;安全投入欠帐多,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落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而教育培训滞后。同时,监督、管理力量薄弱,有效、规范的制度缺失,利益格局的调整、冲突等,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牢固确立“安全发展”观念,促进安全稳定好转,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确立“安全发展”理念。这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民真正确立了“安全发展”的理念,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才可能有时时、处处、事事坚持安全生产的行动。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领导要通过学习、思考、领悟,充分认识到党中央提出“安全发展”理念的不同寻常的重大意义,把“安全发展”的理念真正始终贯穿于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部署和工作措施之中,贯穿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充分认识到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只有做到“安全发展”,才能确保和谐社会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认识到安全生产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也事关各级领导个人的命运前途。抓好安全生产,是践行“三个代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而自觉主动地承担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有的职责,做到科学管理、超前管理。各生产经营单位、社会团体、社区、学校、媒体和公民,都要确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事关单位经济效益和稳定,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积极主动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企业主体地位缺乏、国家监管的薄弱和行业管理的弱化,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应不断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安全生产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以创新为动力和活力,以创新促发展。根据国情和经验,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管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要强化国家安全监察。国家安监总局李毅中局长说:“我们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吹锋号”。当前监察力量的薄弱、手段的单一的问题必须尽快改变,完善相关法规,尤其要加强充实市、县、乡(镇)基层的安监力量。企业必须依法履行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和作用,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实行全员全过程、动态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各行业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监管规章,要全面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全体员工和社会成员,依法享有法律赋予的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权利,也必须履行公民安全生产的义务,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落实安全生产考核体系。根据中央的精神,要把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并作为政绩、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的,采取“一票否决”制,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行政、刑事责任。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全社会确立“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安全素质,人的安全素质关键是安全意识。据专家统计,各类伤亡事故90%以上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关键因素。全社会要理解认识安全文化重要作用,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当前尤其要树立预防为主、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政绩、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点,树立自我保护、除险防范等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关爱生命,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五粮液集团推行全员安全管理,弘扬企业安全文化,促进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芙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丰富多彩安全宣传形式,营造矿山安全文化氛围,作为全国高瓦斯重灾矿,连续十年杜绝重特大事故。安全文化建设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是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搞好规划、正确引导,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积极参与,通过宣传、培训、教育等丰富实用的形式,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治本之策:制度建设。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制度上,安全生产才能长治久安,建立完善和实施健全的安全制度,才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要将那些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上升为制度、法规,以规范政府、企业、公民的行为。要修改完善《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劳动法》等法规律,制订完善各专门安全法规,根据新的形势和发展,制订完善各行业、工种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要严格产品经营的安全准入制度,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依法不得发给工商营业执照,不得发给《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产品《经营许可证》等;完善法规,加大企业对伤亡事故的赔偿额度,对所有从业人员实行工伤保险;建立安全生产投入制度,地方政府、企业都应建立安全投入发展基金,政府对企业,企业对管理层和员工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建立企业员工安全技术培训基金、安全奖励基金;把职工劳动保护,防止职业危害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抓好;企业依法建立分层次的安全技术管理机构,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完善行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完善安全监察法律法规,加大国家安全监察力度。坚决克服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要借鉴总结国内外安全管理、监察的先进经验,结合国情、地方实情,完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法章、标准。总之,要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市场调节手段和政策导向、宣传教育等手段,促使安全生产良性发展。
  突出重点,遏制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特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多、影响大、损失惨重,对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建设极为不利。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是实现安全生产稳定好转的关键之一。要突出抓好煤矿、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建筑、交通运输、校园、旅游景点、公众聚集场安全和地质、自然灾害的预防及应急救灾,抓好乡镇、城市、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管理和消防工作,建立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作业规程、规范、制度,打牢基础,预防事故。

  世界安全生产实践证明,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处于安全生产事故易发期。安全生产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人的生命最宝贵。安全生产事关改革、稳定、发展大局,事关每个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安康与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只有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和谐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并把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工作、生活、学习之中,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狠抓落实、讲求实效,就能促进安全稳定好转,以平安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