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事故,就是指人们在进行某种活动过程中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的各种意外。其大致分为三大类: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安全管理监督上的缺陷。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主要职能是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这就需要人和机器紧密结合的人机系统去完成。在人机系统中,人通过感官接受信息,通过大脑综合判断后,指令手脚操纵机器。因此,在人机系统中,人处于主导地位,而机器处于被动的被支配地位。据统计资料表明,大约有80%的事故同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表现为:(1)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确认制,忽视安全指令、警告标识及信号,冒险违章指挥或作业。如在设备运行时进行加油、修理等;(2)擅自操作非本人操作设备;(3)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灵(如擅自拆除或不及时维护等);(4)使用有缺陷的设备、工具;(5)未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及用具;(6)物品放置不当,如过高、排列拥挤等;(7)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作业;(8)误操作、误处理;(9)违反劳动纪律,在生产场所开玩笑、打闹、串岗;(10)操作时精力不集中;(11)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当,失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等。
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心理、生理、知识、环境四方面原因。心理方面主要是安全意识不强,自负、任性、不合作、思想不集中,工作责任心差等。生理上原因主要是视力、听力障碍,身体不适、休息不好,反应迟缓,疾病突发等。知识方面原因主要是缺乏安全、技术知识,自我防护能力差,操作不熟练或失误等。环境方面原因有场地狭窄,照明不足、设备陈旧,本质性安全性下降,工具缺乏或性能差,导致工人难以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由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引发的事故占事故起数也有一定比例,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生产现场“五有”不完善’轴有套、轮有罩、台有栏、洞有盖,特危有联锁(2)留下隐患;(3)设备、工具设计制造有缺陷;(4)危险性设备、危险点无安全联销保护装置;(5)设备维护、调整不当;(6)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7)设备或生产现场防护、保险装置、信号、警示标识未按规定设置,或设置不当;(8)危险源“点”缺少明显标志和监控管理措施;(9)工艺设计,设备选型、配置不合理;(10)生产场地环境不良等。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安全管理上的缺陷。(11)对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的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必要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安装都未做到“三同时”,导致项目完工后留下安全隐患;(12)设备点检制度未很好落实,造成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导致设备安全性降低;(13)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整改,或未采取可行的临时安全措施防范;(14)缺乏必要的安措资金,未能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整治等。
三、安全管理监督上缺陷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从管理角度出发,对保障安全生产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其能否落实到相应部门、个人,又必须依靠安全监督去保障。因此,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整体管理工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安全管理、监督方面出现的缺陷一般不会很快导致事故发生,所以很容易被别的中心工作所掩盖;但是安全管理上的混乱,监督上不力往往会导致无章可循,有章不循,造成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或者整改不利,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滋生的温床。安全管理监督上的缺陷主要表现有:(1)安全生产管理未制度化,未形成有效的分级管理网络;(2)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建立和完善,缺乏相应的奖惩办法,劳动保护法规落实不够;(3)各岗位、工种未健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确认制度落实不够;(4)特殊设备、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要求培训、考核、审查办证;(5)
对生产现场、各类设备潜在危险因素重视不够,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和验收;(6)安全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工人操作不够熟练,自我防护能力差;(7)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未从根本上扭转;(8)对事故、重大事故及重大险肇事故未认真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不严肃,责任追究不明确,防范措施没有及时落实;(10)劳动纪律松懈等。
安全管理、监督缺陷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企业管理者重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够,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仍在部分企业管理者中根深蒂固,企业内部未形成高效率的安全管理格局。二是安全管理未贯穿于企业工作全过程,全员、全面的安全管理还停留在主要和个别部门,少数人的责任管理阶段。三是安全责任制考核奖惩力度不够,“罚”字当头还是不少单位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就是未从根本上形成安全工作“严”字当头,重奖重罚。四是少数安全管理者素质偏低,管理、监督检查不到位,或当老好人。五是安全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六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工作薄弱。
四、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势在必行。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下面简称OHSMS将是一个适合市场经济的有效安全管理模式。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1变被动安全管理为主动安全管理;2变安全管理单纯靠政府的强制管理行为为企业自愿参加的市场行为;3变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消极服从为企业的主动参与;4变企业管理者的个体管理为员工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5变短期行为为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整完善的管理系统,他涉及企业在安全管理的一切活动。也就是全员、全面、全过程;它要求把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文件化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持续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其它损失的目标,是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体系。
首先,OHSMS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从眼前来看,加强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经济、技术投入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看,它可以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通过实施OHSMS可以明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三是由于改善作业条件,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能够明显提高职工的劳动效率。应用OHSMS的评估、审核和持续改进,发现企业危险隐患和职业危害;采用人机工程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改革工艺、革新工具和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高企业安全卫生性能,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发展具有长周期性的积极效应。发达国家所做的研究表明,改进作为生产力的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提高生产率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作为一种资本存量,可通过对人的“投资”而提高,而其回报率比任何物质资本都更高。身心都处在良好状态的劳动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近期和远期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状况密不可分,如果仅是培养工人具有适应发展生产所需的态度、素质与技能,但最终却使他们因事故和职业病而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从经济上考虑是很大损失,有时可能是难以挽回的损失。此外,事故和职业病会造成生产设备的损坏、材料及产品的浪费,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增加医疗和赔偿费用。反之,劳动条件的改善,则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感,有利发挥员工的干劲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的长远发展,最根本的是取决于市场和企业的综合素质,而社会参与、环保和职业安全健康则是反映企业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除了它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具有:保持强烈的社会关注力,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职工安全与健康的良好记录,
这三个方面的品质正是优秀的现代化企业与普通企业的主要差距。现代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资本和技术的竞争,而是综合素质的竞争,现代社会不会容忍一个企业对职工的安全及健康的漠不关心。
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是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也是员工安全和建康及企业资产安全的保障。因此,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的同时,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从预防出发,减少不安全行为,通过要素管理,持续改进、控制和化解,减少风险,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将会有效地使管理者、员工从体系的建立、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显然,员工会在持续改进、调整的循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遵守管理者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一系列活动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后,企业的安全生产将会上升到较高的层次;将会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监督的缺陷都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消除,因此,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