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

2008-11-13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虽然法律已经明确企业对安全生产负有主体责任,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已经担负起了这项责任。我国市场经济的历史不长,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十分普遍。为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需要指导和帮助企业在内部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如何引导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成为安全生产监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内容的透视,提出了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的总体思路。

  一、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生产的种种要素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实现科学组合并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需要建立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通过企业的自我约束,防范企业的内部事故和伤害风险。伤亡事故的发生,既有技术、工艺、设备的原因,也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有关,甚至与企业规章制度不严和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关。因此,对发生事故的三要素:人、物、环境,要进行综合管理,才能保证生产的整体安全。安全组织管理体系涉及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部门、全体成员,即企业的行政、党群、技术、设备、运输、生产、经营等各部门,车间、班组、个人等各方面,都要参与安全管理。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各级机构在管生产的同时都要管安全。

  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必须遵循管理的系统原理。企业的法人代表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厂长(总经理、总裁) 为安全生产第一具体责任人,副厂长(副总经理、副总裁、总工程师)为所分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具体责任人,然后再分级管理,分系统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系统安全管理网络。

  企业应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具体承担本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组织、指挥、协调、检查与落实工作。例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的班底,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安委会主任或领导小组组长,由各系统各部门主管安全的领导及党、政、工、青、妇等组织的代表共同组成。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全面统筹、正确领导、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及时实施及有效控制。

  二、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必须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全体员工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职工全员安全培训也是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增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步骤。通过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企业能够培养一大批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需要明确培训工作职责的分工,理顺培训考试机制,规范培训的管理程序,做到分层次、有重点。在企业内部,分管理者和生产者两个层次,对管理者重点开展以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关心职工安全健康,实现安全、文明生产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教育;对生产者重点开展以增强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职业规范教育。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体系,促使企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保障广大从业人员获得安全生产教育的权利,使每位从业人员每年都能有机会接受安全生产再教育。

  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时,要结合实际,编制符合生产规律的培训大纲,采取岗前培训与岗中教育相结合,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现身讲解与典型案例剖析相结合等方法。企业内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安全教育机构进行培训,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同时企业还要建立规范的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自我防范体系

  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自我防范体系,具备事故自救能力。自我防范是人们免受伤害的本能,自我防范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不知道如何自我防范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危及人们安全与健康的因素很多,采取科学的防范手段和有效的防范措施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根据行业特点及生产性质,企业应建立职责明确、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机制和措施,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和损失。

  企业应认真分析安全生产态势,针对各个时期影响安全生产的原因,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分析,并抓住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最薄弱、最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和环节,研究相应措施和办法,促进查隐患、堵漏洞。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应列为安全生产重点防范目标,通过建立可视、可记、可检、可报、可巡的重大危险源“五可”监控系统,强化重点防范措施。结合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一支技术精良、作风过硬、训练有素、行动迅速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根据应急预案,配合社会救助,定期进行演练,做到专群结合,不断提高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综合防范能力,改善生产作业条件。企业还应建立抢险救灾装备器材、技术专家、抢险队伍的信息资料库,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高企业应急救援的水平。

  四、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资金保障体系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能够落实的重要保证。安全需要投入,需要付出成本。设备老化、安全设施缺失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心腹之患。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客观上要求企业在生产中重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做到扩大再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保障投入并重。《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这一规定,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资金保障体系的法定依据。

  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经费提取制度,每年编制安全生产投入预算,根据企业性质、生产规模,按比例提取一定的安全生产经费并自主支配使用。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包括维持企业具备动态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直接投入,也包括为保持这一条件所必须进行的相关管理活动的间接投入。企业的安全生产资金必须及时、足额、持续地用于维持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及其管理中,不能挪作他用。目前发达国家企业安全投入占其总资产的3.3%~7%,而我国企业安全投入仅为企业资产总值的0.5%~1.5%。这个数目相当小,离发达国家的企业资金投入有比较大的一段距离。只有安全生产的资金足额,在遇到事故等时才可以及时地运作,否则,安全生产没有保障,企业也就无法顺利地进行生产,遇到事故时不能及时地解决。

  五、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企业是事故风险责任的主体,即对事故的发生承担经济、行政等方面的责任。因此,企业应当从为社会负责和为从业者安全健康负责的高度,把企业、社会和从业人员安全利益连成一体,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由企业承包人、经营者和从业者共担安全生产风险。按照行业的危险程度,提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费用,作为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在财政和安监等部门共同监督下,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的,用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费用;对全年未发生事故的单位,风险抵押金予以全额返还。企业每年在和政府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时,要交纳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企业内部,也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交纳风险抵押金。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企业要为职工依法办理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提供基本保障。三是商业保险制度。如运输企业除强制实行第三者责任险外,还全面推行承运人责任险,以及建立交通事故赔偿金制度,以便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和伤残职工予以必要的经济赔偿。

  六、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

  安全是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安全生产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科技创新源自人类安全生产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根本。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心环节。企业要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安全生产,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安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际市场公平竞争并不保护个体差异,惟有善于获取、分析和利用现代安全管理、现代信息技术,走自立自强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之路,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企业本质安全现状就无法改变,安全生产条件就很难保障。企业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采取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企业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特别是大型企业、“龙头”企业,更要承担起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主体的责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攻关,搞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

  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在安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方面要舍得投入。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政策的天平应向勇于创新、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倾斜。科技创新要求安全科技工作者拥有广泛的知识积累。安全科技工作者必须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同时还要掌握企业发展前沿的技术知识,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灵活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七、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是一个目标管理体系,其控制指标要通过层层分解来实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要将控制指标直接分解到企业,但明确提出了建立全国和分省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实现控制指标体系,就要将指标层层分解,将责任层层落实,最终要通过企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来体现。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在控制指标体系中的责任,理所当然占主导地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及相应的考核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动力。由于责任状具体规定了事故指标和企业应做的工作,确定了企业应承担的安全责任,企业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能明显感受到安全责任的压力,企业必须按下达的责任目标来执行。

  在目标管理体系中,目标实现是通过对工作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来确认的。接受了分解指标,就承担了对上一层次领导所负的责任,当然也就要接受相应的考核。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进行考核,是因为上级对下级有制约的权力,企业完全有理由和能力将其子企业或部门纳入考核体系。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通过指标分解和考核,来加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感和法治观念,是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重点控制的必要手段。企业自身的动力非

  常重要,对安全生产局面的控制和改善,仅仅依赖于政府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八、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奖励惩罚体系

  安全生产奖惩体系,指的是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定的针对企业部门和员工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正刺激和负刺激的作用,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朝着符合企业安全生产需求的方向发展。奖惩制度体现了企业价值观取向,必须明确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抑制什么。对希望出现的安全行为,企业用奖励进行强化,也就是正刺激;对不希望出现的安全行为,利用处罚措施进行约束,也就是负刺激。二者相辅相成,才会有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实现。

  奖惩分为物质奖惩、社会奖惩和精神奖惩三大类型。物质奖惩是对员工物质需要、生理需要的奖惩,主要是金钱奖惩。社会奖惩是对员工社会需要的奖惩,主要是行政奖惩,如晋职降职等。精神奖惩是对员工精神需要的奖惩,主要是舆论奖惩,如荣辱毁誉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奖励惩罚体系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奖惩必须并存;二是奖惩要及时;三是该兑现的奖励必须兑现;四是必须反对平均主义;五是奖惩要适度。

  综上所述,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诸多方面。文中所涉及的八个子体系,则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