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

2011-05-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危险、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可以很好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即使一旦事故发生,由于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可以将事故的损失得以降低。

  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二)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保证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三)提出的劳动安全卫生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针对性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

  由于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不仅是针对某项危险、危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应以系统全面地达到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指标为目的,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

  (2)提出的对策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实施的。

  (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项目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劳动安全卫生指标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是事故预防对策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质上是保障整个生产、劳动过程安全生产的对策措施。

  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和采用新技术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伤亡事故肯定会得到控制而大大减少的。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分列如下:

  (一)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

  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安全技术措施的根本途径。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消除人身伤害的危险。

  (二)设置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

  (三)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

  为了安全要求,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须具有一定必要的机械强度。必须进行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例如,蒸汽锅炉及其主要附件、受压容器、起重机械及其用具以及直径较大、转速较高的砂轮等都应规定作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

  试验的方法为每隔一定时期使所试验的对象承受比工作负荷高的试验负荷,如果所试验的对象在试验时间内没有破损,也没有发生剩余变形或其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毛病,就认为合格,可以准许运行。

  (四)电气安全对策

  电气安全对策通常包括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防止电气事故可采用如下对策。

  (1)安全认证

  (2)备用电源

  (3)防触电

  (4)电气防火防爆

  (5)防静电措施

  (五)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机器设备是生产的主要工具,它在运转过程中总不免有些零部件逐渐磨损或过早损坏,以至引起设备上的事故。要使机器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以延长使用期限、充分发挥效用、预防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它进行经常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六)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

  工作地点就是工人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其他辅助设备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地点。完善地组织与合理地布置,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而且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在配置主要机器设备时,要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使工人有最适宜的操作位置、坐位、脚蹬子、脚蹬板等。在工作地点应有适当的箱、柜、架板等,以便存放工具、量具、图纸、毛坯和成品等。这些箱、柜、架板的安放要符合工人操作的顺序。对于全车间所有机器设备布置安装时,必须考虑使加工物品所经过的线路最短,避免重复往返。车间内各通道必须保证畅通,各机器设备之间,机器设备与墙壁、拄子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安全和通行。

  矿山企业的井工矿的工作地点,应注意围岩的稳定性,确保支护状态良好(露天矿应注意工作地点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应按《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时测定工作地点风流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和通风状况,保证工人在安全、新鲜空气充足的环境下作业。

  工作地点的整洁也很重要。工作地点散落的金属废屑、润滑油、乳化液、毛坯、半成品的杂乱堆放,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随时清除废屑、堆放整齐,修复损坏的地面以保持工作地点的整洁。

  (七)个人防护用品

  采取各类措施后,还不能完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时,必须根据须防护的危险、危害因素和危险、危害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为补充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