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怎样做好危害识别和危险控制

2011-05-29   来源: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沪)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健康、环保(HSE)管理原则规定“员工必须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主要内涵包括: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是一切HSE工作的基础,也是员工必须履行的一项岗位职责。任何作业活动之前,都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员工应主动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熟知岗位风险,掌握控制方法,防止事故发生。落实该项原则的关键就是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做到危害识别。建立让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的机制,达到让所有员工都熟知本岗位风险、掌握控制方法、防止事故发生、把所有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目的。

  危害识别的地位与作用

  危害识别主要是指对在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所有对健康、安全、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识别的过程。做好岗位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工作主要有四层意义:其一,危害的识别是HSE管理的第一步工作,没有这项工作,我们就不会了解危害之源,抓不住源头,我们的工作只能是停留在枝节和表面上,就会无的放矢。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风险来自何方,风险有多大级别。因此,基础就是第一层面的工作,是万事开头的第一步。其二、隐患无时不在,危害识别也应持续展开。一个人从小到大,一项工作从始至终,一直会与风险并存。安全隐患具有动态性特征,也就是隐患本身的变化性。隐患经过识别并采取措施后可以关闭,隐患随之消失。一个隐患消失了,另一个隐患又会出现。小的隐患不加识别可以发展为重大隐患,一个隐患不予以消除,可以滋生出众多隐患。因此,危害识别是一项长期的而不能间断的基础工作。其三,安全危害具有普遍的相关性,因此,危害识别也需要整体系统地进行。相关性是揭示隐患与人之间、隐患与隐患之间的联系性。隐患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作为潜在的破坏力,同人、物和环境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性突出地表现为隐患的危害面大,而且会常常发生连锁反应。隐患的这一特征要求我们要强化监督检查,在自检、互检中及时消除隐患,通过工序之间的检查监督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安全系数。其四,危害识别是推动“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的物质基础。从本质上讲,人人都在追求安全,也就是说“我要安全”是原本存在于人内心的东西,但从基层现实来讲,我们许多员工仍然停留在“要我安全”的层次,其实质原因就是员工没有意识到危害与风险,很多时候,很多场合,他们身处风险之中,却感觉十分安全。没有安全知识,就不能意识到危害,就不能查找出隐患,就不能评估出风险。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由谁来做

  危害识别的最终目标是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危害识别如此重要,那么由谁来做这项工作呢?答案是:全体员工参与。如何做好?答案是:管理者建立机制。

  首先,全体员工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承担风险的主体。每个生产环节,每个操作步骤,每个员工岗位都存在着危害。隐患随时存在,无处不在,危害识别是员工的职责。我们知道,绝对的安全真空状态是不存在的,而企业在生产中就是要识别危害并把它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其二,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让员工主动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的机制。制定安全工作从源头抓起的管理程序。把企业员工培养成危害识别的主体,让员工在查找危害的过程中认识风险,把“意外”变成“预料之中”,达到最终人人了解岗位风险的目标。

  怎样做好危害识别

  我们要做好危害识别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原则:1、制度化原则。要建立稳定而规范的危害识别制度,以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危害识别不是一时一事的工作,必须以有力的制度强力推行。2、全员性原则。每一名合格的员工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危害识别、控制风险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员工一个不能少3、超前性原则。危害识别必须做到超前性工作,提前发现,提前防范,及时关闭。4、全过程原则。危害识别要贯穿施工的整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从第一个环节到最后一个环节都要坚持始终如一。危害识别,过程一个不能少。5、全岗位原则。风险存在于所有岗位,危害识别活动应覆盖到所有岗位,实践表明,管理的死角最容易发生事故。危害识别,岗位一个不能少。

  具体有以下5种做法:1、强化教育,转变观念。必须树立“生命最为宝贵,事故都可以防范”的安全理念。通过对员工培训、现场会、班前会等形式,以生动案例、典型事件等对员工进行教育,让员工真正把安全当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2、注重培训、提升技能。通过专门培训,系统传授危害识别的方法与技术。培训要做到全员参加,要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严格考核考试,始终把提高技能放在首位。3、深入开展全员参加的隐患识别活动。利用班前会通报隐患,让每一名员工都查找隐患,通报隐患,防范风险。有效地保障项目的安全生产。4、定期分析隐患并及时通报到全体员工。企业HSE管理要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归纳隐患特点,预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时通报。如夏季的防雷电,冬季的防寒、防滑等。5、推行目视化管理。通过对人员、工具、设备、工艺和生产作业场所采用便于识别、明显警示的目视化管理方法,将隐患显性化,让危害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