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为安全检查“虚”症开“实”方

2005-09-0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我们发现,每当发生了重大、特大事故之后,或临近年节之时,便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而且是层层通知、层层动员,轰轰烈烈,这对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防范事故的重复发生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检查过程中却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检查的态度不端正

  有的人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为了对上面有个交待;有的人则通过检查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掩盖自己的官僚主义,甚至还借此来宣扬自己的政绩。因此,有些检查团在下到基层以后,走马观花,草草了事。结果是“雨过地皮湿”,问题依旧、隐患依旧。

检查重点不突出

  有的人习惯于搞全面安全生产大检查,没有重点,面面俱到,在上面听汇报,看材料,用去了大半天;午餐后,到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对那些关键,要害部位,危险源?点?只是蜻蜓点水,一走而过。这样根本看不到问题,找不到关键所在,更提不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检查人员外行多

  有的检查团过于庞大,浩浩荡荡,但专业人员不多,陪同人员不少,这不仅增加了基层的接待压力,而且也干扰了工作现场的生产秩序。有些外行人在检查中只会讲套话、空话、大话,就是讲不出有用的话。

检查方法不科学

  在进行检查前,没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按要求编制《安全检查表》,而是凭经验、凭直觉检查。这样不仅容易漏检,而且很难发现那些深层次的问题和潜在的事故隐患。

整改措施不得力

  有的检查团在检查后,不对检查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只是轻描淡写地总结几句,既没有责任追究,也没有整改措施,更谈不上把整改措施落实到人头上;即使发现了严重的问题,也是以“下不为例”而宣告结束。
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整改:

不搞形式,注重“效果”

  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检查工作的全过程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认真准备、认真检查,做好评价,落实整改措施;尽可能避免“人马未动《通知》先行”的做法,以防止被检查单位来一个“上下齐动员,糊弄检查团”,从而失去检查的意义。

从实际出发,多搞专项检查

  安全检查的种类有多种,要从实际出发,以专项检查为重点。实践证明,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集中一段时间,针对诸如机电设备,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开展深入细致的专项检查,对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少些“外行”,多些“专家”
  检查人员组成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实行“领导、专业人员、陪同人员三结合”。主管领导参加,有利于组织指挥,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能引起被检单位的重视;专业人员能击中要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既要听汇报,更要查现场
  事故隐患多存在于生产现场,因此在检查的过程中,既要听被检单位的汇报,查阅有关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生产现场,到工人中去,根据检查计划和检查标准,按生产工艺的全过程进行逐项检查,并做好记录。

既凭经验,更靠“科学”

  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可靠的,但惟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推动安全检查由人治向法治,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在诸多的科学方法中,《安全检查表》是最常见、最简便易行的。《安全检查表》是依据系统工程学原理编制而成。采用《安全检查表》检查能使检查的目标明确、操作有据、评价准确、措施有效,而且能避免疏漏和走“过场”,从而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查后有评价,整改有措施

  检查后,对检查的情况要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对于短期内不能整改的责任单位要编制整改规划,逐步整改。整改责任要落实,资金要到位,时间要限定,考核要兑现。整改后还要进行总结、验收和复查,不能一劳永逸。这样才能保证措施落实,整改有效,防止同类隐患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