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某水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011-04-2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选择与该项目相类似的工程作为类比项目,采用类比法为主,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摘要:[目的]辨识、评价某水泥有限公司二线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相应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选择与该项目相类似的工程作为类比项目,采用类比法为主,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选址、总平面布局、采光、照明、通风、辅助用室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具备较完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属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考虑将是可行的。

  为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使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我们受某水泥有限公司委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公司二线扩建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某水泥有限公司二线扩建项目为对象,对该项目选址、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采光、照明、通风、空调、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评价,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预测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效果。

  1.2方法

  主要采用类比法为主,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选择其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类似,原辅材料共用的该公司一线生产现场作为该项目的类比调查现场。该项目评价以生产工艺为评价单元进行划分。

  2结果与讨论

  2.1基本情况

  该水泥有限公司决定投资50476.46万元,在现有厂区的空地,利用部分现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建设一条日产4.0×103t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年产1.5×106t的水泥粉磨系统。二线扩建项目从一线的原料、燃料破碎、预均化、储存之后的输送开始,一直到水泥袋装、散装、发运为止,其中石灰石破碎、辅助原料破碎、预均化堆场、辅助原料及混合材等储存、中控室、机修、电修均利用一线现有设施,不再新建。

  公司初定新招职工60人,其中工人40人,管理技术人员20人,生产节奏为4班3运转,每班工作时间为8h,操作方式为巡视。

  2.2生产工艺

  主要工艺流程图(略)

  2.3职业病危害因素辩识

  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调查,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见表1。

  2.4职业卫生类比调查结果

  2004年9~12月对类比现场进行了噪声,粉尘测定。粉尘测定使用个体采样器做TWA测定,定点采样器做STEL测定。

  因评价季节处在第12月,四川的高温季节在6~9月,按GB934-1989《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规定,未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高温测定。

  2.4.1粉尘监测结果本次粉尘监测对类比现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分析,对10个操作位进行粉尘短时间浓度的测定,对10个工作岗位劳动者8h加权接尘水平进行评估,其中生料配料、立磨、预热器、窑、散装发货岗位劳动者接触的粉尘浓度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水泥配料、水泥磨、水泥输送、包装、袋装发货操作岗位劳动者接触的粉尘浓度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见表2。

  2.4.2噪声监测结果噪声为稳噪声,通过对劳动者接噪时间调查,计算劳动者接触的日等效A声级,对10个工作岗位劳动者接噪水平进行评估,其中预热器、装袋、袋装发货、散装发货岗位噪声强度(Leq)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危害程度分级为0级(属安全作业)。生料配料、立磨、窑、水泥配料、水泥输送、水泥磨岗位噪声强度(Leq)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中生料配料、立磨水泥、配料具危害程度分级为Ⅰ级(属轻度危害作业)、窑、水泥输送为Ⅱ级(属中度危害作业)、水泥磨为Ⅲ级(属高度危害作业)。见表3。

  2.5职业病预评价结果

  2.5.1项目选址、总平面布局、通风、采光、照明评价该项目生产区位于整个厂区的北面,其中可能散发和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车间位于整个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整个厂区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充分考虑了水文、气象、卫生防护距离等问题,该建设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基本符合GB18086-2000《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和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该项目对烧成车间、窑头车间、水泥磨车间等封闭厂房采用机械通风消除余热。对窑筒体及轮带设风冷装置,降低环境的热污染。该项目各作业点均属一般作业,作业时只需一般照明,采用自然采光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在特殊情况下辅以人工照明。该项目采光与照明基本符合GB/T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和《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2.5.2职业病防护措施评价该项目对防尘采取物料输送、储存使用密闭式设备,所有扬尘点均设置通风除尘装置,能有效减少劳动者接触粉尘的机会。该项目对各种产生噪声的设备采取消声、隔声等措施,设置隔声值班室,能有效降低噪声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该项目对化学危害因素防护主要通过自动化、密闭化操作,通风设施的使用,物料循环利用等,能有效避免化学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个人防护措施上实行全厂统一发放防尘口罩、耳塞,并配备了劳保鞋、工作服、手套等防护用品。建议减少工人接触粉尘、噪声的时间,加强矽尘的防治。

  2.5.3辅助用室评价根据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该项目的车间卫生等级特征分级可定为2级,建议宜在厂区和附近适当的地方设置集中浴室,车间内设置存衣室、盥洗室或者是盥洗用设备,盥洗水龙头的数量根据每个水龙头20~30的使用人数来计算。

  2.5.4应急救援措施评价该公司制定有应急救援预案,其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措施严密、实用,可操作性强,预期运行效果良好。但厂内还应设置应急救援站,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及易爆、易泄漏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检测与报警连动装置,一旦发生事故,报警装置能提醒现场员工进行疏散。

  2.5.5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评价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由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设有职业卫生与职工健康档案室,并由保健医生专人管理。公司对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职工开展在岗期间定期体检,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上岗前的职业性体检制度,患有职业禁忌证者,不得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2.5.6评价结论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或产生游离SiO2含量10%以上的矽尘及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高毒物质,该项目为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该项目的选址、平面布置、厂房建筑卫生学要求基本符合卫生设计要求。该项目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措施上基本符合国家卫生学要求。该项目提供的资料中对厂房建筑物采光、辅助用房的设置未作描述。对照明、通风及空调设置描述不具体,须在设计中按相关规定对以上各项加以设计及补充完善。

  该项目从职业卫生角度考虑将是可行的。

  该项目对粉尘、物理、化学等有害因素,虽然采取了综合治理的措施,但劳动者仍须作好个人防护,选用的防护用品必须坚持防护效果佳,便于佩戴的原则。应加强对产生噪声和防尘防毒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其保持正常技术参数的维持和运转。应重视同一工种接触噪声,同时又接触粉尘、高温和毒物的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止两种或两种以上危害因素对机体产生损害的协同和相加作用的影响。

  由于本次选用的类比数据为冬季采样监测所得,属非重点采样季节,其空气中粉尘浓度可能不是一年中最高季节,因此本次监测结果存在不准确的可能性,需在该项目试运行期间选择重点采样季节、重点采样日和重点采样时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考虑将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