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疗法是应用30~300MHz,波长为10~1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利用电子管震荡产生高频电磁场,机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血管扩张,血液循环丰富,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营养状况随之改善,机体免疫力得以调整,对局部损伤加速恢复;另外更由于超短波治疗具有对机体损伤轻微的特点,一直受到临床的青睐。近期我院将此疗法用于尘肺病人治疗,观察其对消除肺部炎症,改善呼吸功能的治疗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2年7月~2003年10月间收治的79例Ⅰ期矽肺病人,其中男68例,女11例,年龄45~66岁。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抗矽治疗的基础上,使用DL-C-B型超短波电疗仪(产地:广东汕头医用设备厂)简称“超短波电疗仪”,将其两个直径为17cm的电极分别置于两侧腋中线或前后正中线,平胸骨中段处,电极与皮肤间使用医用纱布填充间距离2~3cm,调至微热量~温热量治疗档治疗,每次15~2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5次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液分析、肺功能检测和拍摄胸片,同时详细记录治疗前后个案病历。
2 治疗结果
2.1 临床症状的改善 79例矽肺病人均具有咳嗽喘憋、胸闷症状,38例病人伴有胸痛,11例存在咳痰症状。经临床治疗并配合超短波电疗2~3个疗程,70例病人咳嗽,喘憋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88.6%;38例胸痛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100%,11例咳痰病人7例病人痰量明显减轻,5例痰液形状由黄绿色转变为白色。
2.2 肺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最大通气量(MVV)的比较:本组79例病人治疗前最大通气量均值为(66.12±14.40)L/min,第2疗程后为(67.27±12.76)L/min;第3疗程后为(66.26±12.9)L/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治疗中诸疗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胸片比较 治疗前后尘肺结节粟粒样影像无明显改变,局部炎性阴影改善明显。
3 讨论
超短波的温热效应,可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使肺部血管扩张,加速静脉和淋巴回流,促使渗出液吸收,组织张力降低,减轻因肿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加速致痛炎症介质的代谢吸收,从而减轻局部胸痛症状,对矽肺局部炎症粘连牵拉所致胸痛治疗效果显著,另外本组观察也发现超短波治疗患者的咳嗽症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由此引发的刺激性胸痛症状也是表现出较好的治疗作用。
超短波治疗矽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矽肺病人由于矽尘对肺组织的持续性损伤作用,肺部染病后始终处于慢性炎症反应过程,支气管通气功能,肺泡气体弥散功能降低,加重了肺部感染的易发性,因此炎症反应的持续、反复存在成为肺部局灶性或广泛性纤维化的始动和加重因素,超短波可通过温热效应使肺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炎症产物、代谢产物的排除加快,免疫系统功能加强,吞噬功能增强,抗体和补体增加,低御细菌侵蚀能力提高,有利于对呼吸系统病原菌的控制,从而达到抵制细菌扩散和加速炎性渗出物质吸收,降低肺部纤维化程度目的。
从本组病例观察中发现,虽然经超短波治疗的矽肺病人呼吸功能的改善较为明显,但短期内胸片的变化并不显著,考虑超短波治疗主要遏制了由矽尘结节损伤而继发的肺部多种炎症反应,从而起到减慢矽肺病人肺部纤化的进程,但对于已出现的纤维组织加速其吸收的作用较为有限,故治疗的同时还应进一步重视促进吸入矽尘颗粒物的排除治疗。
总之,超短波治疗矽肺具有作用可靠,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副作用少优势,是目前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在矽肺病发生早期应用超短波治疗,是否能有效抑制矽肺病纤维化的发生,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上一篇:工伤职工和参保人员转院治疗
下一篇:某仪表厂职业卫生状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