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发电厂发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代替设备故障安全考核实施细则》,并认真加以贯彻执行,同时充分利用电网晚间低谷与双休日负荷较低的有利条件,为保设备的可靠性而开展低谷消缺检修活动。
(2) 认真落实好历次非计划停运的反措工作,控制重复事故的发生, 同时,规范作业的安全行为,加强设备消缺的质量管理。
(3) 加强以岗位为主的实践培训,开展多项提高设备可靠性的竞赛活动。
(4) 加大可靠性指标承包考核力度, 在防止非计划停运及提高等效可用系数上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如:设备维修部门在日常维护中主动处理缺陷的同时做好仪控信号强制等防范措施,以防止处理中误动造成机组跳闸;在机组非计划停运时,认真、仔细查找事故原因,使机组尽快并网,减少非计划投运时间。
通过上述工作,该厂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99年1号机组全年未发生1次非计划停运,2次连续运行时间超过100天,2号机组也创下了自投产以来的最长连续运行记录,在全国火电大机组竞赛评比中分别获特等奖和三等奖。
6 对可靠性管理代替设备故障安全考核的进一步探讨
随着电力行业的深度改革,电力市场将逐步完善、成熟,发电企业最终将完全走向市场,电能的质量将是决定电厂竞争力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我们不应再局限在原有的思路上,而应由定性管理走向定量管理,由经验决策走向信息决策,要让可靠性理论更好地为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服务。
(1) 对设备的安全考核应淡化分级管理概念,引用更多的可靠性指标。除主机停运、降出力、备用等之外,对“不停机, 不降出力”的辅机和输变电设备的事件也列入统计、考核范围,如锅炉的磨煤机、汽机的循泵和凝泵、电气的高压开关等,安全考核规定应围绕提高上述设备的可靠性而制订,以扩大对设备的定量分析面,把影响机组减出力的风险降至最低,从而提高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
(2) 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应进行系统的全过程管理。建立数据库,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进行信息闭环反馈,使整个系统越来越优化,以此作为设备管理判断、决策的基础,进而将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推向更高、更细的层次。
(3) 进入电力市场后,竞价上网机组的任何一次跳机,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设备事故,而是关系到企业商业信誉和被竞争淘汰的严峻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内涵将被大大延伸。所以,为了有效地避免事故风险,应对事故的苗子和隐患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找出根源,落实防范措施,并将反措或整改项目纳入闭环管理,以降低事故风险,提高机组的可靠性。
7 发展方向
实施新的考核方法后,在设备的安全管理机制方面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并使其发展、完善:实行设备点检定检制,变事后管理为提前诊断,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调性;编制《机组检修管理程度》,提高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成立设备状态监测组,用高科技的手段为可靠性管理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提供技术保证。根据国际惯例,最终实现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分离,达到设备安全做到既定性又定量的安全管理,人身安全按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要求,更注重于人的生存环境的安全管理。
上一篇:土方开挖有哪些安全措施?
下一篇:怎样进行设备故障的登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