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明确目标 坚持创新 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2004-06-2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2003年3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当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迄今已经1年。《条例》是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制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努力开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新局面,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也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基础设施。它造福于人类,但管理不善也会酿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安全监察力度逐步加强,各类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来,尤其是《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各级安全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不断提高,各项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各类事故率稳中有降,重特大事故得到初步遏制,特种设备事故在全国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所占比例逐步减少,并继续呈下降趋势。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丝毫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事故仍呈高发态势,形势依然严峻,具体体现在:一是特种设备普查结束后,尚有4.6万台(约占设备总数的1.6%)的设备隐患没有治理完毕;二是气瓶和压力管道普查尚未全部完成,安全状况仍然不明;三是非法制造、非法使用特种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事故高发设备的监管还不到位。法制基础薄弱、安全责任制尚未落实、动态监管机制尚未全面建立、安全投入不足仍然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依法做好安全监察工作。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证,强化法制建设,落实各项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实施科技兴检,大力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开展,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今后一个时期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07年,建立起企业全面负责、部门依法监管、检验技术把关、政府督促协调、社会广泛监督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使事故多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稳定好转,各类事故率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下降,力争特种设备事故率控制在0.8起/万台以下。到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监管的法治秩序,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和事故结案率等工作指标基本实现100%,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实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力争特种设备事故率控制在0.5起/万台以下。到2020年,力争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建立3个工作体系、落实4方安全责任、推进5项改革创新。 
    建立3个工作体系,一是要尽快建立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力争用3到4年的时间,完成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特种设备安全法规规范体系建设;二是要加快构建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建设好安全监察和计算机信息化两个网络,争取用3到4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动态监管;三是启动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科学准确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等级分析,指导建立不同设备风险评估、监控措施和事故预警防范对策,科学量化地评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落实4方责任,就是要按照《条例》所确立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度,明确职能,拟订措施,切实落实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的责任、质检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和各级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
    推进5项改革创新,首先是推进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的改革创新,实行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建立许可程序严密、评审过程开放、中间环节减少、工作效率提高、审批责任明确、监督制约完善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机制。二是立法工作的改革创新,要充分发挥技术机构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实行开放立法,加快完善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法规体系,使中国的特种设备法规规范和相应标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快地走向国际。三是检验机构联合重组、规模化发展的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检验资源优化配置、布局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四是现场监管方式的改革创新,要广泛组织社会力量,加速建设安全监察、信息化网络,有效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五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尽快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实现危险源科学分级和有效监控,量化分析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组织开展事故预测预防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包括检测、监测、监控技术,安全评定、寿命预测、风险评估,预警技术,应急预案;落实“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


作者系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张局长 
《劳动保护》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