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般认为,煤矿的现状是事故多,而与这种现状密切相关的原因,不排除安全专业人才的流失。此说虽有道理,但远未触及本质。因为煤炭生产并非简单劳动,“入地” 也和“上天”一样,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懂得煤炭生产的专业人才。试想一个以务工农民为主体的煤炭生产大军,能保障安全生产;而那些学矿业的大学毕业生们,在放弃专业之后,不仅使煤矿现状依然,还给别的行业带来隐患,这种情况不比弃农农民当矿工好多少。常言道得好,“隔行如隔山”,而《直面煤矿专业人才流失》说的就是这个观点,欢迎大家就此发表高见。
愿到煤矿就业的屈指可数
2004年11月27日,中国矿业大学在校内举行了规模盛大的2005届毕业生双选会。矿大学生都知道,在这场招聘会上,前来参加招聘会的153个单位中,九成与煤矿相关;而在此之前,就有阳泉煤业集团等国内知名的大型煤矿集团来矿大召集专场报告会,欢迎矿大毕业生前去工作。然而,除了采矿工程、矿物加工等专业的毕业生对这些大型煤矿的招聘兴趣盎然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冒”。
“我拿到双选会的报纸,先滤掉煤炭,一看就没有几家了,所以兴趣不大”。安全专业的一位毕业生对记者说。
“我们矿大的学生倒是不愁找不到工作,只是好工作不好找,谁都不愿意去煤矿,但是来学校招聘的几乎都是煤炭企业。”
近来各地煤矿事故连连,让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方向上,加重了远离煤矿的心思。煤矿缺懂技术的高学历人才,更缺受过正规训练的安全专业人才。2004年,矿业大学在煤炭行业就业的学生只有37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9.3%。而从安全专业2000-2004年就业去向来看,去煤炭行业就业的学生屈指可数,大部分去了铁路、冶金等其他工业企业。作为主要为煤炭行业培养人才的亚洲最大的矿业大学,其毕业生却纷纷对煤矿避而远之,令人担忧。
这样一来,既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浪费紧缺的人才资源,与毕业生专业有关的行业因招不到人而问题依然,还给一些只考虑文凭而不考虑专业是否对口的行业增添隐患。
据2005年即将毕业的安全系学生刘新介绍,矿大的安全专业堪称全国第一,学科地位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来校招聘安全专业的企业很多,其中也不乏规模很大的企业,比如神华集团。有些企业甚至说,矿大采矿和安全专业的学生如果愿意,全都可以签约到他们那里,因为学科地位有优势,相比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式,他们是不愁饭碗的。
刘新和另外6个同学在招聘会上都对山东煤矿安全检测中心挺感兴趣,一个星期以前还去实地考察过,山东煤矿安全检测中心专门派车来接,还请大家吃饭。但是到了该检测中心所在地枣庄以后,都大失所望,因为地方太偏僻了。刘新说,想要避免在井下一线搞通风之类的工作,又能发挥所学专业之长,这种以安全评价和安全检测为主要业务的单位倒是很受大家欢迎的;但是一想到要在那地方长期生活,就不愿意了。虽然单位又派车又请客,大家都挺过意不去;但是就业事关重大,也顾不得了。
全国设有安全工程的学校不多,而安全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到最需要,且最能施展才华的煤矿去工作。这是值得深思的,这不单纯是煤矿企业都在偏僻之地的缘故,这还涉及到教育体制、办学方针、育人目的、社会倡导、利益分配等许多问题。据刘新介绍,安全系的学生几乎都是被调剂过来的。马波学安全工程专业虽然是他自己填报的,但那是因为当时他只听说矿大的安全专业是全国第一,除此之外全然不知,更不了解矿大的安全专业主要是面向煤矿开办的。
为什么不愿去煤矿
为了留住人才,各个煤矿企业花钱不少。“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安家费一次性补助,年薪丰厚,但是矿大学生就是不动心。
“我觉得我们最理想的就业选择,应该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外企,相对来说,待遇一般,工作环境就好多了。” 01-1班班长陈冉毫不掩饰地说。
在招聘会上没有找到方向的马波说:“其实在别的企业比在煤矿的待遇差很多。去年一个学安全的同学去了奥柯玛,工资也就1000多一点,如果去煤矿,我们的工资基本上是3000元,相差一个等级。”
“去别的企业和去煤矿还有很大的区别就是:去煤矿的发展空间更大。去别的企业做安全,总没有搞生产的受重视;去煤矿,会更受重视,说不定两年之后就提个矿长当当。”刘新笑着跟记者说。
“对,我就是决心去煤矿的。我认为发展空间比什么都重要。我对影响我就业选择的所有因素进行排序,得出这样一个算式‘发展空间>工作待遇>地域>环境条件’。”马波说。
记者请安全专业01-1班班长陈冉做了一个调查:安全专业01级学生人数55人,其中25人准备考研(选择安全专业的人数24人,1人考管理——想换专业主要是想换个环境继续深造)。只有1人想在其他专业就业,主要是个人喜好问题。就是说在安全01级毕业生中,有近50%的学生会在与自己专业对口的领域选择工作,而多数学生的选择是远离煤炭行业。在选择专业对口的学生中,有一些是冲着煤矿的优厚待遇来的:“去那里挣两年钱了再跳呗!”可想而知,在这剩下的近50%的人中,已经潜伏着流失之患。
为什么不愿意去煤炭行业?原因很多,有社会上对煤炭行业不恰当的认识的影响,最重要最直接的还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年暑期,安全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真正地下了一次井,加深了对井下工作环境的了解。
他们去的是徐州市郊的一个小煤矿。“当我们走到井口的时候,正赶上矿工出井,看到矿工们一身漆黑,连五官都辨不清楚,当时心里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我们来到井下800米,又热又潮,让人感觉憋得慌,顿时就产生一种恐怖感。”刘新说。
“在地面生活惯了的人下井去,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很艰苦,很压抑。虽然招聘单位都是很大的煤矿,各项设备精良,但是那种心理恐惧是无法抹去的。”马波说。
当记者跟陈冉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问我:“你下过井没?”他是学安全的,当然知道女生是不能下井的,如果安排女工下井工作还是违法的。他说:“一个月至少有10天在井下工作,工作环境让人感觉不好。”
早在去年11月初,01-1班就已经有人签约,一个长得秀气且目光坚定的女孩,她签了地处新疆的中国核工业实验基地。“如果我是男生,我肯定去煤矿,毕竟那里发展空间最大。”
11月27号,安全01级有4个同学去南京参加了国家安监局的公务员招考。据马波介绍,安全监察公务员好考,比例大,而且比其他的大很多。如果不想去煤矿,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采访当中,机电学院、能源学院其他专业的理工科学生愿去煤矿及相关单位的人也屈指可数。问及原因,多认为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不好。有同学跟记者说:“当你昔日的同学在安静幽雅的办公室里敲敲电脑时,你在那里?在距离地面几百米的井下?同样苦读4年,为什么差别就那么大?”
怎样看待在煤炭行业就业
1997年以前,煤炭高校毕业生的70%,其中地矿类专业毕业生的90%分配到了煤炭行业。1998年后,产品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下滑、技术改造滞后、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不景气,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遇到了新的困难。据对原属煤炭部的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9所高校的统计,1999年至2002年共有毕业生37931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3538人,占9.3%;其中地矿类专业毕业生1454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768人,除了到机关、院校、科研院所者外,真正到煤炭企业的不足500人,每年平均100人左右。全国现有2733个国有煤炭企业,平均每个企业才摊到0.034人。
如果是安全专业的学生改行做别的,从总体来看,并不意味着人才流失。虽然急需这方面人才的煤矿暂时没有聘到适合的人,但别的行业同样也缺乏安全人才,补充到别的行业还是有利的,即使这些毕业生彻底改行不做安全都无妨。这是因为安全与各行各业都有关,而安全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又很强,是一门综合学科。同时由于这些毕业生有安全专业背景,受过正规训练,尽管他不再以安全为职业,但他能非职业的把安全的要求融入工作之中,影响他的同事,自觉地让自己的工作岗位更安全,促进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安全。这是我们开办安全专业各层次教育应当追求的一个境界。
但是,不能提倡学而不用和用非所学,不仅是矿业大学的学生,工科许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不宜轻易放弃自己钻研了多年的专业,盲目地去干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这等于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因为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工科毕业生改行,都是专业人才的永久流失,于公于私都是弊大于利的下下策。
这里有一个案例最能说明这一点。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家食品添加剂厂爆炸,厂毁人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该厂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尽皆专业不对口。要说该厂人员的学历,大多都是大学毕业生,可谓知识密集;但用非所学,他们不懂得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是复杂的化工工艺,原料和成品都具有危险性,更不懂化工安全技术。
为了扩大生源和学生就业范围,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一些热门专业,诸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或者对原来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了调整。据安全工程的同学们介绍,他们目前的课程设置也不仅是矿山安全,更多的是面向各类生产企业的“大安全”。但是矿大百年的历史沉淀,学科成就、师资力量和科学研究等在煤矿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不能白白浪费掉。选择了一个专业就是选择了这个专业面向的职业范围,所以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责任,国家的教育资源在学生身上的投资,要有回报才能良性循环下去。学校要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感情,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本专业的前景;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要珍惜自己的专业,结合自身实际,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到最需要、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
又回到煤炭行业来看这个问题,得承认,煤炭行业是这类学生放弃专业的最大受害者。当然,煤炭行业人才大量流失有其行业自身原因,也有社会的偏见,还有涉及这类不可再生资源该如何开发利用的深层次问题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煤炭行业内的单位不仅要“情感留人、待遇留人”,还要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来改变人们心目中的“煤黑子”形象。
上一篇:煤,如何才能安全地采出来?
下一篇: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