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煤矿也能安全地进行生产

2005-04-06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接连不断的矿难,让人疑惑:难道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利润驱动下,增产增效与事故非得要成正比吗?如何处理好增产增效与安全的关系,下面这些煤炭企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做法。

晋城煤业:全面落实“十二字”方针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始终把瓦斯治理作为安全管理的第一要务来抓,通过转变观念、理顺机构、巨资投入、强化抽放,把瓦斯治理的“十二字”(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方针落到实处。
 
明确思路,实现“四个转化”
  在积极学习借鉴一些高瓦斯矿区防治瓦斯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观念是前提、抽放是根本、通风是重点、监测是保证、科技是关键、管理是基础的”瓦斯治理总思路,树立了“瓦斯不治,永无宁日”、“瓦斯不抽、生产不谈;瓦斯少抽,产量不增”的瓦斯治理观念,努力推动瓦斯治理工作实现由被动治到主动防,由风排为主到以抽为主,由“采——掘——抽”到“抽——掘——采”,由高瓦斯矿井向低瓦斯矿井的“四个转化”。

理顺机构,整章建制
  集团公司对原有的“一通三防”机构进行调整,将矿井监测监控、瓦斯抽放泵站调整到机电部门进行管理,相关瓦斯运行参数的管理业务由通风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了“一通三防”管理。

巨资投入,强化系统配置
  集团公司在高瓦斯矿井改建基础上新建4座风井,建设2座地面瓦斯抽放泵站、1座井下瓦斯抽放泵站,铺设瓦斯抽放管网63500米。同时,在全公司建立完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传感器安设率达100%,实现了矿井通风系统和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网络化管理,超前构筑了矿井生产的保护屏障。利用国债贷款1.98亿元,建设全公司安全信息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矿井“一通三防”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瓦斯钻孔量、瓦斯抽放量、瓦斯抽放队伍的落实
  集团公司认为,只要钻孔量上去,抽放管网上去,瓦斯抽放不是问题。为此,将“十二字”方针具体落实在五个方面:
  1.落实到瓦斯抽放的钻孔量上。2004年1月至9月份,成庄矿和寺河矿累计施工瓦斯抽放钻孔445470米,在抽钻孔进尺427877米。
  2.落实到瓦斯的抽放量上。主要实施地面钻孔抽放、本煤层钻孔抽放和采空区卸压抽放,同时进行高位钻孔抽放等试验。全公司两高(高瓦斯、高粉尘)瓦斯矿井每天抽放纯瓦斯量32万标方。为了利用瓦斯,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寺河矿瓦斯电站,装机容量1.5万千瓦。2004年1月至9月份利用纯瓦斯4160万标方,发电7077万度。此外,还将瓦斯用于寺河矿的职工食堂和燃气锅炉,实现了清洁生产。
  3.落实到“以风定产”上。每年进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反风演习,确保通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合理经济。高瓦斯矿井局部通风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和“三专两闭锁”,配备大功率对旋风机和大直径风筒,低瓦斯矿井局部通风实现“三专两闭锁”,大采高工作面采用“二进两回”通风系统,避免瓦斯积聚和无计划停电停风现象发生。
  4.落实到瓦斯抽放的队伍上。公司在高瓦斯矿井组建了专门的瓦斯抽放队,配设通风副总工程师,专门负责瓦斯抽放与通风瓦斯技术工作,规定瓦斯抽放人员的工资待遇比照井下一线工人执行。
  5.落实到现场瓦斯管理上。严格进行瓦斯管理,将采掘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的报警浓度统一设定为0.8%或1.2%,断电浓度设定为1.0%或1.5%,复电浓度设定为0.8%或1.2%。一旦瓦斯传感器报警,就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降低瓦斯浓度;发生瓦斯超限断电现象,就按照事故认真进行追查分析处理,确保了现场安全生产。

开滦煤矿:管理创新,构建长效机制
  开滦煤矿围绕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安全责任制落实与责任追究、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事故防范与隐患排查整改、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上岗、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竞赛奖惩等方面,研究具体措施,制订考核政策,组织督导检查,促进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全面推行精细管理、双向控制(RMDC)管理法并应用于安全管理;井下生产单位实行现场开工安全确认制度;在各矿推广了群体安全风险考核机制和安全生产累计计分考核制度。
  一是引入了经济制衡机制在安全管理中应用,实行了群体安全风险考核、安全结构工资等机制,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二是落实规范管理,在全公司推行了“规范现场安全管理、规范现场操作行为”的“两个规范”规定。三是加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开滦煤矿借鉴经营管理的经验,将“链式管理”的核心实质延伸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之中,用每项工作的标准将每个岗位的员工之间、每道工序的班组之间和每项工程的单位之间链接起来,建立工序间的验收考核制度,使每一名员工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自觉主动地履行好工作职责,使员工安全行为进一步规范。
  在安全技术创新方面,集团公司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围绕重大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技术难题,先后与煤炭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科研合作、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数字提升技术、高压电动机软启动技术、矿井排水自动化控制、瓦斯监测系统及自动发送信息等项目己推广应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预防控制重大恶性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

淮南矿业:得出“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瓦斯治理战略
  淮南矿区的瓦斯主要富集在主采煤层,而主采煤层松软,构造复杂,透气性低,突出危险大。面对极为特殊的矿区瓦斯地质状况,淮南矿区结合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着手瓦斯治理技术攻关,提出并逐步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治理战略,逐步探索适合淮南煤矿特点的瓦斯治理技术体系。这一体系大体分两个层面:在局部治理方面,鉴于主采煤层瓦斯抽放难的现实,切入点就是“先卸压后抽放”,即先抽排老塘和工作面的瓦斯,使主采煤层卸压,改变其结构,提高透气性,而后实施立体网络式的抽采技术。在区域性治理方面,逐步并创造条件实施保护层开采,力求可保尽保。从而,实现瓦斯综合治理由风排为主向风排、抽采并重的转变,由局部治理为主向局部与区域治理并重,进而井上下立体治理的跨越。
  一是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主要是从上风巷沿走向在煤层顶板向采空区上方施工巷道或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切断上邻近层瓦斯涌向工作面的通道,控制上隅角瓦斯积聚。
  二是开采保护层治理瓦斯技术体系。这是治本措施,主要包括:近水平煤层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技术;倾斜煤层多重上保护层开采防突技术;急倾斜煤层保护层开采技术。
  三是“先抽后掘,边抽边掘”技术。主要采用“两帮钻场钻孔与迎头钻孔相结合”的过抽边掘方法。
  四是地面钻井抽放采动影响区域瓦斯技术。在开采保护层时,采用地面钻井抽放上覆的被保护层松动区域瓦斯。
  五是加强突出煤层顺层钻孔区域性消突技术。重点是解决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的局部未受保护块段,以及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煤层工作面综放消突问题。
  六是掘进防突预测图。掘进工作面防突预测图以突出煤层瓦斯地质图为基图,全面反映掘进工程范围内的煤层赋存、地质构造、瓦斯、巷道布置、防突措施、安全防护设施等静态信息。
  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目前,淮南矿区已建成10套地面永久抽放系统,安装24台大功率抽采泵,在籍移动泵150台,井下正常运转40台,在籍钻机200台,井下抽采瓦斯干管20万米。2002年瓦斯抽采量1.1亿立方米,抽采率32%。2003年1.3亿立方米,抽采率39%。2004年1月至9月份1.18亿立方米,抽采率41.5%。2002年保护层开采比例17% ,2003年开采保护层11个,占开采比例的30%;2004年安排保护层26个,占开采比例的40%。

兖矿集团:科技兴安,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兖矿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不断提高生产的现代化、自动化、集约化水平,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协调发展。

实施高效集约化生产
  推行全煤巷道布置方式,合理调整开拓布局,归并采区,增加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简化生产环节和生产系统。推进巷道支护改革,推广煤巷锚网支护技术,为高产高效提供保证。对兴隆庄矿等3个矿井主井电控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提升系统增容改造、主皮带增速改造,提高提升运输能力和运行的可靠性。应用电液程序控制液压支架,完善以年产600万吨综放装备及工艺技术为主的煤炭开采技术,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99.45%,推进了“双高”矿井建设,建成了3个年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以上的综采队,建成了6对行业特级“双高”矿井、2对省级“双高”矿井。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每年投入约占企业销售收入3%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大大提高了矿井装备水平。采用厚煤层高效综放配套设备、薄煤层机械化配套装备等采煤装备,完成了两柱式放顶煤液压支架的样机制造;采用大功率掘进机、掘锚一体化设备;采用煤巷无极绳绞车运输、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等辅助运输系统,井下电机车轨道运输实现“信集闭”远程控制,提高了辅助运输的可靠性;采用先进的通风安全设备,应用负压二次降尘技术、新型防灭火材料、平衡链式自动风门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生产系统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完成了交换网络和传输网络建设,正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话音、数据和视频“三网合一”改造;运行了煤业公司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矿井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安全技措工程
  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一通三防”、“防治水”、“提升运输”等重大项目进行科技攻关,对生产装备和安全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为生产矿井装备了束管监测系统、瓦斯超限断电报警系统、注浆注氮防灭火系统、综采工作面压力监测系统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提高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2004年安排安全技措工程1091项,安全技措资金计划14073万元,吨煤投资3.57元;1月至9月份完成安全技措投资9259万元,完成了兴隆庄矿中央变电所微机保护等697项安全技措工程。

神华集团:完善制度,实现依法治企
  神华集团突出依法治企,严格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和目标管理体系
  集团公司结合神华的生产实际,制定了具有神华特色的第一责任者抓安全的领导负责制、各主管副职“谁主管、谁负责”的逐级安全负责制和全体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岗位负责制。几年来,集团公司领导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从隐患整改、安全投入、管理体系的建设、安全制度的健全等方面狠抓不懈,成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集团推行了安全目标管理,从安全基础管理及事故管理明确九大类别34项安全指标,建立了集团公司年终考核、各分公司月度考核的安全管理绩效量化考核和奖惩体系,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劳动分配挂钩。实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对安全绩效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特别是煤矿,安全工资占到一线工人的30%、班组长的60%、区队长的80%),对严重“三违”及“安全管理过失”人员给予严厉处罚,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强化事故定性定责。

积极推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
  集团公司积极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建立了适合企业运行管理的企业目标、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检查标准。积极开展了以未遂管理为基础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倡分工协作、上下沟通和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部分单位在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中,达到了五星级标准,真正实现了由“传统型”安全管理向“主动型”安全管理的转变。
完善了干部作风考核制度
  以狠抓干部作风的转变为目标,以落实责任制为主线,坚持严字当头,以严治企。在局矿长中考核每月的下井次数,在区队干部中实施信息卡制度,在班组长中推行工作票制度,确保各级干部能够切实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

狠抓管理创新,拓宽安全工作思路
  打破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狠抓管理创新是深化发展的立足之本。神华一期企业中的神东煤炭公司,从1998年开始就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为目标,在矿区进行了大步重大改革,通过改革,神东煤炭公司精干煤炭主业,实现了管理科学化,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服务社会化,公司整体还本付息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发展步入一个良性循环。
  神华集团立足于管理创新,特别注重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在煤炭生产线上,创建了两种高产高效矿井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矿井集约化生产能力;在机电管理方面,建立检修中心,推行设备强制保养制度和“三长”抓机电制度,减少了设备故障,提高了设备开机率;在企业管理方面,针对几年来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开展了“质量效益年”活动,提出了“质量效益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制定了“质量效益年”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