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30亿元专项资金落谁家?

2005-04-13   来源:新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就像一句俗话说的,“当家才知盐米贵。”提到钱,不仅仅是过普通日子的平民百姓需要用心琢磨和精打细算的话题。煤炭行业长期投入不足,安全欠帐多,因而事故频频,隐患重重。 这里边就有一个“钱” 的问题。 
  2月23日,国务院召开81次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国家将安排30亿元基建资金,支持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主要用于瓦斯治理。
  该项措施刚出台,关于这30个亿专项资金的去向,就成了大家尤其是众多煤炭企业十分关心的内容。
  
  30亿之于500亿,犹如杯水车薪
  “国家能够拿出30亿元专项资金,用作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瓦斯治理,说明我们现在比较重视煤炭行业的安全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长期从事能源经济研究的研究员史丹向记者坦言——“这可以说是血的教训!”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4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投入欠帐累计多达五百多亿元,这笔巨额欠款,无疑给我国煤炭生产埋下了大量的隐患。
  对于这一紧迫问题,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和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均决定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今年政府将专门拿出30亿的专项资金,用于弥补煤炭行业安全方面的成年旧帐。按照本届政府的思路,将力争用三年时间着力解决煤炭行业的安全欠帐问题。
  但是,30亿和500亿之间,有着巨大的悬殊。在煤炭需求旺盛,超能力生产严重,安全投入长期不足的严峻形势下,安全欠帐早一天弥补到位,对煤矿行业而言,就意味着可能减少一天引发事故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这相当于是一场“抢险”工作,是在跟时间赛跑。解决安全欠帐的时间周期越短,悲剧重演的机会就越少。
  所以,眼下,在安全生产之弦绷紧,安全投入资金缺口大,众多企业嗷嗷待哺的情形下,30亿元有限的资金之于燃眉之急,势如杯水车薪。“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全靠国家投入是不现实的。”史丹说,“如何让这30亿元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国有重点煤矿将成为首批受益者
  3月17日和3月22日,国家发改委牵头,分别召开了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及全国煤矿安全改造和瓦斯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尽管这两次会议与30亿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密切相关,但会后国家发改委向媒介公开发布的消息中,与之相联系的内容却过于笼统,少之又少。
         3月23日,记者致电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吟,吴吟称:“关于这30亿资金的安排使用,目前还没有具体方案,只有大的方向。”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处长证实了这一说法。这位处长表示,关于这笔资金的使用,大的方针和原则是按照国务院81次常务会议确定的支持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主要用于瓦斯治理和利用项目。该笔资金将分为两部分,其中14亿元将通过补贴的方式直接拨给相关企业;另外16亿元则将以财政贴息的形式支持有关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
        他同时透露,此次专项资金的覆盖重点是瓦斯灾害比较严重的45户国有大型煤矿,但这并不是全部,现在国家发改委正在等地方上报项目,等项目报上来之后,再对这些项目进行遴选。
     
        配套资金落实和监管是关键
        煤炭行业安全欠账数额巨大,有其历史原因。特别是国有煤矿,前些年由于经营形势不好,资金极度短缺,安全投入长期不足,逐年积累而造成目前的状况。随着这些煤矿开采深度的加深和扩展,安全投入不足对于煤矿的威胁已经日趋严重。
  我国现有26000家煤矿企业,其中大多数是中小煤矿。我国整个煤炭行业的安全欠帐到底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字应该远在500亿元之上。因此,即便是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大大改善,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仍将十分复杂。
  就国家财政专项支付煤炭行业的安全欠帐,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张有生博士认为,“关键是要保证地方和企业的配套资金真正落实,是不是投资到位,要加强监管。”
  张有生说,煤矿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人的疾病一样,不同的矿难可以找出不同的病因。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固然很重要,但同时十分重要的是要提高人的管理水平以及人们特别是工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否则,就容易陷入“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