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又是矿难!”
当这揪心的叹息一次又一次地响起,人们不仅仅是关注那些遇难的矿工兄弟,更是对矿难频发的现实,表达出的强烈感慨与质问。
一位业内专家给记者勾画了这样一个路径——中国的一次性能源70%来自煤炭,煤炭的最大问题是煤矿安全,煤矿安全的最大危害是瓦斯。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走马上任刚刚满月的李毅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矿难的根子。
痛下决心,拿瓦斯开刀
防治瓦斯,对煤矿人而言,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近两年接连发生的重特大矿难,事故起因都与瓦斯有关,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05年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强调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痛下决心,标本兼治,坚决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这次会议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都与瓦斯治理有关——国务院决定今年安排30亿元基建资金,支持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主要用于瓦斯治理;采取7项措施大力开展瓦斯集中整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发生。
3月17日,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煤矿瓦斯防治部级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主持了会议,副组长单位国家安监总局和科技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环保总局、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提出:要做到有效控制和减少重特大瓦斯事故,实现煤矿瓦斯事故由“少发生”到“少死亡”直至“不伤亡”的根本性转变。
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召开全国煤矿安全改造和瓦斯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毅中在会议上指出:最近短短一个多月里,相继发生了五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瓦斯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国内外产生严重影响,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煤矿安全工作上的巨大差距。同时也说明,瓦斯防治仍然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最薄弱的环节。
安全生产法专家卞耀武告诉记者,尽管早在1996年就已经把治理瓦斯写入了《煤炭法》,但像今年这样大规模地提出治理瓦斯诸多举措,还是头一回。这表明国家对治理瓦斯是痛下了决心的,是从根除煤矿安全隐患,避害为利的角度出发的。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针对煤矿瓦斯这样大刀阔斧地整治,这样抓紧、抓狠地采取治本措施,是比较罕见的。相信效果会是非常明显的。”卞耀武说。
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石少华认为,国家下这么大的力气治理瓦斯,肯定会有明显的效果,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政府与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努力下,关键问题是煤矿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必须得把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如果企业落实不下去,到头来还是“白忙活”,煤矿瓦斯事故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
瓦斯也是生产力
“治理瓦斯瓦斯是解放生产力,治好瓦斯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治理瓦斯的核心指导思想。”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常建华说。
常建华告诉记者,之所以把瓦斯治理提高到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是因为平煤的确意识到了瓦斯治理是关系到平煤发展的关键。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对安全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
平煤集团总工程师卫修君说,在平煤的19对矿井中,有6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对高瓦斯矿井,4对矿井部分区域发生过动力现象,开采的煤层均具有爆炸危险性。2004年生产原煤3069万吨,其中80%左右的煤产自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已成为制约平煤安全生产、高产高效和发展的突出问题。
瓦斯可怕吗?在一般人眼里,它可是给矿工带来灾难的恶魔,但在卫修君看来,如果采取得力的措施,驯服好它并不难。
抽放瓦斯,是降低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针对瓦斯危害严重的现状,平煤不断提高瓦斯抽放能力,在2004年打瓦斯抽放钻孔106万米,抽放瓦斯4207万立方米。同时加大了高突矿井的成本容量,增加瓦斯抽放巷道工程量,不断推动瓦斯治理由“措施型”向“工程型”转变。
人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安全投入,难得安全生产。对于煤炭企业来讲,舍不舍得在安全上花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不能可持续发展。2004年,平煤安全投入资金2.17亿元,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平煤这么舍得花钱?自1955年平煤集团投产以来,曾多次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谈起些瓦斯事故,平煤集团通风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书庆感慨万千:它深深刺痛了我们平煤人的心。
瓦斯事故之痛,带给一个企业的不仅仅是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后的行动,怎样让历史不再重演。
平煤十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这样的客观现实,让他们更加清醒地看待瓦斯事故,现任矿长程伟感触很深:“5。21”已成为十矿的警示日,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要举行事故反思会,这已成为惯例,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个职工都深深铭记这次事故。
这次事故让十矿更加理智,科学地面对瓦斯。他们提出把治理瓦斯作为“饭碗”工程来抓,换句话说,如果瓦斯治理不好了,大家的“饭碗”也就难保了。2004年共投资5500万元,用于工程和技术投入,加大了瓦斯综合治理的力度。
“瓦斯已成为我们矿安全和发展的‘拦路虎’,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瓦斯治理的新路子,不断加大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在建设平煤集团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化矿井的过程中,坚决搬掉瓦斯这个‘拦路虎’,确保矿区的持续稳定发展。”程伟说。
对于高突矿井而言,瓦斯治理确实是头等大事。在思考治理瓦斯与煤矿发展问题上,平煤十一矿矿长张金常说:痛定思痛,瓦斯事故带给我们的创伤是深远的,我们十一矿是高瓦斯矿井,出过事故,它让我们警醒,必须增强瓦斯治理的意识,加大瓦斯治理的投入,2004年我们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瓦斯治理,但这还不够,为保安全生产,还需继续投入。
十一矿总工程师贺宗礼说,治理瓦斯,必须坚持以技术为本,举个例子说,矿井的一线工人流动性强,瓦斯意识薄弱,不清楚它的危害性,这本身就是个危险源,因此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这个钱是必须舍得花的,不能商量的。但实际情况呢?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好。
谈及瓦斯治理,一位业内人士直言:治瓦斯,对于煤矿企业的高突矿井而言,是天经地义的事,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理由很简单——瓦斯不治,怎能保障安全?安全都保障不了,还谈什么生产?
瓦斯治理的困局
尽管在谈到瓦斯治理的问题上,人们可以列出一个又一个好办法、值得推广的好措施,但要落实到位,终究还需要解决资金问题,钱从哪儿来?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高瓦斯矿井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安全标准设定明显不同,也就是说,矿井要是被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通常人们叫它“戴帽子”),一切的安全措施都要按着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进行生产——必须按“四位一体”(突出威胁预测预报、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的综合防治突出的措施组织生产。
一位业内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矿井被“戴帽子”后,生产成本要增加15%,基于这样的现实,很多突出矿井怕暴露自己的现状,怕给自己“戴帽子”。从一些发生过瓦斯事故的矿井看,很多都是事故发生后,才去想到给它“戴帽子”。
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今年安排30亿元基建资金,支持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主要用于瓦斯治理。
峰峰集团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宋万福说,这一举措表明了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高度重视,但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言,这30个亿,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可我们还是向国家提出了申请了技改资金的报告,“我们不能放过任何让生产更安全,让企业发展更快的机会。”
峰峰集团现有13个矿井,高瓦斯矿井7个,低瓦斯矿井6个。按照今年1月颁布的《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被企业称为21号令),“对已经发生瓦斯动力现象但未明确瓦斯等级的矿井,自本规定公布之日起60日内应完成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申请鉴定期间按照突出矿井管理”,峰峰集团的大淑村矿、薛村矿等4家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需要对矿井通风系统、运输系统设备、更换专业设备,这不但需要时间,而且需要投入资金近2.16亿元。
这样的现实,着实让峰峰集团陷入了瓦斯治理的困境。峰峰集团主管通风安全的副总工程师尚书海认为,国家的政策非常好,目的是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大力支持。但在这么段的时间内,一下子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从执行政策的角度看,很难实现。
谈及部分高突矿井不愿意给自己“戴帽子”时,峰峰集团大淑村矿矿长卢凤顺坦言,我们认为还是实事求是好,尽管如果鉴定为突出矿井,从资金投入、管理难度上会加大了,但有了这个鉴定,我们就不会因出现事故,而背上欺上瞒下的黑锅,“谁会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你说对吗?”。
大淑村矿的通风区区长程正强认为,正是有了21号令,问题发生了变化——原来不愿意给自己“戴帽子”的矿井,现在主动邀请国家鉴定机构给自己“戴帽子”。很多人认为“戴帽子”后,成本增加了,效率降低了,但实际的情况呢?“如果把安全也记做效益的话,你说谁赚了,谁赔了?”
宋万福介绍,近年来,峰峰集团在安全投入上坚持大安全管理观,坚持“五个一切”(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从安全、一切服务安全、一切优先安全、一切保证安全)的安全理念,切实作到了“不安全,不生产”,2004年峰峰集团原煤产量1165.7万吨,安全总投入2.19亿元,即便是这样,我们仍有安全欠账,“实际上,对于煤矿的安全投入而言,单靠煤矿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国家必须想办法。”
有人曾这样概括我国矿难频发的原由——一边是煤炭形势好,各煤矿企业是铆足劲挖煤,甚至是拼上老命去追求产量;一边是使劲降低成本,能省则省,该投入也不投入,恰恰在这个节骨眼上又遭遇了瓦斯危害、管理漏洞等天灾人祸,其结果呢,可想而知。
专家指出,瓦斯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各国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瓦斯灾害的办法。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在瓦斯防治上不是缺理论而是缺技术,我们应该从技术攻关上来对付瓦斯,合理开发利用瓦斯资源,将会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治”与“用”的辨证思考
究竟该拿瓦斯怎么办?
专家指出,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瓦斯是灾害源,同时又是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一方面要加强防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利用和开发。
我国的瓦斯灾害比较重,现有重点煤矿的576处矿井中,高瓦斯、瓦斯突出矿井共有277处,占48%,是世界上煤矿瓦斯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同时,我国又是瓦斯资源丰富的国家,分布区域广,位居世界第三,与天然气资源量相当。
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7项措施防范瓦斯事故提出:成立国家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推进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变害为利。
这一举措,无疑为瓦斯治理选择了一个光明的前景。现在煤矿瓦斯抽放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抽放瓦斯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所以一些煤矿企业认为,为了利用而抽放瓦斯不划算,不如直接排空,省钱省事。
记者了解到,平煤集团十矿是平煤唯一一家进行瓦斯利用的矿井,他们把抽出来的瓦斯用于千人大食堂做饭,瓦斯已开始造福职工。今年平煤在瓦斯利用方面加大力度,他们将在十矿实施瓦斯发电项目,大规模利用瓦斯,形成“以抽保用,以用促抽”良性循环。
国内规模最大的燃气发动机制造企业,山东胜动集团董事长陈宜亮给记者算了一笔利用瓦斯发电的帐:我国每年采煤排放的煤层气在130亿立方米以上,若按平均抽放率25%计算,则每年的抽放量可达到35亿立方米左右,除去现已利用部分,每年仍有30亿立方米的剩余量,加上地面钻井开采的50亿立方米煤层气,可利用的总量达到80亿立方米,折合标煤1000万吨,如用于就近发电,每年可以发电近300亿千瓦时。
专家指出,利用瓦斯发电,不仅给煤炭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4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已着手启动瓦斯综合利用项目。
峰峰集团大淑村矿长卢凤顺告诉记者,他们矿于2003年8月上马了“建设井口电站提高瓦斯利用”项目,去年4月正式发电至今,发电的经济效益为大淑村矿节省了200余万元的电费开支。
采访结束了,关于瓦斯记者留下了两点深刻的印象:瓦斯并不可怕,瓦斯灾害是可以治理的;瓦斯不但不可怕,而且是块可以利用的宝。
什么是瓦斯?
瓦斯,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称沼气,可能大多数人就会明白许多。其实它是来自英文和俄文的不规范发音。Gas的原意就是气体,包括各种可燃和不可燃气体。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的化学元素符号是CH4,一种无毒、无味、无颜色,可以燃烧的气体。生活中广泛用来烧水,做饭,也可以用作照明。
下一篇:让瓦斯爆炸远离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