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雷
2005-09-1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在气流的作用下,带电的云会随气流飘浮运动,当各种带电云与地面之间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就会击穿空气的绝缘而发生放电,同时击穿通道上的空气、因急剧膨胀而发生霹雳的轰鸣,这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雷电”。
发生雷电时,强大的雷击能量能摧毁建筑物,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更能引燃引爆,造成火灾和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1989年8月12日,青岛市黄岛油库火灾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雷击使油罐爆炸燃烧,人员伤亡严重,大部分配套设施毁坏殆尽,经过5昼4夜的激烈搏击,才将其扑灭。类似这样的雷击火灾,我国每年要发生数百起。那么,很多地方安装了防雷装置,为什么一声惊雷、一道闪电之后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
天空中的雷云随着气流的变换而发生位移,当雷云降至离地面一定高度,周围又没有带异性电荷的云层时,就会在地面或突出地面的物体上放电。这是直击雷。直击雷发生时,其主要危害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压效应。雷击时所产生的高达数万乃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将老化的防雷装置线路击穿,造成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二是热效能和机械效能。当巨大的冲击电压击中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被储存物体时,就会产生数千安至数百千安的电流,而在雷击电流通道上瞬时转变成大量热量,如果雷电电流流经低压导线、导截面较小线路上,热效应就会使导线迅速熔化燃烧,严重时会发生金属导线喷溅。
雷云放电时,强大的电场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都会发生雷电感应,这就是感应雷。发生雷电感应时,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从而造成金属部件之间的放电,极易引起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爆炸和燃烧。
感应雷的发生,对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构筑物最有破坏作用的是电磁效应。雷云对地面放电或雷击接近地面时,由于雷电流的迅速变化和雷云的迅速运动,在它周围一定的空间里,会产生强大的变化电磁场和雷云的快速运动,处在这一变化磁场中的金属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如建筑物中的钢筋、供油管道等。上述钢筋、供油管道如果没有构成回路或连接不牢,就会出现放电火花和局部发热,放电火花和局部发热的温度会引燃引爆存放在建筑物内的物品。
要防止雷电危害,就必须严格防雷装置。一个完整的防雷装置由三部分组成:接闪器(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是直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它安装在被保护物顶端或独立避雷器上。在雷电通道的初始发展阶段,因雷云离地面比较高,故通道发展的方向不受地面物体的影响,但当雷电通道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地面上的突出物将会影响通道的发展方向。因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储存区,如仓库、油罐等,必须装有接闪器(避雷针),通道就会向避雷针方向发展,这是因为接闪器高出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储存突出物体并且有良好的接地。随着通道电流向接闪器不断接近,针上的电场强度又将不断增加,产生自针向上发展的迎面通道,更增加了接闪器的引雷作用。所以,接闪器的本质作用,就是把雷电引到自身上来,并安全地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上的雷电流传递到接地体上,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组成,如有腐蚀性场所应当适当增大截面积,引下线一般沿建筑物的外墙敷设,敷设路线应尽量短而直,应固定牢固,固定支点不应大于1.5至2米。在地面连接处应用钢管穿管的办法,以防止外物对引下线的机械损伤和防腐蚀。为了检查测量的方便,在离地面1.5至1.8米处须设置断接卡。
接地体包括接地装置和装置周围的土壤或混凝土,它的作用是把雷击电流有效地泄入大地,现在常用的接地装置有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延长接地极和基础接地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接地装置一般采用垂直接地极,即用一根2.5米以上的角钢、圆钢、钢管或铜质柱型材制成垂直打入土壤中,当接地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环形接地极组和放射形接地极组的办法,为了防止被腐蚀,可在埋前先涂上防腐剂。有些地区土壤电阻较高,一般接地方式达不到接地设计要求的,可采用人工办法来减少接地土壤的电阻率,即用换土法或化学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