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清洗”出火灾
2005-11-2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在日常生活、机械生产、仪器仪表修理和汽车修理中,人们经常大量使用易燃或可燃性化合物作为清洗剂,进行清洗。但由于清洗作业人员缺乏应有的消防安全知识,不懂得如何做好清洗时的安全防护工作,往往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实例一:1993年12月28日,襄樊市惠普印染实业总公司印染厂车间平网印花机台工人用丙酮清洗印花机传动导带时,因直流电机产生火花,引燃洗涤剂醋酸乙酯发生火灾。烧毁机器导带、钢骨架等设备,直接经济损失69万元。
实例二:某柠檬酸厂要对一盛浓硫酸的钢罐动火补焊,为“安全”起见,两名焊工在动火前对钢罐用水作了冲洗,谁知动焊时浓疏酸与钢罐发生“钝化”反应,从而在罐壁内侧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反应进行,而硫酸被稀释后则会加快反应产生氢气而导致爆炸,两人当场被炸死。
实例三:1994年2月6月11时许,厦门市同安县外资企业波特鞋业有限公司(台商独资企业)3号厂房,几名职工正在用碎布沾甲苯清洗地面及设备时,易燃液体甲苯挥发产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电火花轰燃起火,熊熊的烈火迅速吞噬了5条进口的制鞋流水线,582台缝纫机及大批生产设备及原料。该公司的两房7597.3平方米的厂房成为一片火海。强烈的热辐射使数十米以外的人都难于忍受。火场大火使该公司价值1600万元的财产全部付之一炬。
实例四:2001年5月27日上午10时左右,某纺织品公司汽车司机李某使用2公斤汽油刷洗汽车引擎时,刷子的金属件碰着马达火线产生火星引起汽油蒸气燃烧,并将油盆碰例,油溅到李的身上,引起汽车引擎和李全身燃烧。当时浓烟滚滚,在场的人只奋力扑救火灾,火灾扑救后,才发现李严重烧伤,后送医院因医治无效死亡。
清洗为什么会发生火灾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厦门市同安县外资企业波特鞋业有限公司那场火灾,消防人员通过调查认为,造成这场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1.只注重生产,忽视安全。该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领导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混乱。既没有制订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也不对职工进行岗前防火安全教育,对职工违章使用易燃洗涤剂清洗地板、设备等现象则视而不见,而这次火灾正是由于使用易燃的甲苯作洗涤剂清洗设备造成的。
2.厂房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该厂房未按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进行设计,也未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几千平方米的厂房没有防火分区,室内消火栓形同虚设(当地无市政给水,工厂未建消防池、消防水泵房)。在本来不足的防火间距上,该公司又进行简易搭盖,存放大量泡沫鞋垫等可燃物,并设置一个供发电机使用的15吨柴油罐,使车间与仓库连为一体,不仅严重破坏防火间距,而且堵塞消防通道。此外,该厂没有专用易燃化学危险品仓库,大量可燃的生产原辅料存放在厂房内,增加了建筑火灾荷载。致使起火后,燃烧速度快,火焰高,烟雾大,施救困难,损失严重。
3.职工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致使起火时,乱成一团,不懂得使用身边的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导致火势蔓延扩大。
事故出于麻痹和无知,清洗环节的火灾预防,一是要有安全意识,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二是要采取正确的清洗方法和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对洗件场所的车间厂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敞开或半敞开建筑,提高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二、建立健全严格的动火用火、防火防爆、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洗件场所不得存放大量的易燃可燃液体,严禁一切明火作业(包括吸烟用火);禁止使用钢丝刷子洗件,一切工具应采用有色金属(钢、铝等)及合金制成;禁止穿带钉鞋和带引火物进入洗件场所。
三、避免使用与被清洗物性质相抵触或发生不利于安全的化学反应的清洗剂。如对遇水燃烧物品(金属锂、钾、钠等),遇水产生易燃易爆性气体的物品(电石、金属氢化磷化物等),遇水放出氧气的物品(金属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一般不应轻易用水清洗;又如用有机物清洗强氧化剂、强氧化剂清洗强还原剂等。
四、清洗机器设备时,一定要切断电源,特别是刷洗汽车引擎时一定要拆掉电瓶线。被清洗的机器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对用后的废油、废棉纱、抹布、手套要妥善处理。
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清洗作业人员要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消除,配备一定数量的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材,并懂得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便发生事故后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