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经常发生的事故中,误入不通风区域造成死亡的占很大比例,特别是缺氧窒息尤为严重。
人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氧气,每人每分钟需要1 ~ 3L。如果空气中氧含量降低至17%时,工作起来呼吸感到困难,心跳加快,呼吸深度增加,并引起喘息,氧气降至8% ~ 10%时,几分钟就死亡。可见氧气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不得低于20%。在正常生产中,人们只重视了瓦斯多少,二氧化碳多少,一氧化碳多少,有无硫化氢气体,而往往对氧气的含量多少不是很重视。《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矿长、总工程师、技术员及区队长、班长下井时,应携带便携式瓦斯氧气检测仪器,对井下停风地点进行氧气检验。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得并不好。所以有关领导对此应高度重视。
1 形成缺氧区的主要原因
矿井生产过程中,由于采掘、地质构造和停风、停电等原因,或少数长期不通风的巷道都会造成缺氧地带。目前,瓦检员一般只进行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检查,而对氧气的含量一般不进行检查,也不过问,尽管煤矿井下缺氧窒息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对其危险程度仍认识不足。
为什么在矿井生产中会形成缺氧地带呢?煤采出后,产生了采空区,并且采后被封闭,采室区内存储的有限氧气很快因煤和其它有机物质氧化而消耗,因而形成了缺氧区。若采用抽出式通风,采空区内压力大于通风巷道中的压力,此时采空区就往外排放气体,在采空区密闭外及周围由于气体的溢出就形成缺氧区。此外,不通风的独头巷道也是缺氧区。
2 煤矿井下缺氧窒息死亡原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改善,井下安装了各种监测系统,使重大瓦斯事故有所减少,但缺氧窒息事故仍未杜绝,下面就白洞矿几起缺氧窒息事故分析如下。
2.1 事故发生地点
(1)1982年在14#层西404盘区5410巷,一名采煤工人进入棚栏内大便窒息死亡。
(2)1987年12#层西404盘区8412刀柱工作面,一名工人进入采空区取木料窒息死亡。
(3)1988年14#层东404盘区5413巷,通风区小组长进入棚栏查看密闭工程质量窒息死亡。
2.2 事故分析
从发生缺氧窒息事故的现场来看,这些盲巷及采空区设置棚栏,但工人,甚至某些管理人员对栅栏内巷道潜在危险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有意无意进入危险区,因缺氧窒息死亡。上述3起事故遇难人员:一名是采煤老工人,另一名是采煤小组长,第三名是通风小组长,并且都有一定的井下工作经验,本不该发生的事,却发生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思想上丧失警惕,麻痹大意。作为通风小组长,对盲巷内积存有毒有害气体,存在潜在危险并非不了解,但凭自己的所谓经验,以为盲巷内熏不倒人,以往也曾进入过棚栏并未出事,因工作需要或别的原因,未经任何检查,便进入棚栏,结果发生了死亡事故。
(2)缺乏常识,业务知识不强。缺氧窒息遇难人员,往往是那些业务知识不强,出入独头巷道随随便便,习以为常。特别是刀柱工作面当一仓采完移至另一仓后,该工作面的风流已不再进入前一仓,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空区内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其它有害气体随之增加,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氧空间,尽管对该空间已设置栅栏进行管理,但一些工人缺乏安全意识,对进入栅栏视为常事,平时又有违章作业的坏习惯,因此,最终发生死亡事故是必然的。
(3)管理上有漏洞,通风设施存在隐患。停工或报废的独头盲巷未能及时建造临时密闭,建造的密闭质量达不到要求,也是发生窒息事故的重要原因。
下一篇:交通安全企业管理探索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