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化工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科研等诸多方面,各类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也越来越多,但由于这些化学品本身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等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使用等过程中,化学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增高,危害越来越大。
一、成因
化学事故泛指一切由化学物质造成的对人员、环境的伤(危)害事故。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 自然原因
自然界的地震、雷击、洪灾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对化工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1989年8月12日,由于地滚雷袭击黄岛油库,发生大爆炸,大火延续了近104个小时,导致16名参战人员牺牲,损失惨重。
2 人为及技术上的原因
2.1 恐怖分子或敌对分子的蓄意破坏
恐怖分子或敌对分子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经济上的目的,利用化学物质人为制造化学事故。如1995年3月5日,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事件,还有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除一些军事目标被轰炸外,更多的是一些能够生产次生灾害的石油化工等工业设施被轰炸,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和石油泄漏起火,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2.2 勘测、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从勘测方面看,由于选址不当造成重要的化工设施建在居民稠密区、地震断裂带、易滑地带、雷击区、大风带区等;从生产、储运方面来看,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与仓库或储罐(槽)等在布局方面未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安全间距不足,或混装、混运、混存等;从工艺设计上看,易发生跑、冒、滴、漏的设施(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从防范设施看,防爆炸、防火灾、防雷区、防污染等设施不齐全、设置不合理或维护管理不落实等,这些都会增大化学事故发生的几率。
2.3 设备老化,带故障运转
化工生产流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中间体不少都具有腐蚀性强的特点,设备极易老化、出现故障,使各处管、阀、泵、室、塔、罐发生跑、冒、滴、漏,若发现、抢修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4 违反操作规程
化工单位一般都有较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但由于员工麻痹大意、违章操作引起的事故仍时有发生。氢统计,化学事故发生的概率为:生产、储存占20%,运输占70%,使用、回收占10%。
二、特点
1 突发性强,扩散迅速
化学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在短时间内可导致大量染毒空气随风扩散,或外泄物质以其它形式造成大面积扩散和污染。
2 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
化学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物质大都可以严重污染空气、地面、水源和生产、生活设施等,短时间内危害范围迅速扩大,化学毒物可通过吸入、接触、误食等多种途径造成伤害。
3 侦检不易,救援难度大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因而确定是哪种物质引起,要准确侦检的难度很大。化学事故发生后中心局部区域由于燃烧、爆炸可能形成“高温、高压、缺氧、有毒”的小环境,给救援带来了很大难度。
4 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化学事故的直接后果是对环境造成污染,要想全面彻底对染毒区域进行消洗较为困难,往往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或动用防化部队,选择适用的消毒剂、中和剂等进行消洗,难度较大。
5 社会涉及面广,政治影响大
化学事故如处理不当,造成人员伤亡或环境污染,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在国际上产生负面影响,给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带来不良后果。
三、预防
鉴于化学事故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影响,促使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针对化学事故的成因,我们认为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督管理:
1 严格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防火审核关,加强消防安全监督力度
化工企业在勘测、选址、设计等环节应严格按照GBJ16—87(2001)《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国家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做好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防火审核的申报工作,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防火审核是把好火灾隐患的源头关,应切实贯彻《消防法》第十条的规定,认真听取审核人员的意见,严格执行批复要求,配合公安消防机构把好消防工程的设计关,为今后的防火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及早发现火灾隐患并限期整改、监督整改。
2 加强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法》明文规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防火责任制度。而公安部61号令的颁布更是加强和规范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践证明,单位防火责任制是一项十分必要、行之有效的火灾预防制度。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工业企业应首先确定厂级消防安全负责人,并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消防安全网络。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是当然的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对辖区内的消防工作应全面负责。为明确职责,各级消防负责人应根据本部门拟定《消防安全责任认定书》,经上级有关部门认定签字生效。如车间的消防安全责任书应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认定签字,各岗位的职工则向班组长提交《岗位防火责任确保证书》。
3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
生产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停车检修及系统的安全评价等几个方面。如果合理的设计得不到正确的施工,其设备运行中的安全可靠性为零。因此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安全的工艺要求施工,坚决杜绝野蛮施工,违章操作。生产设备运行管理就是生产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的日常监测、检查,许多化工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隐蔽的发展过程或多或少带有前期征兆,操作人员如果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就能及时遏制事故苗头的发展。停车检修就是要停止生产的系统设备认真检查,发现系统本身的缺陷,从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存在,达到预防的目的。比如检查材质的应力善、腐蚀程度、爆缝质量等。此外,还要做好生产装置系统的安全评价,预测设备事故多发期的到来时间,提前做好安全防范。
化学危险物品因各物质性质的不同,发生事故时,扑救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地处置,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因此,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的单位要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使员工熟悉和掌握这类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处置措施,认识到哪些灾害可以参与初期处置,哪些应该去报警,哪些应该迅速撤离,使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