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防火监督中的难点问题分析

2006-08-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监督对象成倍增加,情况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性质发生变化。由原来国营、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向个体、私营、股份制企业过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私营、股份制企业,承包租赁经营的餐饮、娱乐、旅馆、浴室、商场、市场等服务性行业,主要是投资少、规模小、风险小、见效快,也不需要专门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
  二、企业频频变更注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本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否有市场。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销路、饭店没有客人吃饭、商店没有生意;企业连续亏损、企业因业务发展或市政动迁、企业转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范围、企业倒闭等原因都会造成企业法人变更、经营范围变更、注册资金变更、经营场所变更、注销企业等。
  三、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企业人员实行聘用制。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聘用廉价劳动力———外来打工人员。一般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操作工、服务员都身兼数职,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企业与员工实行双向选择,加速了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同时,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缺乏连续性和有效性。
  四、火灾隐患无处不在,企业老板追求利润为第一目标。有的生产企业不聘用懂技术要求的熟练操作工,而是聘用不懂技术要求的外来打工族,造成违章作业,事故频发。企业领导对消防安全工作不重视,消防制度不健全,消防管理人员不落实,消防器材装备缺乏维修保养。企业租用他人房屋、场地使用有一种临时观念,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不愿对消防经费多投入。企业人员消防意识不强,消防知识掌握不够。火灾隐患整改不力,浮于表面应付,企业消防平时缺乏每天巡查和自查 自纠,火灾隐患反复发生。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虽然有自发做好消防工作的一面,但由于追求利润的诱惑,加之火灾发生也有一定的偶发性,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往往被淡化,甚至被遗忘。
  由于上述原因使公安消防监督管理难度大大增强,现行的消防监督机制巳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变革和发展。笔者认为根据防火监督中的难点应采取以下对策:
  对策之一:更新思想观念,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按照江泽民同志 “热情服务,严格执法”的要求,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深化消防机构改革,不断探索消防监督新机制,全面提升防火监督员队伍整体素质,改善消防监督管理手段。优化岗位人员配置,合理调整警力充实第一线,以块为主,定人、定点、定岗、定量,量化考核科学合理,避免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讲究实际效果。明确监督职责和管辖范围,保持防火监督员队伍相对稳定,严格落实防火监督岗位责任制,行政责任追究制,使责任落实到人。加强警署、派出所消防业务指导,弥补地区防火监督管理力量的不足。
  对策之二:改革管理模式,消防机构的一切消防监督管理活动都应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依法实施消防监督管理。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获得独立的法人地位,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消防监督逐步同国际接轨,应当沿用国际惯例,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取消企业工商注册的消防前置审批,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区、重点单位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严格执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组织员工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消防意识。
  对策之三:抓好人员培训,加强法人代表和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落实法人代表消防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地位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应相应承担完全的消防责任,必须建立自身的消防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消防工作。使法人代表和消防管理人员明确应负的消防安全责任,提高法人代表和消防管理人员做好消防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对策之四:落实各项措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物业管理公司要组织专门的技术力量,加强对消防设施定期维修保养,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有条件的可以委托专业消防工程公司进行维修保养。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组织落实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工作,采取人防技防的措施,严防水枪、接口、水带等设施被盗及损坏。
  有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人员少,规模小;有的没有条件上网完成建立消防电子档案的,应组织社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帮助完成消防电子档案的建立和日常检查管理信息的更新上报。
  确保整个防火监督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在干部调配、转业、岗位交流时,上级政治部门、防火处领导要考虑到监督业务工作的连续性,每年干部学习培训、公休等离岗情况,岗位交流如三年为一个周期,应分期分批进行,一年交流三分之一为宜,使得我们消防监督人员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消防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消防监督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消防监督服务,塑造消防机构的良好形象。 作 者: 姚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