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是煤炭生产的作业点,是矿井组织生产的中心。合理的工作面劳动组织形式是提高工时利用率、提高工作面产量和劳动生产量的关键。
一、改良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原煤产量的提高
综采队以前为三个生产班、一个检修班。四个班进行四班三倒,检修周期间隔三个班为24小时,平均每班检修时间为6小时。进入二采二段右一片以后,生产组织形式变为二个半班生产、半班检修,检修时间为每天9:30~11:30。实践证明,改变生产组织形式符合铁北矿综采队实际,具有以下优点:
1.检修期缩短,检修间隔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为20小时,有利于设备检修,使一些机械事故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减少了事故率,提高了开机率。
2.检修班上头班后,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有利于提高判断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3.生产时间的绝对增加,即每天平均生产时间由原来的18小时,增加到20小时,每月累计增加60小时,等于每月增加7.5个小班的生产时间,从而促进原煤产量的提高。
二、 在时间的连续性上做文章
1.这里的连续性指综采工作面各工序前、后时间衔接上和班与班衔接上。综采工作面的割煤工序主要是落煤——装煤——运煤——移溜——移架支护顶板,各个工序都以采煤机为中心来安排。劳动组织基本上有两种形式,即追机作业和分段驻守作业。追机作业适宜于顶板较稳定、支护工作较简单、移架速度较快、工作面出勤人数较少、技术管理水平较高时采用;分段作业主要适用于工作面不太长、采煤机双向割煤,采煤机过牵引速度较快、班进多刀、顶板条件差,支护工作较复杂、工作面出勤人员较多的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劳动组织形式常与工作条件变化和实际出勤人数有关。所以我们采取追机作业和分段作业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即联合作业方式,使其优势互补,从而保证了工序合理衔接,提高了开机率。
2.在班与班的衔接上,我们严抓现场交接班,健全现场交接班制度。主要做法是:
(1)凡在岗的干部和工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到达岗位,做到工作现场手把手交接班。
(2)交接班双方要做到“三交、三不交”。“三交”即顶板完好交接、水沟通畅交接、工作面达标交接;“三不交”即质量不合格不交接、故障不排除不交接、问题不交待清楚不交接。
(3)对于交接过程中存在影响生产的问题,接班后必须及时处理。
在制定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后,使班与班之间衔接更加紧密,各个班在交接前能够把本班出现的隐患及时处理,杜绝了接班人员接班后要重新判断事故的原因而耽误生产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原煤产量。
三、超前做好生产准备工作,体现作业平行性
平行作业可以充分利用采面的时间和空间,缩短循环时间,以便合理安排劳动组织,有效地加快工作面的推进度。实际工作中,在割煤、装煤、运煤、移溜、支护顶板等工序中做到平行流水作业。如,在割煤的同时维护工及时准备缺口和端头的维护工作,尽量减少斜切进刀时间,缩短每个循环的实际工作时间,为实现小班高产创造了条件。
四、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
1.机电设备应严格执行月检、旬检、日检制度,加强日常维护,不拼设备,保证安全运转。
2.为提高设备完好率,把整个工作面三机(采煤机、输送机、转载机)、泵站、电气设备和支架,分别实行原班包机、小组分段、个人负责、留名挂牌和编号分组包架到人的管理办法。
3.确保检修质量,以检修质量的生产班安全运转为标准。检修人员严格执行“三落实”、“三不走”、“三有”的规定。“三落实”是落实领导,落实人员,落实时间;“三不走”是现场交接班时下一班不来本班不走、检修设备达不到完好标准不走、设备发生故障不处理好不走;“三有”是有检修记录,有设备管理帐牌板,有事故追查分析记录。
4.加强预防性检修,做好生产班信息反馈工作,给检修班提供准确的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完好,提高开机率。
上一篇:如何正确发挥自救器的作用
下一篇:天然气钻井作业环境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