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大雾引起闪络事故分析

2007-01-17   来源:《农村电气化》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2006年2月14日,一场大雾突然袭击邯郸地区境内,造成9个县级供电企业的电气设备因大雾引起闪络,导致35 kV线路22条、35 kV变电站19座、10 kV线路21条跳闸停电,总计动作跳闸79条次,负荷损失22.865 MVA,电量损失193.61 MWh。事故发生后,河北省、市领导十分重视,市电力公司农电处及时召集有关县电力公司主管领导,分析大雾引起电气设备闪络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大雾引起闪络事故涉及县电力公司设备情况见表1。

表1 邯郸农网大雾闪络情况



1 邯郸地区农网基本情况

邯郸市农电拥有35 kV变电站185座,35 kV线路271条,10 kV线路1129条。京广铁路南北贯穿邯郸境内,铁路以西属于丘陵和山区,企业以煤和铁矿山开采、冶炼、水泥、陶瓷、焦化等重工业为主,污秽等级为4级,拥有全市40%的供电设备。铁路以东是大平原以农业生产和小型加工为主。污秽等级为2~3级,拥有全市60%的供电设备。

邯郸农电设备1962~1998年农网改造前, 投运的变电站设备占50%,35 kV线路占51%,10 kV线路占62%。40年前邯郸地区的工矿企业较少,污秽等级大部分属于2级,35 kV线路使用X-4.5绝缘子,直线杆配置3片绝缘子,耐张杆4片绝缘子。10 kV线路使用P15绝缘子,绝缘配置较低。1998年农网改造以来,则根据污秽等级情况进行设计,35 kV线路大部分选用合成绝缘子,10 kV 线路选用P20 绝缘子和合成绝缘子,提高了线路的绝缘水平。

2 雾闪设备调查分析

根据以上情况,结合市电力公司专业人员到有关县电力公司事故现场进行事故分析。发生大雾引起闪络事故的 10~35 kV线路,主要分布在铁路以东9个县境内,21条35 kV线路,19条10 kV线路,95%以上属于农网改造前的线路,使用合成绝缘子的10~35 kV线路运行正常,未发生大雾引起闪络事故,根据省电力公司要求,仔细查找设备原因和管理上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防污水平,杜绝大雾引起闪络事故的发生。

3 管理原因

对防污闪工作重视不足。管理上未对电网污闪带来的后果引起高度重视,缺乏警惕性;很多地区的污秽等级都有所升高,未及时采取防污措施。冬季主要刮西北风,邯郸境内重工业污染源都在西部,使铁路以东地区污秽等级提高,没有针对污秽等级的变化,及时安排相应的防污闪措施。部分线路清扫不及时,污秽较重。

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未制定防冰闪、污闪等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遇到大雾引起闪络事故等恶劣天气造成线路跳闸,运行及调度人员不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设备异常情况。

主管部门及领导责任心不强。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组织事故分析,查找原因,没有及时与市电力公司沟通制定防范措施。线路、变电站事故因大雾引起闪络事故,没有列入大雾引起闪络事故预案,应修改完善事故预案。

4 设备原因

大雾引起闪络事故时,35 kV线路使用的主要是X-4.5悬式绝缘子,10 kV线路采用的是P-15、P-20支柱绝缘子,大部分使用年限达到10年以上,经不起事故考验。极特殊的如曲四线341线路,于1978年投运,瓷绝缘子型号是TX-70,石双线投运时间是1962年,运行时间已超过40年。

5 设计原因

个别线路污秽等级设计偏低,绝缘水平低,爬距不足,经县公司统计上报有关数据后,根据新的污秽等级制定绝缘升级措施。

6 整改措施

立即对所管辖输、变、配电设备的瓷质绝缘子进行统计排查,找出不满足所属污区等级要求的薄弱点,并制定整改计划,

完善各项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保证在近期污闪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避免事故范围扩大。

完善管理制度,尤其是完善有关巡视和调度方面的管理制度,提出在恶劣天气下设备特巡的有关要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针对个别线路用户性质,采取合理的重合闸装置投、停措施。

污秽严重的35 kV和10 kV线路,要利用变电站预防性试验机会,采取更换合成绝缘子、增加瓷质绝缘子片数、喷涂防污闪涂料、增加爬裙等手段增加爬距。对于35 kV变电站采用喷涂长效涂料、增加伞裙的办法增加爬距。

对现有设备喷RTV长效涂料和增爬裙的憎水性进行检查,根据需要及时制定补涂或复涂计划。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防雾工作,对处于污秽严重地区的线路,变电站要缩短绝缘子清扫周期。对于污秽严重且未找到事故点的线路,必须停电进行检查严禁线路带病运行。

对设备所在地污秽等级进行重新测试、划分,使线路、变电站设计应符合防污等级。对运行设备低于污秽等级的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