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2007-08-0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这次我参加省公司领导干部经营管理能力培训班,学到了不少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安全风险管理》这一课,对我们作为国网公司全省性试点单位,开展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实施风险管理,是贯彻“做平安事”理念的必然选择
  
  1、事前控制是保障安全的科学手段
  
  隗老师介绍的海因里希定律告诉我们,事故及隐藏在它背后的轻伤、未遂和障碍之比有1:29:300之规律,说明了事故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90%以上的问题都隐藏在海面下。传统安全管理针对如今少量事故的分析,难以找到防范的切入点。而采用风险管理的办法,在隐患转变为风险从而导致事故之前,预先识别出危险因素,实施“事前控制”,能够更加直接、有效地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推进风险管理是控制电网企业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网公司系统安全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传统安全管理在进一步降低事故概率上已经难以奏效。针对不同层次和安全风险推进风险管理,形成上下衔接并逐级负责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是必要的选择。省公司以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作为首要任务,并防控其他重特大事故风险;生产企业重点控制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供电中断等事故风险;基层工区、班组、个人重点控制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误操作、人身伤害等作业安全风险。各级人员、各层管理和各类各处现场的风险都得到控制,才能不断改善安全形势。
  
  3、实施风险管理,是安全文化由“严格监管”到“自主管理”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省公司安全形势一直比较稳定,死亡事故已基本杜绝,但人身轻伤还不能杜绝,人为责任事故还时有发生。依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阶段划分,总体上仍处于细化制度、“严格监管”阶段。
  
  安全风险管理是省公司深化“平安工程”建设和开展“反事故斗争”的重要举措。在风险管理中,领导者应当切实履行安全责任,在人、财、物各方面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管理者需要努力完善制度,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过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员工需要更加重视生命的价值,提高风险意识,学会识别、评估现场的风险,主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这样,才能真正实践省公司生产工作“做平安事”的核心理念,实现安全文化向“自主管理”阶段的跨越。
  
  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安全生产管理还存在诸多的“短板”
  
  1、长期垄断经营条件下,管理不够细致
  
  我们系统由于长期处于垄断经营、政企不分的环境下,从管理者到员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优越感和官商作风,多年来“一贯制”,思维僵化,管理粗放,制度层层抄袭、缺乏操作性,工作流程不够明确细致,管理工作经验型、随意性较强,安全生产受控程度不高。
  
  2、安全生产条件有待完善
  
  近年来,通过设备更新改造,设备的自动化、可靠性已得到明显提高,环境的隐患也在逐步减少。但是,对于供电公司来说,检修、预试和技改任务繁重,作业现场分散,缺乏同一性,固有的安全隐患也常常存在。不同作业对生产环境的安全要求不尽相同,需要不同的安全隔离、防护措施和安全器具。对基建施工企业而言,情况更加严重,基建任务多,人力资源和工器机具流动性大,加上常常费用不足,无法保证项目安全技术与劳动保护措施的配置配备。
  
  3、一线员工安全素质有待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待加强
  
  通过培训我们知道,人是各种事故中最活跃的因素,各类事故统计中人为因素占到88%的绝对多数,人的不安全动作和行为成为事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中最关键的环节。近年来,省公司加强了生产员工培训,员工业务知识水平和技能有所提高。但是,省公司近年的几起人身轻伤都表明:人的行为仍然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作业现场的各种管理和行为性违章仍存在,与考核、进度、效益比起来,安全仍不能“一票否决”,对于制度的敬畏和执行的严肃严重不足,员工素质无法保证安全生产。
  
  4、当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要求,提高了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
  
  安徽电网“十一五”期间要再造一个安徽电网,无疑可为公司的经营和电网运行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但也带来了空前(也可能绝后)繁重的基建、技改和调度、运行操作任务。而在变电站数、主变容量和线路长度成倍增长的背景下,由于政策要求,还要年年减人增效。随着国网公司管理的细化,现场作业文件有增多挤占工作时间的趋势,不利于主要制度的执行到位,生产现场的安全控制水平减弱,安全风险明显加大。
  
  5、改革和管理升级的转型期,稳定对于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当前面临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的大环境,基建施工、多种经营企业总有一部分单位和人员在改革的浪潮下要损失部分利益或者承担改革成本,客观上会诱发人心不稳。由于管理体制的变革,各种指标体系的高标准、严要求,班组、工区也要承担大量的非生产性任务,部分骨干忙于会议、资料、文字等工作,投入安全管理的精力不足,无法整合各种管理要求,并抓住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去贯彻,安全管理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三、加快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实施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升级
  
  1、层层开展、不断深化,做好风险识别工作
  
  风险管理工作中,风险的识别是基础。识别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单位、部门、岗位的风险识别,即“层层识别”;二是设备、环境的风险识别,即“处处识别”。“层层识别”从明确防范的事故对象开始,分专业逐层识别,通过“短板”分析的方法查找引起事故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应用安全原理确定事故防范的监控手段和风险控制的现场措施。“处处识别”要求各市公司、工区根据工作任务、环境、机具近期使用要求,组织较为系统的设备环境的识别工作。风险识别工作,要按照PDCA的循环逐步试点、推进、深化,使得各层次、各部位的风险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分析和控制。
  
  2、重点抓好现场作业风险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事故总是在生产现场发生或引起的,因此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控制作业过程,是现场作业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前,预先辨识风险,分析、描述“危害程度有多大”。如果通过措施的采取,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则针对危险因素,有效组织和实施控制措施,防范风险失控。为了促进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要求管理人员开展作业安全规范检查和反违章工作,实现闭环管理。
  
  3、稳步推进安全文化管理,持续深入搞好风险意识教育和风险识控能力培训
  
  为保证风险识别和控制的质量,要让员工消除工作中野蛮、盲目、麻痹的习惯,掌握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技能,需要持续深入搞好风险管理知识和识控能力培训,使员工逐步掌握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措施;更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适宜的环境教育、熏陶员工,促进员工安全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促进他们在思想上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自觉辨识隐患,学会安排措施,主动防范风险,进而使公司安全文化由“严格监管”逐步向“自主管理”阶段跃升。
  
  4、跟踪重大隐患和风险,逐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通过识别、辨识发现的隐患,有时会限于技术和投入而无法及时消除。因此,应建立“隐患库”,实时监管隐患的发现、发展、处理和评价,在现场作业前及时调阅,防止隐患暴露于人员活动范围而导致事故。对于重大隐患还要研究方案,尽力整改,以防重大事故发生。对于供电检修、野外施工等情况,要不断分析作业中的安全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完善各种安全隔离、防护、警示措施,改进施工机、器、工具的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本质化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5、试点先行,PDCA,探索开展车间和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处理
  
  风险管理工作还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先试点后推广、先实施再完善,来开展PDCA循环,逐步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第一步是在二三季度,选择领导重视、管理基础好、人力资源丰富的个别单位先行开展试点,对于风险程度相对较大的专业进行实地评估;第二步是三四季度,总结试点经验,增加若干单位扩大试点,并尽量覆盖重点工区;第三步是组织各市公司全面开展评估,同时省公司在工区评估的基础上试评市公司。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包含风险管理的安全“三个管理体系”,是国网公司近期安全生产的基本构想,也是电网安全生产当前形势的要求。省公司试点安全风险管理,是我部2005年以来的重点工作之一。这种探索,对于形成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化解安全风险,保障电网安全发展,促进企业平安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