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监理也“数字化”

2007-08-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在前段时间,许多施工企业纷纷抛出“数字化工地”的概念,即在工地现场关键点设置数码摄像探头,24小时监控施工过程,为即时发现问题以及事后总结过程提供技术支持。而眼下,监理行业也提出了“数字化监理”,原理同前者一样,只不过,是把现场情况传送到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监控者为监理人员。
  
  如何建立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监理模式,并使之形成科学的专家系统是今后探索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这个模式首先应以监理公司为节点。各监理公司根据各自项目规模、特点以及施工情况,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数码录音笔等,按照监理的“三控一管一协调”要求形成监理的管理信息,然后进行分类、筛选、存储。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模块:
  
  模块一:现场监理控制的远程监控。通过预先设置在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等关键点位上的摄像探头,把现场施工实况传送到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监理人员根据需要及时存储。若发现违规操作及时抓拍并粘贴于监理联系单、通知单上,发送给施工单位要求整改、纠正。特别是在工序或部位需要监理旁站时,可实现多工作面、多工序的监理同步旁站,同时省人力,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监理人员在巡视、平行检查时可利用数码相机将重点部位、关键节点等施工情况拍照后接入计算机进行编码、配文字说明,形成档案资料与验收记录一并永久保存,在今后需要时可以一目了然,真实再现历史。另外,出现质量隐患时能做到用事实说话,有很强的说服力。当遇到重大问题时可将取得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公司,便于公司及时了解、掌握,果断处理。
  
  模块二:计算机处理文档,实现无纸化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最终是通过文字和图表来反映的,而文字、图表编印又是日常工作处理的主要内容,从监理工作开始的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会议纪要,到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以及监理记录、监理发出的各种函件、通知单等,都可用计算机软件来处理。同时可以清楚明了地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使用。而对于监理月报、汇报总结、演示演讲、专题纪要等所用到的提纲、图示图解可用幻灯软件来制作,形成图文并茂的监理档案。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传递来的纸质载体文件则及时形成电子监理档案,从而实现无纸化管理。
  
  模块三:计算机辅助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绘图和信息加工功能,能有效地进行辅助管理和监控,如编制工程预算和月度付款审核;排定和优化工程进度计划与投资计划,进行计划与实际对比监控;记录、跟踪质量监测信息,分析对照验收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质量监测知识库或专家系统辅助监理人员按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监理工作。
  
  模块四: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监控。因为每个建设工程监理涉及的信息多,因此必须由计算机来辅助管理,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对于建设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信息作为共享资源,可自己开发建立,也可从第三方获得,如联入中国建设信息网。另外对于不同项目形成的监理档案可联入公司的主服务器,与公司内部其他项目联网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而且公司领导也可通过因特网、宽带数据网随时查阅公司所监理各工程的基本概况。
  
  在数字化网络技术在日趋成熟的今天,建筑监理行业引进这项技术完全成为可能。而其优势也极其显著:
  
  一方面改变目前监理在工地的高负荷、高强度的“巡回式”管理模式,使得现场监理人员大部分精力不再用于现场巡视,而将多余的精力针对现场实际提前进行预控或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把关。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相应减少人员配备数量。
  
  同时提高监理的工作效率、精度和实时性。以质量控制为例,一般都要等到错误或违规行为延续了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甚至还需要延迟另一段必要的时间,才能有效纠正。而运用数字化监理模式,则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质量问题。
  
  另外还有利于提高监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建筑工地运用数字化监理模式时,首先要求监理工作必须及时到位,所下发的函件必须符合规范、标准,且监理工作也必须在规定的程序下或标准下进行,因为记录的大量工程实体同步音像资料可随时再现工程历史情况,这必然要求质量、安全等问题必须按规范、标准去处理。另外,公司的远程监控对监理自身工作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